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在疫情尚未結束的情況下“論功行賞”?

今天在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看到一篇3月22日的新聞《啟動“綠色通道”招聘入編36名編外援鄂醫務人員》,文章是這樣寫的:“疫情就是命令,廣州市154名醫務人員義無反顧衝上支援湖北抗疫前線。為激勵和關心關愛援鄂醫務人員,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激勵醫務防疫人員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擔當作為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關於抓緊辦理馳援湖北醫務防疫人員考察招聘手續的通知精神,市衛生健康委堅持特事特辦,會同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迅即啟動“綠色通道”,為援鄂編外醫務人員辦理考察招聘入編工作,實行專人負責、火線考察、簡化程序,在徵求當事人意見的前提下,提供當事人姓名、性別、單位、職務,減免其餘手續和證明資料,緊前完成辦理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紅十字會醫院、市胸科醫院、市第十二人民醫院等單位36名赴湖北編外醫務人員入編手續,辦好辦實暖心政策。通過“綠色通道”招聘入編的編外援鄂醫務人員切實感受到組織的關懷溫暖,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抗疫後續工作”。

應不應該在疫情尚未結束的情況下“論功行賞”?


在這篇新聞稿中,我們可以看到,36名廣州市援鄂的醫務人員被“論功行賞”,賞的是什麼,公立三甲醫院的編制(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州市胸科醫院、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等公立的三級甲等醫院)。

廣州市三甲醫院的編制“值錢”嗎?據醫療行業內部人士稱:在十年前,能夠入編的只有國內知名院校或者海歸的博士。更何況十年後的今天,可想而知,想要通過正常的途徑進入編制有多難了。有了編制身份就等於有了廣州市的戶口、孩子的教育、親人的醫療保障;另外還有醫院裡的職稱晉升選優,科室領導的選拔等都會優先考慮。沒有編制身份,不要說提名,就連舉手表決的機會都沒有。至於編制內外的待遇收入差距?各位讀者朋友如果有在醫院工作的親友,可以諮詢後在評論立留言。

我們再來談一談應不應該在疫情尚未結束的情況下“論功行賞”,我覺得“論功行賞”完全沒有問題,也應該“論功行賞”,但是在時間的選擇上有待商榷,大獲全勝後會不會更名正言順?

應不應該在疫情尚未結束的情況下“論功行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