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給孫悟空戴了緊箍,孫悟空有報復行為嗎?

歪膩50


問題有誤,是唐僧給悟空戴上的。


實心果plus


有報復行為:

一、《真假美猴王》中,六耳彌猴(孫悟空的另一半心)想打死唐僧(其中有被騙戴緊箍咒的怨恨),以報受其束縛之仇。

二、孫悟空曾當面指責觀音給其戴緊箍咒之過,觀音便說是為幫其修成正果,並送給悟空三根救命毫毛,以補其過,雙方默契,心照不宣。從此,悟空與觀音明面不再提此事,算作扯平。

三、火燒觀音禪院。

用袈裟引誘金池,金池放火,孫悟空吹風助燒,同時,只護住唐僧房間。觀音心知肚明,暗吃啞虧。

四、取經後,孫悟空地位高於觀音。

眾所周知,要報復一個人,最大的手段就是要成為他的上級,使其對己唯唯喏喏,不敢稍懈。





大才21


有的,孫悟空知道緊箍是觀音給唐僧,第一反應就是“大怒”然後說要打上南海,後來被唐僧說破觀音也會緊箍咒,才打消念頭,可猴子怎麼自己吃暗虧,平時只有自己讓別人吃虧,緊接著到了第十六回,孫悟空來到了觀音禪院,引誘金池對錦斕袈裟動貪念,等金池聽信兩個傻缺徒弟廣智廣謀放火以後,又用闢火罩罩住唐僧,然後在巽地吸上一口氣吹去,沒錯,他沒有放水滅火,反而放風,火乘風勢,把觀音禪院一次性燒的乾乾淨淨,只剩唐僧睡的禪堂,一場完美的復仇,連菩薩都奈何不了,是你的信徒放火燒你的禪院,與我何干?孫悟空完美的一次報復行動,這算是完美達成了


白扁裝門窗


孫悟空被觀音算計戴上了緊箍兒,他很氣憤,還真有幾次疑是報復行為。

當場揚言上南海打觀音,最後關頭蔫了。

孫悟空與唐僧鬧彆扭,甩手而走,觀音暗自傳授唐僧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並教了他緊箍咒,都是花裡胡哨的鮮豔東西。孫悟空果然沒忍住,拿過來就戴在了頭上。

不想這就是如來送給觀音的緊箍兒,唐僧一念咒孫悟空果然疼痛難忍,後來唐僧說這是一個老媽媽傳給他的,孫悟空當場就知道這人肯定是觀音無疑,頓時憤憤不平,大怒道:

“不消講了!這個老母,坐定是那個觀世音!她怎麼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她去!”。

但是唐僧告訴他,自己的緊箍咒是觀音傳授的,觀音自己肯定早就掌握了緊箍咒,你去找她尋仇,他若是念了緊箍咒,還不得把你疼死。

孫悟空一聽有理呀,那個緊箍咒的滋味還真的不好受,於是他立馬就蔫了,也不敢再去找觀音報仇了。

也曾當面質問,只不過虛張聲勢。

下一站走到蛇盤山鷹愁澗,小白龍吃了唐僧的馬躲了起來,孫悟空只好讓金頭揭諦去請觀音。孫悟空遠遠看到觀音來了,急忙縱雲跳到空中,對她大叫道:

“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生方法兒害我!”

後來又質問觀音,說你怎麼送了唐僧一頂花帽,哄我戴在頭上,化作一個箍兒,又教他念什麼緊箍兒咒,那老和尚唸了一遍又一遍,教我這頭疼了又疼,你這不是害我受罪嗎?

