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扶優打假要從源頭抓起!

天天“31•5”:扶優打假要從源頭抓起!

瑞利源生命之源,動植健康人健康

當前,正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每年這個時候也是化肥價格狂漲、假冒偽劣化肥興風作浪的季節。為了保護農民切身利益,各地政府曾出臺多種措施,對那些坑農害農的假冒偽劣肥料給予嚴厲打擊。然而,製假者如同“腳氣”般總是死灰復燃,禁而不絕,原因何在?北京中農瑞利源總經理蘇銀才對此談了他的看法。

天天“31•5”:扶優打假要從源頭抓起!

北京中農瑞利源總經理蘇銀才

扶優、打假、維權,是黨和政府一貫倡導的,也是廣大消費者期望的。然而,打假收益總是離消費者的期望相差甚遠,我認為假冒偽劣存在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造假者受利益驅動,膽大妄為。近年來,一些知名品牌與一些功能好的肥料在局部種植地區供不應求,賣價好,利潤可觀。造假與售假者就盯上這類肥料,迎合農民消費心裡,仿包裝、仿產品,低價傾銷給農民,不僅擾亂了正常的經營秩序,也直接損害了正規廠家的利益,直接影響農民的收益。北京中農瑞利源的“雙酶”、“聚碳”產品在一些消費區域就有人仿冒,我們也曾去調研過,但等我們二次再找這些產品時,就不好找了。曾向當地政府執法部門反映過,回答是不好管,因為製假者沒有固定的地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包裝袋上的地址與電話都是假的。我們在市場調研中看到一些廠家在自己印得花花綠綠的肥料袋上標上“XXX高產王”、“XXX特效肥”等五花八門的名稱,還有標上“採用XXX國原料生產,XXX國提供技術支撐,國家XXX單位監製產品、推介產品、指定產品”等等。實際上就是一個企業製造產品,政府不可能對一個產品進行推薦,用以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還有的乾脆把自己生產的肥料 裝進了私自的印製的“XXX國生產”的化肥袋中,低效肥搖身一變進口肥,以獲取更大利益。

  

二是不法經銷商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於近年來化肥市場競爭激烈,新型肥料發展又迅速,尤其是針對特色種植區,新特肥炒得又沸沸揚揚,市場上新特肥產品每天都有新款出現,產品魚龍混雜較為突出,農民自身鑑別能力有限,僅僅從肥料外觀難以辨別真假,因此在購肥時,前怕狼後怕虎,生怕買了假肥料,影響一季莊稼的收成,只能聽經銷商的推薦。有個別不法經銷商鋌而走險,為了牟取暴利,極力推銷假冒偽劣肥料。

  

三是市場監管不力、制裁力度不夠也是造假者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小型的化肥企業為了利益,在生產過程中根本不會傾注太多的精力顧及產品質量要求,往往是採用華麗的包裝、質劣價低的原料,甚至借用別人的商標,以較低的市場價格上市銷售產品,極大地衝擊了優質產品和品牌企業的市場,讓正規企業不叫苦不迭。

  

四是地方保護在個別地區仍嚴重。有些肥料企業明明在造假,但在被舉報後,向監管部門交點罰金後,照幹不誤。有的正規企業曾組織專人與工商、質監部門聯手對這些不法行為給予打擊,但在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後發現難以見效,最終企業只好收兵回營。

  

我認為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三農”政策的引導下,中國農業從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從適應農業種植結構調速與農民利益出發,真正舉起紅盾護農的大旗,從肥料生產的源頭打擊假冒偽劣肥料,並要常抓不懈,而不是每年“31•5”時搞個熱鬧舉舉旗而已。

  

一是提高肥料生產企業的科技含量;二是提高生產企業准入門檻;三是各地工商、質監、農業執法部門將打假形成長效機制;四是由行業協會牽頭建設行業協會與政府聯動機制;五是鼓勵創新型企業的發展,保護他們的市場利益;六是由行業協會、企業、媒體共同聯手向全社會發出倡議承諾,公佈監督電話,使真正的好肥料與消費者“零距離”接觸,讓假劣產品無藏身之處。 

要扶優,需要全社會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同時也希望廣大消費者一定要去正規的商店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

我們北京中農瑞利源的“聚碳”、“雙酶”產品每袋包裝上都印有防偽標誌,請廣大消費者購買時掃碼以驗證真假。另外,有個別廠家曾經與我們進行過瑞利源肥料增效劑的合作,但用過一次後就再也不用,但在產品包裝與宣傳上還印有我們公司的名稱,對此,廣大消費者如發現這類產品請謹慎購買。北京中農瑞利從未授權任何單位在包裝與宣傳中使用我們公司的名稱與商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