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愛的來吃飯》看現實,三六九等,某些人優越感從何而來?

1,那啥,我是明星,我能不能在你家吃個飯。”

這部綜藝中我看到了明星的優越感。如果有個遊戲,讓你隨機找人詢問,自己能不能去他人家裡吃飯,你會很想當然的覺得,別人就應該接納你麼?

這個設定本來就會讓人覺得很冒犯。如果有陌生人突然敲你家的門,想在你家吃頓飯,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怕不是在開玩笑,然後拒絕吧。


從《親愛的來吃飯》看現實,三六九等,某些人優越感從何而來?


可是在這個綜藝中,我看不到對於提出很冒犯請求的小心翼翼,更多的是一種“理所當然”。因為有些嘉賓的群眾知名度已經很高了,就覺得別人拒絕自己吃飯的請求,太過於“不可思議”。

我們表面看,這個綜藝沒什麼奇葩現象,節目嘉賓不還是該說說該笑笑,一直活躍氣氛找話題推動進度,順便吃了飯嘛。那是作為觀眾的我們,也主動忽略了素人家庭,只關注“明星”的言行。

找素人家庭,讓一大家子湊齊,然後還得做飯吃。做飯的時候,我只知道賈乃亮在廚房幫忙了,其他嘉賓還真就是坐著聊天,坐等吃飯。

這個節目沒有真正發掘素人家庭的溫情與感動,很多細節如果深挖,就會發現有很深層次的愛與溫暖在裡面。但是閒聊中讓一些已經提到的細節溜走了,我們知道家庭的真實情況了,但是不深刻,他們本很感人,但是嘉賓沒有get到點。


從《親愛的來吃飯》看現實,三六九等,某些人優越感從何而來?


而且,嘉賓主導,似乎他們變成了主人。而素人家庭只是陪襯。只是主人來這家吃飯而已。如果多一些禮貌和尊重,把自己當成一個客人,這個綜藝又會不一樣了。


2,這個社會,永遠不缺高高在上的人

如果說這個綜藝很讓人詬病,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個社會上有些人就是覺得自己高高在上的。

很久之前的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帶著女孩逛商場,女孩把食物手裡隨處撒在地上,當時打掃的保潔阿姨就批評了小女孩幾句。

然後這位媽媽非但不糾正自己女兒亂扔垃圾的錯誤,反而對這位清潔工破口大罵。內心裡,她覺得清潔工太低賤了,自己高貴的寶貝女兒居然被這種人教訓,這簡直就是侮辱。


從《親愛的來吃飯》看現實,三六九等,某些人優越感從何而來?


所以,她把這種侮辱加倍還給清潔工。逼得那個阿姨當著眾人的面,為了保住這份工作,下跪磕頭。周圍都是勸這位媽媽別說那麼難聽的人,但是她不聽,因為她自我感覺,自己才是“王”。

後來這場鬧劇是商場管理人員來調解的,那位媽媽罵完走了,留下大家安慰被辱罵的保潔。

大家都是頭一遭做人,還想分個三六九等,誰又真的能比誰高貴?


從《親愛的來吃飯》看現實,三六九等,某些人優越感從何而來?


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還辱罵工作的清潔工,那麼到底是誰更加沒有素養?

總有些人,自我感覺高高在上,殊不知在他人的目光中,已經跌入塵埃。


3,不要把對別人的偏見和歧視當做自己的優越感

有一句名言:優越感只不過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態走路。

這句話的準確性暫且不論,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把自己的無知當做一種優越感。這就是一句老話“一瓶不響,半瓶晃盪”。

沒有人生來就是卑賤的,你陽光明媚,也要明白這個世界有人生存不易。你在春暖花開之處,也有人在泥濘中掙扎。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有富人自然也就有窮人,有人幹著所謂“高大上”的職業,也有人在底層為生計操勞。


從《親愛的來吃飯》看現實,三六九等,某些人優越感從何而來?


我們都是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生活,沒有什麼好諷刺的,不是嗎?

誰都想活得陽光燦爛,我們也在努力活得陽光燦爛。一般對“土”“笨”“底層”的人有優越感的人,更畏懼比他優秀的人,也更酸更尖銳。

我期待我遇到的每個人都像之前看過的一則故事裡那樣:


從《親愛的來吃飯》看現實,三六九等,某些人優越感從何而來?


男孩和家長去別人家作客,第一次吃到魚翅,他不知道那是什麼。女主人溫和地笑著告訴他,這是粉絲,多吃點。

男孩吃得毫無心理負擔。等他長大了,發現世間多是誇大自己的付出,才發現當年的女主人是那麼溫柔。

也希望大家都能遇到這麼一個人,溫情又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