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愛人愛物,到了方知愛自己

1918年8月19日,風流才子李叔同離妻別子,悄然遁入空門,法號“弘一”。讀過弘一大師傳記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他是以怎樣珍惜和滿足的神情面對盤中餐的:那不過是最普通的蘿蔔和白菜,他用筷子小心地夾起放在嘴裡,似在享用山珍海味。正像他的好友、現代學者夏丏尊先生所說:“在他,什麼都好,舊毛巾好、草鞋好、走路好、蘿蔔好、白菜好、草蓆好……”

“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愛人愛物,到了方知愛自己。”以惜福的心態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怎能不生知足、安詳、歡愉、幸福之感呢?

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愛人愛物,到了方知愛自己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必定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這樣的人才能享受到幸福。倘若一個人不能征服自己,就可能錯失幸福。雖然幸福沒有統一的答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它需要一種捕獲的心境。幸福的內涵無限豐富,只要你善於捕捉,用心靈去發現,哪怕是一條溫暖的短信問候,一句關愛的叮嚀,一縷初夏的涼風,一幕日常生活瑣碎的片段……你都能從中感受到幸福,因為你擁有一顆懂得享受幸福的心。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簡簡單單地生活,簡簡單單地去發覺點滴間存在的小小幸福。幸福就像山坡上靜吐芬芳的野花,沒有圍牆,也不需要門票,只要有一顆清淨的心和一雙未被遮住的眼睛,就能看到。而如果你的心充滿喧囂和計較,那本來屬於你的幸福會在你眼中失去應有的光彩。

某天,老闆把你叫到辦公室,給你發了個價值不菲的紅包,並且對你說,因為這段時間你的工作成績突出,公司決定專門給你一人發獎勵。老闆同時再三叮囑:這是給你一個人的,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啊。拿著沉甸甸的紅包,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可很快你卻發現,老闆不僅給其他人也發了紅包,而且有些人的紅包比你的還大,於是拿到紅包的幸福感還來不及回味,便很快轉而陷入一種失落和痛苦中。

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愛人愛物,到了方知愛自己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其實,一個人幸福不幸福,不僅取決於個體獲得的滿足感,還取決於和他人的比,取決於他知不知道知足惜福。通過比較,既得的滿足感和初始的慾望就會發生變化。比如你初始的慾望是想將草房蓋成瓦房,按說當你將草房換成瓦房時,應該感到幸福,但這時你卻發現鄰居正在蓋樓房,於是剛剛湧起的幸福感便隨之消失,你想蓋起比鄰居更高的樓房。慾望膨脹,來源與和他人的比較,是人不幸福的根源,放不下內心的慾念,不會珍惜幸福,幸福從何而來?

行為經濟學家說,我們越來越富,但並沒有覺得更幸福,部分原因是,我們老是拿自己與那些物質條件更好的人比。電話發明以前,人們不用電話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快樂,但現在如果沒有電話,你和別人溝通的範圍就會受限,所以沒有電話的人就想擁有一部自己的電話。在過去,沒有車照樣可以出行,但現在,你不得不擠公共汽車,不得不為買火車票而焦頭爛額,買不起私家車,最不濟也得有一輛自行車。再從教育上看,若在過去,不上學也不是不能生活,但現在每個人都在盡最大的努力,上更好的學校,為的就是獲得比別人更好的社會通行證和更強的生存能力。

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愛人愛物,到了方知愛自己

社會的發展,讓我們的慾望不斷瘋長,也讓人們的內心充滿了焦慮。現代社會整體發展了,即使最窮的人,也比古代一般的富人生活優越。有人曾做過比較,說現在一般家庭都用上抽水馬桶了,而無人匹敵的古羅馬帝國國王當時只能蹲石板砌成的茅坑。可儘管如此,現代人還是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對此,我們不禁要思忖,幸福到底是什麼,或許,它不是豐饒的財富,不是便捷安逸的生活,不是物質上的豐足,而僅僅是,內心的安適和滿足。

夏普說過:“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你能做,那就是與那些不如你的,比你更窮、房子更小、車子更破的人相比。”當你看到其他很多沒有你條件好的人時,你就應該知道你現在是多麼幸福,而當你學會了珍惜你所擁有的幸福,你就會遠離比較的煎熬,永遠活在幸福的陽光底下。因為,一個人越是懂得去珍惜那些常人看來不值得去珍惜的東西,他越是懂得去珍惜自己、珍惜人生。一個真正懂得珍惜的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