三十年前我們在農村怎樣上廁所?

承德露露


我是寧夏同心縣,三十年輕的廁所,我們這裡叫後圈,在院子的外面用土打的小土牆,打一個也就十二三平米大的一個小空間就是一個現在叫廁所的後圈。那時候我們這裡基本全部用的黃土疙瘩擦屁股的,




來自西北的種地漢子


我小時候上廁所的情況倒是依稀記得。我們這裡是北方 廁所統一稱呼為茅茨,說上廁所用我們晉北農村話說就是茅茨裡呀。聽我媽說我爸爸的爺爺奶奶也算是大戶人家吧,當時我太爺爺在郊區買下一個特別大的四合院,院子裡住著好多人,廁所是露天的那種,夏天下雨淋著雨上廁所擦屁股用的都是土疙瘩,要是你想去廁所,怕廁所裡有人走近廁所時候先咳嗽幾聲看看裡面有沒有人回應。

想想當年,看看現在,有的農村已經通了上下水,上下水道疏通家家戶戶都跟城裡人一樣有獨立的洗澡、衛生間,就是偏遠點的村子就算沒有衛生間也是獨門獨院有自己的廁所跟四合院連著蓋在一起,風吹雨林都不怕。不得不說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晉北農村家常菜


三十年前的廁所可沒有現在那麼高級,有的只是一個茅坑。那茅坑也很簡陋:一堆磚頭和著泥巴砌成的一堵牆,這茅坑就是由四堵牆組成。茅坑沒有頂,每逢下雨時只能淋雨。在農村,茅坑通常和豬圈相連,人和豬的排洩物混合一起給莊稼施肥,變廢為寶。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我上小學的時候已經是茅廁了。那時的茅廁分為兩種:條件好的家裡依舊是用磚頭搭,上面的屋頂用茅草覆蓋;條件稍差的家裡,只能用泥土砌牆,上面頂也用不起茅草,只能用稻草代替,那時的茅廁裡都有一個簡易馬桶——大缸。據說這個缸很大,上茅廁時不小心可能會跌進去。

這就是三十年前的廁所謝謝大家的支持,喜歡瑞妞的點贊轉發哦!






豫味鄉村


本人78年出生,18歲之前都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茅房有深刻的認識。

第一,冬天凍屁股,夏天蛆蠅多,臭味難聞,為了躲避蒼蠅,屁股得時不時的晃盪晃盪!

第二,在如廁姿勢上,農村廁所不適宜長時間久蹲。

時間長了,腿會麻,有時時間太長,站起來會兩眼發黑!

第三,是最難接受的,就是茅坑中水多時,大便後會崩到屁股上髒水!

第四點,農村廁所沒有門,進廁所前先咳嗽兩聲😇

這是我小時候農村的廁所,現在農村廁所已經改造好了,比以前好多了!




無慮山


隨著生活的發展,社會的變化是越來越大。以前人的生活特別的艱苦,吃的喝的都不充足,很多人都都沒有的吃。住的房子也是特別的簡陋。那時候一個人的工資一個月也就十幾塊錢。那時候的萬元戶真的算是有錢人了,幾毛錢就可以上街買1斤肉了。要說30年前的廁所,真的是簡陋的,不能再簡陋了。可以遮風避雨,那就算是不錯了。30年前的人連住的地方都很擁擠,幾十平方的小房間,有時候住著一大家子人,特別的擁擠。而且那時候大部分都是草房能住上土房的,已經算是奢華的啦。到現在我還能記得奶奶家的老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漏雨。我家的房子還稍微好一點,因為那時候是爸媽的婚房,那時候沒有現在的水泥鋼板房,一般都是泥做的房子。我記得我家的房子有時候用堅硬的東西使勁敲敲都能敲下來一塊。廁所一到下雨的時候就會漏雨,簡直就是露天的,用簡陋的木板和一些塑料搭建一到下雨天上廁所真的是特別煎熬。我家的廁所還算乾淨衛生了,有的廁所已經漫上來了,進去根本蹲沒不下來,沒地方下腳。30年前很多人連吃的都沒有,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把它搭建建廁所上。不過現在的廁所就是真的豪華了。現在的廁所很多人都建在了家裡或者洗澡間內。而且跟城市一樣了,很多人都安裝了馬桶,即使再簡陋的廁所四面都會用磚圍上,上面都會有彩鋼瓦搭著,下雨天也不會漏。畢竟那時候經濟能力都有限。現在人生活條件也好了,各個方面都有待提高。





萌妹子說三農


我作為80後,地道農村孩子,我們蘇北地區,基本都是蹲旱坑,種地缺肥,家家都這樣保留下來,話說擦屁股,草紙是沒有的,都是用報紙,或者沒用的書本,所以很多人養成了,大便蹲坑看書看報的優良傳統,哈哈

我還記得小時跟父母下地幹活,如果內急拉屎,那怎麼擦屁股呢,我們就用山芋葉子或者樹葉什麼的,最甚的石頭和泥土糰子也用過,現在想想那時生活真不易,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應該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好食優品


第一,冬天凍屁股,夏天蒼蠅蚊子太多,臭味難聞,為躲避蒼蠅,屁股得時不時的晃盪晃盪,需要快速如廁,不然屁股上會有很多包😹😹😹😹!

第二,在如廁姿勢上,農村廁所不適宜長時間久蹲。

時間長了,腿會麻,有時時間太長,站起來會兩眼發黑發暈😭😭!

第三,是最難接受的,就是茅坑中水多時,大便後會崩到屁股上髒水!

