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子如殺子,孩子“輸不起”的3大表現,家長心裡要有數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真正有格局的人,贏得起,更輸得起。然而,現實生活中,仍舊有很多人無法以平常心對待“輸贏”的結果,而“輸不起”的人,往往從幼年階段就能看出徵兆。

蕭琴早年拼搏於事業,在30多歲時才生下了寶貝女兒婷婷。為了抽出時間多陪伴婷婷,蕭琴放棄瞭如日中天的事業,全身心的陪伴女兒,她希望女兒在豐沛的關愛下成長。

蕭琴的老公以及公婆都旁敲側擊過她很多次,大意是太過於嬌慣孩子不好,免不了會適得其反。但蕭琴總是不在意,自己就一個寶貝女兒,我不疼,誰疼啊?

慣子如殺子,孩子“輸不起”的3大表現,家長心裡要有數

不過讓蕭琴意識到事情嚴重性,是在一次小區媽媽群組織的孩子跳繩比賽中。為了促進親子關係,也為了女兒得到鍛鍊,蕭琴帶著女兒婷婷一起報名參加了。可平日並不勤於跳繩鍛鍊的婷婷,一上場沒多久就敗下陣來。

蕭琴原本打算安慰女兒再接再厲,爭取下次比賽勝出。但撅著小嘴的婷婷立馬反駁:“不,以後我再也不參加這種比賽了,我討厭輸給她們!”

女兒的一句話讓蕭琴愣在原地,一直以來她都知道女兒性格好強,但從不知道女兒“輸不起”。

日常生活中,蕭琴跟女兒玩跳棋,蕭琴都會故意讓女兒獲勝,而每次贏棋的女兒都會一蹦三尺高。原本蕭琴只是把這種小兒科遊戲當作哄女兒開心的親子手段,卻沒想到無形中給女兒灌輸了“贏最重要”的潛意思。

慣子如殺子,孩子“輸不起”的3大表現,家長心裡要有數

或許生活中還有很多跟蕭琴一樣的母親,因為疼愛孩子,所以凡事包容,以至於孩子形成“我是天下第一”的思想。所謂慣子如殺子,雖然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如果家長不進行正確的引導,那麼“輸不起”的性格可能會害了孩子一生。

“輸不起”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這三大特徵最常見:

1、脾氣差

大多數輸不起的孩子,潛意識中都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很難接受別人的指正,當未達成預期的成功,他們通常會哭鬧,發脾氣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2、逃避

輸不起的孩子,通常都不敢於正視事實,遭遇失敗或者挫折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採取迴避態度。如同上文中的婷婷一樣,她用“不要再參加類似的比賽”的行為直接放棄,也不願意接受別人在短期贏過她的事實。長期以往,這類孩子遇到問題就只會逃避。

慣子如殺子,孩子“輸不起”的3大表現,家長心裡要有數

3、心理問題

一部分孩子輸不起的原因是因為家長期望值太高,如很多家長將“寶貝你要爭取考第一”等鼓勵話掛在嘴邊,來自於父母的無形壓力,會讓孩子對自我要求很高。一旦面臨失敗,那麼孩子通常會陷入自責中,長此以往,如果沒有的疏導的孩子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如:自虐,甚至嚴重者還會自殺。

其實勝敗並非是兵家戰場之事,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有“勝敗”兩種局面,沒有人永遠可以成為“常勝將軍”。在人生的賽場中,每個人都會經歷不止一次的失敗。

作為家長,應該教育孩子理性、積極地看待這個問題,接受“輸”的結果,並以此為起點,重新努力去超越自己。

慣子如殺子,孩子“輸不起”的3大表現,家長心裡要有數

教育“輸不起”孩子都有哪些方法呢?以下這兩方面可以幫到您:

1、受挫力

孩子的受挫能力,往往來自於遭遇過的挫折經歷,有過多次正確應對挫折經歷的孩子,往往他們的心態會更平和,自信心也會更足。

如何提升孩子的受挫力呢?家長不要凡事包辦,讓孩子認為成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生活中,要學會讓孩子面對困難。

列舉一個簡單場景比喻,跟孩子一起堆積木,眼看著完工的時候出現了“意外”,以至於前期的努力白費,通常大多數孩子會哭鬧錶達不滿,理智的父母不會直接替他解決問題,而是和孩子一起討論,之前是因為什麼問題失敗,鼓勵孩子勇敢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嘗試。

2、輸贏心態

很多時候孩子輸不起,是因為“贏得太多”,所以面對偶爾一次的失敗,孩子內心的成就感會轟然倒塌。

平日家長和孩子一同遊戲的時候,就不要有“故意相讓”的行為來滿足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明白只要是比賽,就有輸贏的道理。

慣子如殺子,孩子“輸不起”的3大表現,家長心裡要有數

當然,在這個教育問題上,家長也不能太隨意,儘可能安排一些意外驚喜,比如特殊遊戲中,規定孩子完成了什麼任務就算是輸了也有獎勵,寓教於樂中增加孩子的興趣,平衡他們輸不起的心態,同時也避免給予他們太多的挫敗感。

孩子並不是家長的“門面”,不要一味做對了就表揚,做錯了就批評,這種教育方式是無形中助長了孩子“必須贏”的想法。

身為家長要跟孩子一樣,以平常心看待輸贏。您家的孩子輸得起嗎?您又事用什麼方法引導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