菩薩先是厲聲訓斥他一頓,然後耐心笑著和他講道理、擺事實,孫悟空被反駁的啞口無言,只能轉移話題,又開始埋怨觀音收服了一條有罪的孽龍,還教他吃了唐僧的馬,耽誤了取經的行程。

火燒觀音禪院,幸災樂禍反生悲。

緊接著下一站就來到了觀音院,觀音院的老院主金此長老見寶思邪,慾火燒唐僧和孫悟空,霸佔袈裟為己所有。

不想陰謀被孫悟空提前發覺,孫悟空將計就計,去天庭廣目天王處借來闢火罩兒,護住了唐僧和白馬,又施展神通讓風亂刮,只護住方丈房間,其他地方則燒了個乾乾淨淨。

孫悟空在方丈房頂施風助火,幸災樂禍,本來應該是一場借刀殺人、堪稱完美的復仇行動,連菩薩都不好追究,不想被黑熊精趁機鑽了空子,偷偷潛入方丈室,盜走了袈裟。

孫悟空第二天找上門,這個黑熊倒是認賬,可他功夫高,對孫悟空根本不屑一顧,孫悟空和他打了一天,始終對他無可奈何。

唐僧擔心袈裟,因為那畢竟是佛祖賜予的寶物,不容褻瀆和丟失。他上午催了下午問,就差當面問孫悟空到底行不行,不行就趕緊去南海請菩薩。

先埋怨再示威再講條件,最後還說觀音是妖精。

孫悟空無奈去南海求助觀音,見到觀音先是埋怨說,我師父半路遇到你的禪院,你既然受了人間香火,怎麼能容忍一個黑熊精在旁邊住著,現在那傢伙偷了我師父袈裟,死活都不給了,所以現在特地向你要的。

觀音一聽就知道這是猴子在放刁耍賴,只得隨他去黑風山。走到坡前遇到靈虛道人,孫悟空二話不說一棒就把他打死了,嚇了觀音一跳。猴子這是明顯的在向觀音示威,意思就是說我也不是好惹的。

然後他也不問觀音準備如何收服黑熊精,就和觀音講條件,讓觀音按照他的計謀,變作靈虛道人,見機行事,如果不聽,兩人就各奔東西,他也不保唐僧西天取經去了。

觀音怎麼會和他一般見識,如是依計變作靈虛道人。孫悟空滿嘴讚揚她變的妙,分不清妖精是菩薩,還是菩薩是妖精。

這表面上讚揚觀音變的像,實際上內心就是想說觀音是妖精,藉以發洩心中不滿和鬱悶。他的這點小心思觀音早就猜到了,故也不與他計較,一笑置之後又藉機點撥了他一句:

“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

孫悟空頓時大悟。


我就是竹韻


我是愛看閒書的吳,我來回答“觀音給孫悟空戴了緊箍,孫悟空有報復行為嗎?”這個問題。

孫悟空對觀音有報復行為,且聽我細細道來。

菩薩裝作一老母,給了唐僧頂花帽。

出家人打了誑語,只為悟空帶花帽。

唸咒猴頭欲開裂,實為緊箍假花帽。

悟空想要幹掉他,一念咒語賊花帽。

菩薩補償毛三根,燒觀音廟悼花帽。

首先我們要知道孫悟空“真正”的性子。

你別看孫悟空在電視劇裡“頑劣可愛”!呵呵!真正的他是回到花果山就先殺了一窩侵佔欺壓他猴子猴孫的狠角色。之後大鬧天宮逃跑的都是小有名氣的天將,那死掉的一大片一大片天兵可沒有描述,想來是不少的。可以看出真實的他應該是有仇必報,錙銖必較,率直灑脫,生性自由,不受約束,勇敢正義的孫悟空。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你如來佛壓了孫悟空五百年他變了嗎?他沒有。出來跟著唐僧就是不服管,不聽領導唐僧的指揮,唐僧讓他走,他偏要跑。唐僧讓他慢點,他使勁拍馬屁股,讓馬帶著唐僧狂奔。借宿一位老人家,遇到幾個山賊,一掌砍斷一個的脖子,一腳把一個踢到百米開外的山上變成一攤爛泥,一棒子把一個的頭都敲掉,這樣的殺害叫什麼?叫虐殺。唐僧讓其停手,笑嘻嘻的答應了一聲,直接一腳踢死一個,用行動來回應唐僧。他變得乖巧、聽話了嗎?他沒有,壓他五百年,他殘忍暴虐的這一面沒有變。


