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都讀了哪些書?可以推薦一下嗎?

frank1997919


推薦這一本,望有幫助。

《沉思錄》*梁實秋翻譯

《沉思錄》是公元2世紀後期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傳下來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主要思考人生倫理問題,兼及自然哲學;是奧勒留所作的一本寫給自己的思想散文集。

在《沉思錄》中,作者這樣告誡自己:“生活中總要有一點閒暇。”在這閒暇中讓我們浮躁的內心迴歸到平靜,對自己的道德品質、個人修養、責任良知、行為習慣等方面多做反省

同時,《沉思錄》告訴人們,不要執著倏忽不定的外物世界,不要執著於身外的名與利,不要活在外力的迫使下;而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按照社會理性的要求活動,放棄那些只對作為動物存在的人有用的東西。

內容摘錄

“外界事物都是過眼雲煙,我們唯一可以掌控的只有自由意志”

“一個人的靈魂之墮落,莫過於不再相信宇宙。”

“縱然生命延伸到三千年甚至是三萬年,你也只能活一回,過去已逝,未來未到,你所擁有的只能是當下的時光”。

“堅持理性就必須要節制肉體的需求,尤其是要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要沉迷於感官的誘惑之中”。


一二一學堂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 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最終你要失去它。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因為疫情,所以在家五色飲食,看到了這本書。正念飲食法是核心,引導自己思考為什麼要吃,而不是通過設限來引導自己為什麼不能吃,什麼應該要吃。生命中很多的痛苦,來自過度執著於想要的事物,對於看造成問題的事情卻產生恐懼。而正念允許我們覺察自己的過度反應以及考慮其他的可能性,放下一部分掙扎。書裡面有33個正念練習。 很多人藉著疫情,繼續拖延應該做的事情,很多事情放在疫情結束之後去做沒有問題,但活出很好的一生這個事兒,不能放在疫情結束之後。我們能平平安安地健健康康地活著就很值得感恩。在家也能活出在家的精彩。重新讀了這本書,也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電影不無聊嗎


今年是戴望舒先生的週年忌日

我讀了北塔的今年新修訂的戴望舒轉

從雨巷到殘損的手掌,戴望舒先生真的不容易

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他對革命文學的見解



熨梔


《好媽媽就是家庭CEO》

學會拎清女人的家庭角色,並怎樣合理安排家庭成員分工。

《我們仨》

楊絳式的愛情,終於讀懂,我們也可以做到。

《生活需要儀式感》

有儀式感的生活讓我們更親密身邊人,收穫生活更多美好。

《非暴力溝通》

告別暴力溝通,讀完這本書學會了如何非暴力親密溝通,讓別人及親人更認可喜歡自己。


愛情這些事


老夫讀了下金瓶梅,感覺寫得太保守,不如現在的網絡寫手大膽


又貪杯


我推薦的第一本是,英國作家,福萊特的《巨人的隕落》,這是一部以好幾位主人公的情感發展為主線寫的關於普法二戰的戰爭史。我推薦的理由是,這部暢銷鉅作,淺顯易懂,動人心絃。一旦開始讀,就停不下來了,我連續三天看到凌晨2點把這三本厚厚的書看完了。這裡面有大量關於戰爭時期下,各個階層包括皇室、貴族、工人、農民、僕人生活的描寫,筆法非常細膩,彷彿自己置身在那個場景中,親眼所見、切身體會一樣。讀完,讓我對生活中的苦、累、抱怨等消極情緒,一掃而光,整個人仿若新生。讓我對我們的祖國,充滿感激之情,為自己能生活在和平過度,有身心自由,十分感恩。以前我認為,活著是下限,往後活著才是上限。

第二本是王陽明的《傳習錄》。這本書感觸很深的是,王陽明對生死的看法。他說世人都太過於執著生死,而不問自己當不當死,他爸死亡看得相當的坦然,老天要你死的時候,就乖乖配合,不要在苦苦掙扎。推薦的,理由是她改變了我的生死觀。萬事萬物從自己的心上去找、去做,哪怕生死也能淡然處之。

第三本是《了凡四訓》。沒讀過這本書之前,我認為人一生的榮辱、生命的長短都是上天安排的,是個定數,無法改變的,所以活的很將就。讀了之後,我看見歷史上真的有人改命成功,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只要用心,持續地積德行善,命運也是可以改變的。這就是我的推薦理由。

最後一本是《增廣賢文》。文章都是單句,很好理解,道理卻很深刻。讀過之後,讓我放下了心中的許多執念,不再去轉牛角尖,一切隨緣,隨遇而安。






精神食糧餵養者


1.《追風箏的人》[美]卡勒德·胡賽尼 豆瓣8.9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成年後的阿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

我們默默無聲,但並非因為我們無話可說,而是因為我們之間無需交談。

為你,千千萬萬遍。

2.《無聲告白》[美] 伍綺詩 豆瓣8.2

莉迪亞在家排行老二,是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父母深信,她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死了,他們還不知道,當屍體被發現時,父親內疚不已,母親也一心報復,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

