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爭天下時,務求得人,禮爵有加;一旦政權在握,轉而大肆屠戮功臣,誅滅異己。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統治者與開國功臣之間常常玩起 “兔死狗烹”的遊戲,懂得了遊戲規則,才能佔據博弈中的主動權。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吳復國,這其中起了關鍵作用的是他的兩大功臣:一個是范蠡,一個是文種。當勾踐被圍會稽山上,彈盡糧絕之時,是文種提出以乞和求降之計來保存性命,使勾踐得以生還;當勾踐被拘往吳國,是文種留在越國,救死撫孤,耕戰自備,憤發圖存。當勾踐從吳國歸來之後,是文種提出了破滅吳國的七種辦法:一是以金銀相賄賂,討好其君臣;二是花高價購買吳國糧食,使其倉儲空虛;三是贈送美女,去迷惑吳王夫差的心志;四是派遣能工巧匠去幫助吳國修建宮殿,以消耗其財富;五是拉攏吳國的奸臣,以破壞他們的計謀;六是故意推崇吳國的忠臣,使吳王疑心而加以殺害,來削弱吳國的輔佐力量;七是自己要積財練兵,等待時機反攻。

鬼谷子: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勾踐打敗了吳國,稱霸一時。就在歡慶勝利的時刻,范蠡急流勇退,隱姓埋名,棄政經商去了。

他出逃之後,曾給文種送來一封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越王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歡樂,你如果不趕快離開,將有大禍臨頭。”

文種以為范蠡太多心了,不過,從此以後他也不大過問國事了,終日稱病在家。可是,勾踐並沒有放過他。於是,他借探病為名,來見文種,問他道:“先生曾以滅吳的七種手段指教過我,我只採用了其中的三種,便將吳國滅了,剩下四種,你打算再怎麼去使用呀?”

文種說:“我看不出它們還有什麼用處。”

勾踐說:“請先生帶了這四種手段,到九泉之下去輔佐我的先人吧!”說罷起身登車而去,留下了一把名為“屢鏤”的利劍。

文種明白,勾踐容不下他了,便自刎而死。

鬼谷子: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兔死狗烹”不只反映了歷代功臣的悲劇命運,也揭示了最高掌權者的性格特徵。不過勾踐這個人殺功臣的手腕不太高明,他直率地表達了他對文種高明智謀的畏懼,而不像後代許多屠殺功臣的掌權者們,還要給受害者扣上“造反”、“通敵”之類的大帽子,因此,他被後代視為忘恩負義的典型。其實,他比那些後來者要仁慈得多,他沒有動用酷刑、凌遲之類的殘忍手段,只留下一把寶劍,由文種自行就死,而且他也罪止文種一人,而沒有大肆株連。所以,知曉“兔死狗烹”的遊戲規則,不與人共富貴才能全身而退。

鬼谷子在《內揵》篇說:“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像圓環一樣旋轉自如。根據客觀情況見機而行,使別人不易覺察到自己的行為。這就是保全自我,進退自如的大法則了。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定要練就強大的韌性和足夠的彈性,這樣可以能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在機會來臨時,可以以最大的能量來揮灑自己的智慧和才幹,贏得別人的敬重。在危機時,能夠根據客觀情況見機行事,這樣可以更好的保全自己,進退自如。

鬼谷子: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鳥盡弓藏。對於一些掌權者來說,有能力的人是他們的工具,用完了就不再希望他們與自己來分享勝利果實,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因此,要吸取兔死狗烹的教訓,適時功成身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