接著我們來回顧一下緊箍咒事件的前因後果。

唐僧因為孫悟空的頑劣不聽話和殘忍虐殺山賊生氣鬱悶不已,作為領導,說話手下不聽,教化也無果,不能讓悟空老實隨著自己的節奏去取經。心裡可謂憋屈至極,不爽至極。甚至於看出觀音故意要設陷阱控制教訓孫悟空也是不管什麼吃家人不打誑語的戒律。本來是觀音化作老婦給予的變為花帽的緊箍和緊箍咒,硬生生說成了自己小時候戴的花帽。真正是得道高僧啊!悟空戴上之後先來幾波咒語,悟空反抗無果,自此被控制。老實西行。


孫悟空氣不氣?或者是孫悟空恨不恨?

悟空可謂恨得牙癢癢。被唐僧緊箍咒操作了幾波,直接拿出金箍棒打算幹掉唐僧。管他狗屁取經,修成正果。遠不如回花果山當美猴王的逍遙快活。唐僧早有防備,嚇的哆嗦著又一頓念,這次唸的狠了。悟空暫時老實了,問了唐僧,唐僧有意替菩薩遮掩,但是孫悟空聰慧無比,心中早已有數,這個老婦人是觀音無疑。只是害怕過去觀音也一頓緊箍咒操作。

此時失去自由,被一個普通人當木偶操控的三界大妖堂堂齊天大聖,心中對觀音這個始作俑者的恨意可謂都遠超了當初壓他五百年的如來佛祖,變成了他最恨之人。

孫悟空戴了緊箍後有沒有報復行為?是什麼?

第一件,想幹掉唐僧,逃回花果山

想先下手為強,幹掉唐僧,恢復自由,不去西天取經,讓觀音等佛教大佬們想在大唐傳播佛教,吸引教徒的想法落空。被早有防備的唐僧一頓加強緊箍咒唸的暫時想法失去這種想法。

第二件,觀音面前大罷工。

第十五回中寫到:行者扯住菩薩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什麼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孫悟空說的很明白了,這活沒法幹了,堂堂三界齊天大聖被一個凡人呼之即來喝之即去,失去了自由,還不能隨性而為。被觀音三根救命猴毛和修成正果的誘惑以及帶著溫柔笑意眼睛緊緊注視著頭上緊箍的眼神嚇退。五百年別的沒學會,審時度勢,避免再壓五百年是學會了。


第三,火燒觀音廟

第十六回寫道:你看他不由分說,急急得走了去,把個包袱解開,早有霞光迸迸,尚有兩層油紙裹定,去了紙,取出袈裟!

唐僧勸解再三,不給一點面子,一意孤行,執意要在這個愛炫耀而貪婪的老主持面前取出至寶袈裟。燒起觀音廟執更是毫不留情,好不痛快。看你觀音兩個字就生氣。燒了你的大廟,出他一大口惡氣,收拾不了你還收拾不了你的廟和信徒嗎?

第四,成佛之後,名次壓制

孫悟空護送取經有功,被封為鬥戰勝佛,名列觀音之前。

我個人思考:悟空生怕成佛之後再次被觀音針對壓制,於是問佛祖要了個觀音之前的位置,這樣自己比觀音更大,名正言順,對抗觀音,不在懼怕觀音,心情也舒暢多了。

我是愛看閒書的吳,如果您有其他看法和觀點,希望您能在下方留言與大家討論;原創不易,懇求您能關注我,幫我轉發與點贊!祝您一夜暴富!

