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分的筆試材料分析題,往年這樣考!

分數佔比1/3的材料設計題型

今天來進行材料設計的強化訓練!

往年經典試題,看看你得多少分


64分的筆試材料分析題,往年這樣考!

材料分析題-強化練習

中學學段 - 科一

1.某教員到一所中學去進行教育達標驗收工作時,聽了一節“培智班”的語言課。教師較好地完成了教學 任務。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師講課期間總有一位學生未經教師許可就離開座位,跑到講臺上去領讀、表演,甚至 跑到教師後面的飲水處去喝水。事後瞭解到,這位學生是“培智班”中相對聰明的學生,是同班學生中識字最 多、發音最準、吐字最清楚的一位。該任課教師也對該生的這種行為進行過多次的教育,卻無濟於事。試結合相關理論分析並幫助這位任課教師解決這一班級教育現象。


【考查要點】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教育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答案】

(1)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

其一,任課教師過於偏愛此生,所以當該學生出現類似行為時,教師沒有嚴 厲制止,讓學習成績的掩蓋了其不良的行為;

其二,當教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雖然也有多次的教育和制止,但沒有把握住學生的心理,從而沒有對其應有的正確行為方式進行強化。


(2)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人的許多行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這一理論強調行為方式的獲得主要是利用聯想式和操作式的條件反射進行直接的強化。通俗地說,就是當學生一旦有錯誤行為產生時,馬上停止其活動,讓他重複多次地去演練正確的行為。


(3)針對這一事例,任課教師可以採取如下措施:只要該生有擅自離座的行為出現,教師就要他回到座位 上示範一次離座或講話前應怎樣做,在舉手數秒後,教師點名方可起立,然後再按照教師要求進行其他活動。如此強化訓練五到十次,估計過一段時間後,該生的錯誤行為會明顯減少,在離座及發言時都會舉手。久而久之,該生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運用強化理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行為時,一定要明確要改變的行為是什 麼,要強化形成的正確行為是什麼,從而對其進行教育的“正強化”。


2.一位教師在佈置課堂上書面作業後,發現有位男生伏在桌上遲遲未動筆。坐在旁邊的女生忍不住說:“老 師,×××趴在桌子上,他什麼也沒有做。”這時,老師委婉地說:“做作業之前是要進行認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問題呢!相信他考慮成熟以後是會提筆做作業的。”那位男生慢慢抬起頭來,向老師報以感激的目光, 拿起筆開始做作業。運用相關知識評析這位教師的做法。


【考查要點】

本題主要考查教師的職業理念。


【參考答案】

該教師的做法恰當,遵循了教師職業理念的教學觀、“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和新課改的教師觀。

新課改的教學觀認為,教學要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生活。材料中,老師 沒有因為學生趴在桌上未做作業就大發雷霆,而是委婉的提醒,照顧到了學生的情緒感受。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是學習和責權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材料中,老師尊重過了學生的人格尊嚴權,恰當的保護了其自尊心,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的教師觀強調,教師在對待師生關係上,要尊重和讚賞學生。材料中,老師做到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老師就對學生諷刺挖苦,正確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係。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發揮教育機智,靈活冷靜處理各種教學問題,以學生為中心,尊重他們,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小學學段 - 科一

1.小剛今年14歲,很調皮,不愛學習,讓班主任傷透了腦筋。於是老師針對“要不要小剛繼續在校讀書” 的問題在全班進行了無記名投票表決,這給小剛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他再也不肯到學校讀書了。小剛的父母覺得他繼續上學也不會有前途,就送他到一家商場當服務員。小剛在當服務員期間,結識了一些不良青年,學 會了吸菸、喝酒、賭博,而且還小偷小摸,曾偷了同事少量錢財,受到了商場的警告。9月份的某天晚上,他 競入戶盜竊,因數額較大,觸犯了刑法,在逮捕歸案時,公安人員不開警車,不穿警服,不擴大知情面,對小 剛進行了不公開的審問。問題:請從教師職業理念的角度分析該班主任的行為。


【考查要點】

本題考察教師職業理念的內容。


【參考答案】

該教師的做法不正確,違反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我們應該引以為戒。

首先,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小部分學生的教育。材料中,班主任因為小剛調皮就 放棄對他的教育,違反了教育要面向全體的原則。

其次,“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展的,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教師對學生的發展要有信心。材料中,班主任因為小剛之前所犯錯誤就予以完全否定,沒有看到其巨大的發展潛能。

最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責權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 利。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嚴重侵犯了小剛的人格尊嚴權,傷害了其自尊心,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總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嚴慈相濟,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早讀鈴聲響了,六年級一班班主任王老師走進教室,不久小李(學習成績位列班上的前幾名)氣喘吁吁跑 進教室,王老師擺了一下手,示意他進去坐好。過了一會兒,“差生”小趙跑來,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 室外喊了聲“報告”,王老師將其引至教學樓拐角處,做了10分鐘的“思想工作”。看到這兩種情景同學們 都竊竊私語。請從職業理念的角度分析王老師的做法。


【考查要點】

本題著重考察素質教育的內涵、“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參考答案】

王老師的做法不恰當,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以及新課改的教師觀。

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材料中,優等生小李遲到了,班主任應該以恰當的方式對他進行思 想品德教育,把智育和德育結合起來,不應該因為成績好就放棄對他品德的培養。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在教育過程中要堅持教育公正。材料中,王老師沒有看到“差生”小趙也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在處理相同的違紀行為時採用了不同的標準,沒有做到教育公正,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總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教育公正,對優等生和後進生要一視同仁,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幼兒學段 - 科一

1.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怎樣評價學生的優、良、中、差呢?為此,我制訂了這樣的標準:一是在大綱規定的基礎科60分以上,並能發現自己的特長且有所發展的,視為及格;二是基礎科及格或良好,特長科明顯超過同年級學生的,視為良好;三是基礎科良好,特長科大大超過同年級學生或有所發明創造的,視為;四是僅基礎科及格或僅特長科有所發展的,均視為不及格;五是僅基礎科良好,或特長科單方獨進的,視為畸 形發展,作降格評價。

這一評價標準的實施,使絕大部分差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優勢與途徑,也使文化課考試 分數好的學生不再自我感覺良好,從而找到了良性互補、和諧發展的新路子。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高漲,各科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總分由原來年級的倒數第二,上升到年級的第二名。請你針對案例中制訂的評價標準,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案要點】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且具有個人特長的有用人才,其實質就是通過合格加特長的標準 和策略培養人才。因此,我們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在學生的身心特性確立發展方向時,特長的發展最好 與相關方面的發展和諧並進。但和諧發展與全面發展又有所區別。和諧發展是學生對全面發展的具體選擇。作 為學生整體來說,應把全人類的知識、技能和優良品質都繼承下來;但作為學生個體來說,只能以特長為龍頭 帶動相關方面和諧發展,成為基礎相對寬厚而特色鮮明的人才。


2.有一位日本心理學家曾經說過,一個人要在競爭激烈的 21 世紀生活下去,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蜘蛛網般的人際關係;二是要有健康向上的性格。這充分說明了一個人的性格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那麼,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你將如何培養兒童獲得良好性格?


【答案要點】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為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適當參照群體;

(2)注意兒童中非正式群體的影響;

(3)創設良好的群體氣氛;

(4)根據兒童性格特點進行教育;

(5)一定要重視家庭的因素和發揮家長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