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子如杀子,孩子“输不起”的3大表现,家长心里要有数

文l松鼠妈咪(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真正有格局的人,赢得起,更输得起。然而,现实生活中,仍旧有很多人无法以平常心对待“输赢”的结果,而“输不起”的人,往往从幼年阶段就能看出征兆。

萧琴早年拼搏于事业,在30多岁时才生下了宝贝女儿婷婷。为了抽出时间多陪伴婷婷,萧琴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全身心的陪伴女儿,她希望女儿在丰沛的关爱下成长。

萧琴的老公以及公婆都旁敲侧击过她很多次,大意是太过于娇惯孩子不好,免不了会适得其反。但萧琴总是不在意,自己就一个宝贝女儿,我不疼,谁疼啊?

惯子如杀子,孩子“输不起”的3大表现,家长心里要有数

不过让萧琴意识到事情严重性,是在一次小区妈妈群组织的孩子跳绳比赛中。为了促进亲子关系,也为了女儿得到锻炼,萧琴带着女儿婷婷一起报名参加了。可平日并不勤于跳绳锻炼的婷婷,一上场没多久就败下阵来。

萧琴原本打算安慰女儿再接再厉,争取下次比赛胜出。但撅着小嘴的婷婷立马反驳:“不,以后我再也不参加这种比赛了,我讨厌输给她们!”

女儿的一句话让萧琴愣在原地,一直以来她都知道女儿性格好强,但从不知道女儿“输不起”。

日常生活中,萧琴跟女儿玩跳棋,萧琴都会故意让女儿获胜,而每次赢棋的女儿都会一蹦三尺高。原本萧琴只是把这种小儿科游戏当作哄女儿开心的亲子手段,却没想到无形中给女儿灌输了“赢最重要”的潜意思。

惯子如杀子,孩子“输不起”的3大表现,家长心里要有数

或许生活中还有很多跟萧琴一样的母亲,因为疼爱孩子,所以凡事包容,以至于孩子形成“我是天下第一”的思想。所谓惯子如杀子,虽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家长不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输不起”的性格可能会害了孩子一生。

“输不起”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这三大特征最常见:

1、脾气差

大多数输不起的孩子,潜意识中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很难接受别人的指正,当未达成预期的成功,他们通常会哭闹,发脾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2、逃避

输不起的孩子,通常都不敢于正视事实,遭遇失败或者挫折的时候,他们往往都采取回避态度。如同上文中的婷婷一样,她用“不要再参加类似的比赛”的行为直接放弃,也不愿意接受别人在短期赢过她的事实。长期以往,这类孩子遇到问题就只会逃避。

惯子如杀子,孩子“输不起”的3大表现,家长心里要有数

3、心理问题

一部分孩子输不起的原因是因为家长期望值太高,如很多家长将“宝贝你要争取考第一”等鼓励话挂在嘴边,来自于父母的无形压力,会让孩子对自我要求很高。一旦面临失败,那么孩子通常会陷入自责中,长此以往,如果没有的疏导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虐,甚至严重者还会自杀。

其实胜败并非是兵家战场之事,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有“胜败”两种局面,没有人永远可以成为“常胜将军”。在人生的赛场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不止一次的失败。

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理性、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接受“输”的结果,并以此为起点,重新努力去超越自己。

惯子如杀子,孩子“输不起”的3大表现,家长心里要有数

教育“输不起”孩子都有哪些方法呢?以下这两方面可以帮到您:

1、受挫力

孩子的受挫能力,往往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经历,有过多次正确应对挫折经历的孩子,往往他们的心态会更平和,自信心也会更足。

如何提升孩子的受挫力呢?家长不要凡事包办,让孩子认为成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生活中,要学会让孩子面对困难。

列举一个简单场景比喻,跟孩子一起堆积木,眼看着完工的时候出现了“意外”,以至于前期的努力白费,通常大多数孩子会哭闹表达不满,理智的父母不会直接替他解决问题,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之前是因为什么问题失败,鼓励孩子勇敢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尝试。

2、输赢心态

很多时候孩子输不起,是因为“赢得太多”,所以面对偶尔一次的失败,孩子内心的成就感会轰然倒塌。

平日家长和孩子一同游戏的时候,就不要有“故意相让”的行为来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明白只要是比赛,就有输赢的道理。

惯子如杀子,孩子“输不起”的3大表现,家长心里要有数

当然,在这个教育问题上,家长也不能太随意,尽可能安排一些意外惊喜,比如特殊游戏中,规定孩子完成了什么任务就算是输了也有奖励,寓教于乐中增加孩子的兴趣,平衡他们输不起的心态,同时也避免给予他们太多的挫败感。

孩子并不是家长的“门面”,不要一味做对了就表扬,做错了就批评,这种教育方式是无形中助长了孩子“必须赢”的想法。

身为家长要跟孩子一样,以平常心看待输赢。您家的孩子输得起吗?您又事用什么方法引导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