愛看閒書的吳


《西遊記》第14回,觀音菩薩唆使唐僧欺騙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孫悟空憤憤不平,大怒道:“不消講了!這個老母,坐定是那個觀世音!她怎麼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她去!”。孫悟空心裡肯定在想:看我不找機會報復你!很快,機會就來了。第16回,師徒二人途經一座觀音禪院時,天晚借宿。這一座寺廟,叫觀音禪院,也就是觀音菩薩連鎖店。這兒的老闆是一位高齡老和尚,極富。他手下有兩百多名和尚,寺院規模相當大。在這一回中,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些和尚嘴臉的呢?老和尚看中了唐僧的袈裟,要求借去看一夜。唐僧是怎麼對悟空說的?“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這個老和尚給唐僧的第一印象是:貪婪奸偽之人。不能給他看。孫悟空不怕,偏要拿給他看:“放心,放心!都在老孫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說,急急地走了去,把個包袱解開,取出袈裟。那老和尚見了這般寶貝,果然動了奸心,想方設法把袈裟騙到手,拿在後房燈下,對著袈裟號啕痛哭。哭到二更時候,還不歇聲。大家都紛紛為他出了不少主意,可是老和尚依然哭聲不止,怎麼勸也勸不住。這個時候,一個和尚說:“我們想幾個有力量的,拿了槍刀,打開禪堂,將他殺了,把屍首埋在後園,只我一家知道,卻又謀了他的白馬、行囊,卻把那袈裟留下,以為傳家之寶,豈非子孫長久之計耶?”老和尚見說,滿心歡喜,卻才揩了眼淚道:“好,好,好!此計絕妙!”即便收拾槍刀。你看,他一直哭,哭到有人說出殺人越貨時才不哭了,滿心歡喜,揩了眼淚叫好。內中又有一個和尚說,此計不妙,我有一個不動刀槍之法,“每人要乾柴一束,舍了那三間禪堂,放起火來,教他欲走無門,連馬一火焚之。就是山前山後人家看見,只說是他自不小心,走了火,將我禪堂都燒了。那兩個和尚,卻不都燒死?又好掩人耳目。袈裟豈不是我們傳家之寶?”那些和尚聞言,無不歡喜,都道:“強,強,強!此計更妙,更妙!”遂教各房頭搬柴來。

先說“殺人”,是老和尚一人叫“好”,後說“放火”,是所有的和尚都叫“更妙”!這就是觀音菩薩連鎖店裡的實況記錄。那麼,他們的殺人放火計劃究竟能不能得逞呢?孫悟空又是怎麼應對的呢?行者暗笑道“與他個順手牽羊,將計就計。”好行者,一筋斗跳上南天門,找廣目天王借闢火罩,天王道:“你差了,既是歹人放火,只該借水救他,如何要闢火罩?”行者道:“你哪裡曉得就裡。借水救之,卻燒不起來,倒相應了他;只是藉此罩,護住了唐僧無傷,其餘管他,盡他燒去。快些快些!此時恐已無及,莫誤了我下邊幹事!”那天王笑道:“這猴子還是這等起不善之心。”罩子借來,護住了唐僧,孫悟空又在幹什麼呢?他爬到屋頂上看著那些人放火,等他們把火一放,孫悟空就捻訣唸咒,望巽地上吸一口氣吹將去,一陣風起,把那火轉颳得烘烘亂著。好火,好火!勝如赤壁夜鏖兵,賽過阿房宮內火! 就這樣,把個觀音菩薩連鎖店燒了個精光。觀音菩薩在這一方的香火被孫猴子一夜之間給搗毀了,損失數目不詳。若要追究責任,根本不關孫悟空的事。因為這火也不是他放的啊。你說孫悟空怕觀音菩薩不?他怕個鳥,他怕,戴上了緊箍咒就沒辦法了?你能叫他不自在,他也一樣的能叫你不舒服!你拿他沒法。第二天,唐僧起來了,不知道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呀!怎麼都變成了紅牆?悟空說,你還做夢哩!昨天果然被你說中了,他要殺我們。最後,唐僧問清楚了,不是孫悟空放的火,就說,我不管你!我只要我的袈裟!袈裟被來救火的黑熊精偷走了,孫悟空請菩薩來降黑熊精時,說了一番頗耐人尋味的話:“菩薩,我悟空有一句話兒,叫做將計就計。”菩薩道:“你說。
”“菩薩若要依得我時,我好替你作個計較,也就不須動得干戈,也不須勞得征戰,妖魔眼下遭瘟,佛衣眼下出現。菩薩要不依我時,菩薩往西,我悟空往東,佛衣只當相送,唐三藏只當落空。”這一番話,看起來,孫悟空好象是在說怎樣對付黑熊精,其實是個雙關語,這是在和菩薩談條件。雖然戴了這個緊箍咒,但以後凡事還是都得依他孫悟空的!並不僅僅只是眼下的這一件事咧。眼下收伏黑熊精,若不依孫悟空的,難道菩薩就收伏不了麼?笑話。孫悟空根本沒必要這樣說嘛。所以,他指的是“取經”大事。若不依我時,唐三藏就要落空!我叫你的事辦不成!說的很清楚,“我悟空有一句話兒,叫做將計就計。”怎麼叫將計就計?我就用你的辦法,來破壞你的事!這個詞,孫悟空在對付老和尚放火時曾經說過一遍了的。那菩薩咋辦呢?沒辦法,只得也點點頭兒。答應他的條件。孫悟空還怕菩薩不?