關於愛與失去,以及我從未告訴你的秘密。

3.《外婆的道歉信》[瑞典]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豆瓣8.0

外婆說,要大笑、要做夢、要與眾不同。人生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這是一個關於愛、原諒和守護的故事,在合上書之後很久都難以忘記。有笑有淚,請備好紙巾。

4.《情書》[日]巖井俊二 豆瓣8.9

有一個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

雖然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但真摯的感情沒有磨滅,生命是短暫的,而愛情是永恆的。這是我想在《情書》中表達的東西。——巖井俊二


書單小世界


疫情期間,閒來無事在家,準備好好讀書,天天睡覺,結果發現看了幾本書都看不懂,不記得,看不完。這是怎麼了?沒時間的時候想看書,有時間了不會看書。我哭了。。。

然後我找了兩本書:

1.如何閱讀一本書

2.快速閱讀

閱讀可是個技術活,無論看書是什麼目的,看的哪些領域,都是需要通用方法和領域方法做指導的。方法論對了,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通過這兩本書,主要理清了幾個概念:

1.閱讀有哪些方法

2.閱讀的基本步驟

3.閱讀的不同方法選擇

4.如何練習閱讀技能

這兩本書結合起來,也就差不多說清楚了一本書從打開到閉合的過程中都要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

現在疫情漸緩,再看這兩本書還來得及。

要不要試試呢?


叫我劉筆尖兒


我只推薦一本。


細讀羅織經這本書,不是教大家使壞,而是教大家會做事,不做錯事,少做錯事。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瞭解社會的複雜多面,從而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少走彎路,少踩地雷。

比如我寫了下面的這些讀書感想。

【材料】《羅織經》閱人卷 第一 第02講


(人)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實哀;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譯文】

人們受害常常是因為對人沒有仔細的察驗,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齊桓公過份相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實在讓人哀痛。吳王夫差沒有吞併越國,最後卻導致吳國的滅亡。關係親密沒有超過父子的,可是像楊廣那樣的逆子卻總是存在;施以恩德沒有超過君對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樣的奸臣起卻從未斷絕。因此說人的內心隱含著太多的欺騙,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義,做好事的人最終卻得不到功勞。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防範別人不要心存僥倖。不懂得這個道理,難道還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嗎?

【解析】一、用人之前要會識人,否則受傷的是自己

在社會上,人要做事。要做事,首先需要用人,俗話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麼什麼人該用什麼人不能用,就需要自己來識別了,用對了升官加薪,用錯了捲鋪蓋走人。社會中大多數管理者深諳此道,所以將人管理得井井有條,但是你是否想走向管理者的階層,如果想,那你就要學會識人,然後再學會用人。舉個例子,劉邦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幹啥啥不行,但是僅有超出常人的優點,那就是識人和用人。其實,你要明白一個真相,就是老闆是不用幹活的,管理者是不可能像基層一樣親自操作某項工作的,而是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管理好各個機構的人即可,所以你就能夠明白為什麼劉邦能做皇帝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典故也說明了這一點,用人非常重要,否則受傷的是自己。同時,談戀愛也是這樣子的,看人一定要慎重。不光看其外表,更重要看起內心,心好才是王道,否則哭的是自己,不會是別人。但是還有一個真相是,道理你都懂,但是偏偏就是要走那條道路。

二、放虎歸山行不行?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句話和心慈手軟矛盾嗎?不矛盾,比如就拿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典故來說,世人只知道吳王夫差放虎歸山,而不知道當時放虎歸山的利益大於趕盡殺絕,就是從政治、經濟、軍事角度來說夫差滅了越國的利益沒有放虎歸山的大,所以選擇了後者,你真當國君是傻子,就算他傻,他的臣子都是傻子嗎?

總共有六個因素不滅越國,第一,節省了你用於派駐佔領附庸國領土的軍隊。第二,不但節省了你的軍隊,附庸國還可以出兵贊助你去打別的國家,更有助於推動你的爭霸事業。這是因為:命之為附庸的話,你是多了一個幫你的同盟;而吞併對方的話,你則多了一個消耗你力量的爛泥坑和死仇。第三,富強了你的國力。因為附庸主動送上財貨來(如勾踐“空其國庫”地給吳人送東西)。附庸送來的可能比你主動佔領去搜颳得到的還多。第四,以附庸而不是兼併這種極端形式相處,可以緩和兩國敵對矛盾,有利於吳國的地區安全。第五,滅國會導致其它霸權國家的國際干預,你不得不為守禦這個國家,付出更大精力和代價。這體現在現代世界中非常明星,很多大國寧可讓小國當他的小弟而不是滅掉他——因為他不敢,怕別國干涉。在中國d的先秦也是一樣,譬如戰國時代齊泯王吞滅宋國,引發了國際干預,使得齊國不得不退出宋國,甚至齊因此幾乎亡國。第六,附庸還可以成為你與敵對國家之間的緩衝地帶,避免你本土直接遭受戰火殘害。你還不必大量動用本土資源去補充附庸而是可以集中力量用於其它方向,減少了你國家防禦(指一旦吞併附庸以後)的壓力。這才是政治,你在課本上學不到這樣的,你學到的只是“臥薪嚐膽”的“刻苦”和勵志,而缺乏了對整個“國際”局勢的判斷和思考。