第四點,農村廁所沒有門,進廁所前先咳嗽兩聲😇

這是我小時候農村的廁所,現在農村廁所已經改造好了,比以前好多了!


秦人18


本人79年出生,截止現在都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茅房有深刻的認識。

冬天凍屁股,夏天蛆蠅多,臭味難聞,為了躲避蒼蠅,屁股得時不時的晃盪晃盪!

時間長了,腿會麻,有時時間太長,站起來會兩眼發黑!

農村廁所沒有門,進廁所前先咳嗽兩聲😇

這是我小時候農村的廁所,現在農村廁所已經改造好了,比以前好多了!


稀世奇才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這些年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事物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廁所就是其中一個。以前的農村廁所多在門外,這個門外不是說的院子裡,而是在大門外面。這個有著以前農村遺留原因,具體我們下面就說一下,以供題主參考。

一、廁所在大門外面

這個廁所在大門外面是怎麼回事呢?主要是以前人們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片自己的地方,在我們這邊叫“門前地”。用來幹什麼呢?主要就是給人家堆家裡雜物的。但是人們並不堆雜物,多是把豬圈蓋在門前,豬圈旁邊再蓋個廁所,等於是廁所和豬圈是相連的,人的排洩物會流入豬圈中。

不要覺得這很噁心,事實上,這是個從漢朝時就流傳下來的方法。所以,當時的人們上廁所是需要跑到門外面的。這個夏天和白天還好說,到了冬天的夜裡,天氣冷,人們不能一直跑,於是就有了尿盆,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晚上提到家裡,到了早上再到廁所或者豬圈裡倒掉。

所以,以前的農村清晨,看到一幫婦女各拎一個尿盆在村裡聊天也是正常現象。

二、廁所進家

後來,人們感覺這樣太不方便了,另外有一陣子農村小偷特別厲害,於是就把豬圈給蓋進了家裡,相應的,廁所也進了院子。多是在一個角落裡,外面是豬圈,裡面是個廁所。

人們上廁所比以前方便了很多。此外,這時期在農村的街道里也容易看到廁所,一個村裡總會有幾個廁所在外面,為的是方便人走在路上想要方便時可以不那麼窘迫。當然了,蓋這個廁所的人是想積攢一些糞便好上到自己地裡。

這種廁所的衛生條件是沒有的,裡面髒得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相應的,家裡的廁所衛生條件其實也不是太好,因為畢竟是旱廁。

寫在最後:再後來,就發展到了室內,旱廁也變成了水沖廁所。如果我們仔細去想這件事,會發現是個由遠到近的發展,先是街裡,然後院裡,最後屋裡,一切都為了使人們更加方便。其實發展就是這樣,一切的發展都是建立在使人更加方便上。這個農村廁所當然也不能例外。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紙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它的種類也有很多,各種捲紙、抽紙、溼紙巾琳琅滿目,人們可以根據場合使用不同產品。然而時間倒流回到二三十年前,人們別說用紙巾了,就連最粗糙的草紙都很難用上。尤其是農村地區,因為經濟不發達的緣故,人們上廁所都要自備衛生用品,而材料更是五花八門。

據很多七八十年代的朋友回憶,在他們小的時候,白色捲紙還沒有出現,最早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是紅色草紙,而在此之前上廁所用來擦屁股的東西,那真是多了去!那時候人們用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樹枝了,摘一些光滑的樹枝折成小段,綁成一小捆,放在茅廁裡,上完廁所就從裡面抽出幾根刮一刮就扔掉。這種辦法伴隨了很多老一輩人大半生,以至於後來衛生紙出現的時候他們還是用不習慣,依舊會到處找小樹枝。



雖然小樹枝也可以清潔,但畢竟質感太硬,於是有些地方的農民們就會選擇一些比較柔軟的東西。像稻草、秸稈在當時也都是被普遍使用的,田地豐收的時候留下這些材料,或是燒火或是整理好堆放在廁所旁,可以用上一個季度,也算是廢物利用到極致了。除了這些農作物的肥料,有些地方的人也會採集蘆葦杆,削成一小段使用,因為蘆葦杆的外表比較光滑,用的時候不會傷到皮膚!

現代人出門的時候,包包裡總會放著紙巾備用,那在幾十年前人們可沒有這樣的方便,又不能攜帶樹枝蘆葦杆出門,那這時候萬一內急怎麼辦呢?說出來有些不可思議,在那個年代,人們如果是在野外上廁所,身邊任何東西都可以拿來擦屁股。比如樹葉、小土塊、小石頭,只要能擦乾淨,都能順手拈來使用。

如此說來,在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人們如廁的時候方式還真的比較原始。進入了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時候已經有草紙出現了,但是在農村還是沒被全面普及。雖說如此,人們也不會再用樹枝土塊來擦屁股,因為作業本出現了。家裡的小孩上學後總有不用的作業本,直接扔掉很可惜,於是就被人們撕下來當衛生紙用,雖說作業紙比起衛生紙,質地還是硬了很多,但怎麼說都比山上那些原始的材料用起來舒服。

後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漸漸的提高,各種各樣的草紙在農村大面積出現,人們終於不用再自制衛生用品了。當草紙漸漸被接受以後,紅色草紙又演變為了黃色粗紙,再到如今細膩光滑的衛生紙,人們在如廁方面的待遇總算提高了。現如今各品牌為了擴大市場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新品,人們可以選擇的範圍也更多了。眼望當下,再回憶早年的農村生活,只能說從前的人們過得太不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