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扶优打假要从源头抓起!

天天“31•5”:扶优打假要从源头抓起!

瑞利源生命之源,动植健康人健康

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化肥价格狂涨、假冒伪劣化肥兴风作浪的季节。为了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各地政府曾出台多种措施,对那些坑农害农的假冒伪劣肥料给予严厉打击。然而,制假者如同“脚气”般总是死灰复燃,禁而不绝,原因何在?北京中农瑞利源总经理苏银才对此谈了他的看法。

天天“31•5”:扶优打假要从源头抓起!

北京中农瑞利源总经理苏银才

扶优、打假、维权,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也是广大消费者期望的。然而,打假收益总是离消费者的期望相差甚远,我认为假冒伪劣存在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造假者受利益驱动,胆大妄为。近年来,一些知名品牌与一些功能好的肥料在局部种植地区供不应求,卖价好,利润可观。造假与售假者就盯上这类肥料,迎合农民消费心里,仿包装、仿产品,低价倾销给农民,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也直接损害了正规厂家的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北京中农瑞利源的“双酶”、“聚碳”产品在一些消费区域就有人仿冒,我们也曾去调研过,但等我们二次再找这些产品时,就不好找了。曾向当地政府执法部门反映过,回答是不好管,因为制假者没有固定的地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包装袋上的地址与电话都是假的。我们在市场调研中看到一些厂家在自己印得花花绿绿的肥料袋上标上“XXX高产王”、“XXX特效肥”等五花八门的名称,还有标上“采用XXX国原料生产,XXX国提供技术支撑,国家XXX单位监制产品、推介产品、指定产品”等等。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制造产品,政府不可能对一个产品进行推荐,用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还有的干脆把自己生产的肥料 装进了私自的印制的“XXX国生产”的化肥袋中,低效肥摇身一变进口肥,以获取更大利益。

  

二是不法经销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近年来化肥市场竞争激烈,新型肥料发展又迅速,尤其是针对特色种植区,新特肥炒得又沸沸扬扬,市场上新特肥产品每天都有新款出现,产品鱼龙混杂较为突出,农民自身鉴别能力有限,仅仅从肥料外观难以辨别真假,因此在购肥时,前怕狼后怕虎,生怕买了假肥料,影响一季庄稼的收成,只能听经销商的推荐。有个别不法经销商铤而走险,为了牟取暴利,极力推销假冒伪劣肥料。

  

三是市场监管不力、制裁力度不够也是造假者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型的化肥企业为了利益,在生产过程中根本不会倾注太多的精力顾及产品质量要求,往往是采用华丽的包装、质劣价低的原料,甚至借用别人的商标,以较低的市场价格上市销售产品,极大地冲击了优质产品和品牌企业的市场,让正规企业不叫苦不迭。

  

四是地方保护在个别地区仍严重。有些肥料企业明明在造假,但在被举报后,向监管部门交点罚金后,照干不误。有的正规企业曾组织专人与工商、质监部门联手对这些不法行为给予打击,但在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后发现难以见效,最终企业只好收兵回营。

  

我认为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农业从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适应农业种植结构调速与农民利益出发,真正举起红盾护农的大旗,从肥料生产的源头打击假冒伪劣肥料,并要常抓不懈,而不是每年“31•5”时搞个热闹举举旗而已。

  

一是提高肥料生产企业的科技含量;二是提高生产企业准入门槛;三是各地工商、质监、农业执法部门将打假形成长效机制;四是由行业协会牵头建设行业协会与政府联动机制;五是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保护他们的市场利益;六是由行业协会、企业、媒体共同联手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承诺,公布监督电话,使真正的好肥料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让假劣产品无藏身之处。 

要扶优,需要全社会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也希望广大消费者一定要去正规的商店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

我们北京中农瑞利源的“聚碳”、“双酶”产品每袋包装上都印有防伪标志,请广大消费者购买时扫码以验证真假。另外,有个别厂家曾经与我们进行过瑞利源肥料增效剂的合作,但用过一次后就再也不用,但在产品包装与宣传上还印有我们公司的名称,对此,广大消费者如发现这类产品请谨慎购买。北京中农瑞利从未授权任何单位在包装与宣传中使用我们公司的名称与商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