但是後面越國慢慢發展起來滅掉吳國,又是另一個問題了,不屬於這裡的討論範圍。

三、不知道別人的時候,別暴露自己

還是那句話,假情假意你可以不相信,但是你要學會人情世故。因為人真的很難知道別人的內心,所以,你必須時刻都要保持警惕,說不一定別人就要說話來諷刺你,甚至針對你。最厲害的是,聽到別人說話挖苦自己,自己還能笑臉挖苦回去的,這是高手。做人就要這樣子,不怕人來,來必回之。但是就怕那種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壞話,然後發脾氣的,這樣是不對的,首先你破壞了你和他的“關係”,撕破了臉就很難再有信任。其次,你生氣了,別人的目的就達到了,別人就是要弄你生氣。所以,你要隱忍,就當做放屁一樣就行了,等待時機成熟,就像割韭菜一樣收割,那種快感,不言而喻。所以,當不知道對方的來意的時候,千萬不要暴露自己的火力點。剛進單位,不要出風頭,遇到人刁難你,你要隱忍,不要破壞你和他之間的“同事關係”,等待時機你就可以把他踩在腳下摩擦了。

四、防人不是耍心眼,而是保身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不是耍心機,而是保護我們自己。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人瞧不起另外一些人,這個是人的本性,不要見怪,我也不需要去理睬他們,其實可以不屑跟他們交流,但是我們需要保護我們自己,這還僅僅是個人生活中。在政治上,狡兔死,走狗烹,大凡古來有識見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你以為是他喜歡拂袖而去,然後深藏功與名嗎?不是的,他不走就得被殺,為什麼,因為他已經沒有價值了,天下太平就不需要打江山的人了,留著反而是一種對統治者的威脅,皇帝心裡不踏實,你要是識趣就趕緊滾蛋,不然就賜你一杯毒酒。歷史上這些例子很多,比如范蠡、張良、劉伯溫。還有一個就是皇帝為什麼要無緣無故殺掉一些人,比如剛開國一般都會死一些人,看似無緣無故,實則不一定。還有皇帝死了也會殺掉一些人,為什麼呢,第一為新皇掃除障礙,第二為新皇勢力取得平衡。有的人不明白事理,就去做歷史進步的“奠基人”吧。


謀略十一經


每個人喜歡的領域不同,我是從事中小學培訓課外輔導的。平時比較喜歡歷史以及一些經典名著。更多的偏向於歷史(正史、野史、怪談),由於工作需要所以看的新課標的推薦書籍比較多。


這次疫情在家窩了兩個月,看了三本書。我覺得都值得好好讀讀。


歷史類的:

  1. 中國后妃傳

作者:馮瑞珍 2007年01月中國人事出版的


講中國后妃的傳奇故事,后妃作為寄生於封建統治的權力頂峰——皇帝周圍的一個群體,她們對封建政治的影響確是不容低估。本書擬以正史為主、參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學觀點,對於後世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的后妃們逐一加以敘說。 以文字寫歷史,以歷史寫故事,以故事寫人物。展封建王朝的歷史畫卷,一笑傾天下的周幽王後褒姒,吳王夫差的妃子西施,漢高祖皇后呂雉、王昭君、武則天、楊玉環、慈禧……本書擬以正史為主、參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學觀點,對於後世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的后妃們逐一加以敘說,展現給讀者一幅亦真亦幻的歷史畫卷。

  • 推薦理由:傳奇的君王,往往身邊都有一個傳奇的女人。去看吧,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2、西北道教史(看了三分之二)

作者:樊光春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0-03-01

《西北道教史》分為八部分內容,分別講述了西北道教地理、早期西北道教、隋唐西北道教、宋——西夏西北道教、金元西北道教、明代以後的西北道教和西北道教著述這些內容。有利於更好的研究西北道教歷史。

  • 推薦理由:道教是中國本土的教派,是最接地氣的教派、最瞭解中國的教派,如果對道感興趣不妨讀讀。不過著本書學術內容多,讀起來不易。

新課標類的

鏡花緣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託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託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推薦理由:通過對於《鏡花緣》中幾十個國家的敘述,包括了正面的議論和側面的諷刺,不難看出,它所主張的和反對的,主要有這樣一些:第一,它主張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應自幼讀書,和男子同樣參加考試。它反對男子對女子的壓迫,尤其是對於纏足、穿耳這些摧殘人類肢體的行為,表示憤怒的抗議。文章情節跌宕起伏,同時也是新課標推薦書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