小胖雜談精彩瞬間


我們知道,孫悟空在一般情況是不主動惹是生非的,但是也有另外,在觀音院孫悟空就有反常的舉動,第一、孫悟空在觀音院撞鐘,而且撞了很久,明顯有搗亂的成分;第二,孫悟空賣弄自己的寶貝--錦斕袈裟;孫悟空賣弄錦斕袈裟的結果是導致金池長老見寶起意,直至殺人奪寶。從搗亂撞鐘,賣弄錦斕袈裟,金池長老起了殺人奪寶的念頭。

  我們從結果來分析,孫悟空最終的結果是燒了觀音院,從起因看,孫悟空的目的是要在觀音院搗亂,他是無法預料金池長老會用火燒死他們師徒,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通過何種方法,孫悟空想毀掉觀音院是肯定的。那麼孫悟空和觀音有何冤仇,要毀掉觀音菩薩的禪院呢?

  西遊記13回,孫悟空對觀音說了:“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來,讓我逍遙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著我,傷了我幾句,教我來盡心竭力,伏侍唐僧便罷了;你怎麼送他一頂花帽,哄我戴在頭上受苦?把這個箍子長在老孫頭上,又教他念一卷甚麼緊箍兒咒,著那老和尚唸了又念,教我這頭上疼了又疼,這不是你害我也?”

  原來孫悟空還惦記著那個緊箍咒的事情,為了報緊箍咒的仇,他居然是燒了觀音的禪院,面對孫悟空的舉動,觀音也是無可奈何,“悟空,你回去罷。好生伏侍唐僧,以後再休懈惰生事。”這個就是觀音最後的態度。孫悟空心高氣傲的猴,怎麼會受這種氣?奈何已經戴上這個箍,拿不掉了,只能用點小聰明報復一下。

  首先,老和尚看上了唐僧的袈裟,要求借去看一夜。而唐僧是這麼跟悟空說的:“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可見這個老和尚給唐僧的第一印象就是:貪婪奸偽之人。與一心向佛的和尚的差別很是明顯。

  但是悟空卻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孫身上!”不由分說地就將包袱打開,將袈裟遞予那老和尚。老和尚見此袈裟果然動了歪心,想方設法先將袈裟騙到手,然後開始想計謀留下這個寶貝,有一個和尚想出一個“不動刀槍之法”:“每人要乾柴一束,舍了那三間禪堂,放起火來,教他欲走無門,連馬一火焚之。就是山前山後人家看見,只說他自不小心,走了火,將我禪堂都燒了。那兩個和尚,卻不都燒死?又好掩人耳目。袈裟豈不是我們傳家之寶?”

  就這樣,將觀音的禪院燒了個精光!觀音菩薩在這一方的香火被孫猴子一夜之間給搗毀了,損失數目不詳。若要追究責任,根本不關孫悟空的事。因為這火也不是他放的!你說孫悟空怕觀音菩薩不?他怕,戴上了緊箍咒就沒辦法了?你能叫他不自在,他也一樣能叫你不舒服!你拿他沒法。


四方學術


單純針對觀音沒有。

這就跟現實一樣,真正發命令發任務的那個人因為層次較高,即便你對接受的命令任務非常不滿,你頂多會抱怨會憎惡直接對你下命令的直屬上級。

說白了,層級差別太大,你想報復也報復不到。



二狗道友


有的,他曾經試圖打觀世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