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乙方5000字巔峰“對話”,都在這三招(上)

分享嘉賓簡介:

甲方:

6年校園招聘一線經驗

多次負責企業0-1的校招實踐

涉獵互聯網旅遊、汽車製造及銷售、互聯網電商等領域

小規模校招和千人規模校招均有涉獵


乙方:

這是服務的部分客戶:

【互聯網公司】:百度 阿里巴巴 滴滴 美團 快手貝殼 小米 去哪兒 keep

IBM 蘋果 商湯 360 作業幫 完美世界 中國移動等

【房地產公司】:華夏幸福 旭輝 金輝 北建院等

【醫藥公司】:輝瑞 諾華 費卡華瑞 漢典制藥等

其他:殼牌 奧迪中國 霍尼韋爾 發那科 中糧等


本次分享一共三部分,三個層次,由抽象到具體。

Why ,How和What 層面。


第一層

Why—為什麼要做校招

甲言:

想清楚為什麼出發,比如何出發更重要。這個我自己親身經歷,沒有想清楚為什麼做校園招聘這件事,就會走進一個類似囚徒困境。開始了,中間做或不做,都會比較麻煩。做,感覺花銷大,沒有什麼產出;不做,之前投入了,不做,對僱主品牌影響也不小。


對於校園招聘,究竟擔任怎樣的角色,具有怎樣的定位,這個是我們一開始不得不思考的。說句更近一點,就是企業的對於校園招聘有哪些核心KPI,如果這個不明確,不統一,後面結果就會比較麻煩。“事後論英雄”的做法顯然是不合理的。


實際情況可能比較多,我們務實的簡單分為2個大類:

  • 1.招聘人才為主,僱主品牌為輔
  • 2.僱主品牌為主,招聘人才為輔

(PS:這裡姑且把僱主品牌定義為企業在人才招募領域的品牌號召力/吸引力)

以上兩種不同的出發點,就會導致後續需要匹配的資源(人、財、物)側重點不同。

結合這兩大類,具體怎樣做,在我們進入第二部分,我們聽一下供應商夥伴的觀點。


乙語:

作為乙方,當甲方邀請我們溝通的時候,我們也會問清楚其出發點,尤其是從來沒有做過校招的客戶。剛才說的兩大類,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以轉換主次。譬如殼牌,大家也知道,能源是一個週期性行業,在它鼎盛時期,以招聘人才為主,這些年行業發展不是太好,需求也減少很多,即使不做校招,招聘也毫無壓力,但客戶每年依舊春招、秋招,保持至少2所top院校的進校宣講,其主要目的在於僱主品牌的持續發生,同時還做了open day 、訓練營、offer 維護等其他僱主品牌活動。


第二層

HOW—如何進行校園招聘


甲言:

剛才有提到殼牌的案例,這裡我們來說招聘人才為主的情況。這裡我們重點說下第一種:招聘人才為主,僱主品牌為輔.

  • 【主要群體】:企業快速發展,需要增加新鮮血液,校招多處於0-1的階段
  • 【核心KPI】: 招到人才VS僱主品牌


在這塊,往往會有一個死循環,僱主品牌知名度不高,招人會比較難;招人找不到是因為僱主品牌沒有做。針對這個循環,我們不去過多的深入,聚焦的是,企業資源有限,首要的

是將價值最大化,那麼核心肯定是給公司招到合適的人才。至於僱主品牌(側重宣傳層面)

需要有所控制。


乙語:

上週剛和一家初創公司溝通了給其定製的方案,這家公司是一家初創公司,客戶的信息能夠查到的甚至就一條:公司成立的新聞,當設計KV的時候,問客戶要公司logo,客戶說還在設計中。客戶的需求全年130多個,而且以技術產品為主。鑑於客戶的訴求以及建立僱主品牌是一項長期的工程,策略主要是短平快鎖定目標人才,實現一定的人才轉化。


以下是以下典型的場景問題:

聘人才為主時,以下幾個方面需要關注:

  • 1.方案設計(核心佈局)

核心資源投入在於如何高性價比獲取有效的人選信息(簡歷)、儘可能高比例的獲得最佳候選人。此刻無論是供應商選擇、個人系統、個人宣傳活動設計,核心都是——提高簡歷量。

這塊可以參考一個模型《增長黑客》流量轉化漏斗(與招聘漏斗極其相似)

校園招聘|甲方乙方5000字巔峰“對話”,都在這三招(上)

來自三節課《增長黑客》課程截圖,侵刪

來自三節課,增長黑客課程截圖,侵刪


對比招聘漏斗

校園招聘|甲方乙方5000字巔峰“對話”,都在這三招(上)

從乙方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們用合適的資源精準觸達目標人群,吸引他們投遞簡歷,從而獲得較多的符合要求的簡歷。


  • 2.營銷策劃如何做

招聘本身行為就是一次營銷,只是營銷的是個虛擬卻又真實的東西——崗位。

因此招聘本身也遵從一般的營銷規律。只是我們會根據校招類型的不同,做不同的側重。

比如經典的營銷漏斗

校園招聘|甲方乙方5000字巔峰“對話”,都在這三招(上)

來自三節課《增長黑客》課程截圖,侵刪

如今網絡時代的營銷漏斗

校園招聘|甲方乙方5000字巔峰“對話”,都在這三招(上)

來自三節課《增長黑客》課程截圖,侵刪

本質都是一樣,但也反映出,工具對人消費、生活習慣的改變。那麼求職行為,其實也是如此。細心的我們可發現,最後所有的消費行為都會落腳到“分享”,也就是促進二次傳播的形成,形成口碑效應。這也成為我們如今最有效的營銷方式之一。


但招聘和購物不同的是,購物哪怕是虛擬的信息,要麼有具體描述可理解,要麼可以及時到貨。但對於招聘,信息存在很嚴重的不對等,比如公司、崗位信息、崗位理解、崗位要求、具體工作內容等, 求職者(針對應屆生)大多數是沒有背景知識,試圖一下子讓別人申請,門檻還是很高的。


乙語:

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宣講會最希望聽到哪些內容的分享。你會發現,不同的行業其實關注點並不一樣。就拿互聯網來說,學生更關注的是崗位的信息,特別喜歡的是部門負責人的分享,對這個崗位有什麼要求,這個崗位大概是啥樣子的,具體做些什麼。我們也在面試中發現,學生面試A崗位,面試官和其聊了半個小時發現,其實更適合B崗位。而對於醫藥行業,學生更關注的是公司業務介紹,去年的諾華北化工宣講,去了6組業務線的嘉賓。


下期,我們重點講最後一招,具體如何做的,以及雲校招的時代的新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