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除了詩仙、詩聖,還有人被稱為“詩奴”,漲知識了!

幾千年來,詩成了中國人的靈魂,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特別是唐代詩者名人輩出,詩風也是百花齊放。

後世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些大詩人,給他們取了很多有趣的稱號。

原來除了詩仙、詩聖,還有人被稱為“詩奴”,漲知識了!

李白與杜甫惺惺相惜!

  • 詩仙:李白。賀知章贊李白:“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從此,李白“謫仙人”的稱號流傳開來,都說他是從天上被貶謫下凡的神仙。
  • 詩聖:杜甫。不過,杜甫得到這個名稱可等了將近600年,明代詩人楊慎首次用這個詞來稱呼杜甫,“詩聖”這頂桂冠才戴在杜甫頭上。
  • 詩佛:王維。據說,王維的媽媽給他取名維,字摩詰,連起來就是維摩詰,而原來維摩詰是佛教裡的一個人物。看來,在王維幼小的心靈中就播下了“佛”的種子,更反映到他後來的思想和詩裡。

……

李白、杜甫、王維的大名和稱號為我們所熟悉,和他們的風格、性格都有一定的關係。其實,唐代有一位詩人被稱作“詩奴”,不知又有怎樣的經歷和性格,又會寫出怎樣的詩歌?

這個事情要從一個騎毛驢的僧人說起。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不好,不好,還是‘敲’字更妥!僧敲月下門。”

“不對,不對,還是‘推’字更好!”

“敲字好”

“推字好”

……

原來除了詩仙、詩聖,還有人被稱為“詩奴”,漲知識了!

“賈”和尚騎驢唸詩

熙熙攘攘的長安街頭,一個行為怪異的僧人——騎著小毛驢,也不看路,只顧低著頭自言自語的嘟囔著“到底是推好還是敲好”,手上還一直模仿著推門、敲門的動作,好像面前真有一扇門,到底是推門而入,還是敲門而進呢?

這個和尚就是唐朝詩人賈島。

其實,賈島做和尚也是生活所迫。賈島的老家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窩,安史之亂平定之後,這裡就長期被藩鎮佔據,處於一種半隔絕的狀態。賈島又出自寒門,考試屢試不第,迫於生計(為了吃飯),只得當了和尚。而也正是這種經歷,讓他養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

為了吃飯做和尚的人,動機大概不會太純。就好比明朝開國皇帝朱重八。賈島也一樣,別人都是吃齋唸經,而他卻是吃齋念“詩”,據說常常沉迷於詩詞、忘乎所以。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賈”和尚走路都還在推啊、敲啊的了,寫詩恐怕已經是他最後的人生樂趣了。

原來除了詩仙、詩聖,還有人被稱為“詩奴”,漲知識了!

賈島撞韓愈圖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騎驢”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由於“賈”和尚沉迷於自己的“推”“敲”之爭,小毛驢衝進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賈島闖入韓愈的儀仗隊,莫不是要行刺?於是,他被韓愈的隨從小毛驢上薅了下來,帶上前來問罪。

  • 韓愈:何許人也,竟然敢闖進我的車隊?
  • 賈島:還是推好。不對,敲更好……
  • 韓愈:什麼推,什麼敲?我是問你為什麼敢衝撞我?
  • 賈島:我有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唸完又覺得‘推’字可以換成‘敲’字,僧敲月下門,你說,到底是敲字好還是推字好呢?
  • 韓愈:你再仔細說說……

原來,韓愈這個大文豪也是個愛詩之人,這一問反而忘了要詢問賈島衝撞車隊的事情,還和“賈”和尚研究起了詩詞。經過兩人反覆的推敲,一致認為

“敲”比“推”好,敲門發出的響聲想必會驚動宿鳥,然後鳥又歸巢,此後當更為寂靜,這種反襯的效果更好。

終於成就了賈島那首有名的代表作《題李凝幽居》。

《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原來除了詩仙、詩聖,還有人被稱為“詩奴”,漲知識了!

僧敲月下門

這一次,賈島很幸運,不僅沒受到懲罰,還與韓愈因此成為莫逆之交。後來在韓愈的鼓勵下,賈島毅然決然地決定還俗入世(果然動機不純),投身科考。

而從此,“推敲”一詞也成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寫詩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其實,這首《題李凝幽居》的“推”“敲”之爭只是賈島寫詩句斟字酌的一個縮影。

他曾在自己的詩作《送無可上人》“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的詩句下面做了批註:“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誇張說法,但他吟詩常常煞費苦心卻真有其事。

原來除了詩仙、詩聖,還有人被稱為“詩奴”,漲知識了!

“詩奴”-賈島

這樣的人,一生為生活所累,一生為詩所“奴役”,所以被後人稱作“詩奴”。但是,在連飯都吃不飽的環境下,詩詞是他當和尚都放不下的摯愛,這應該就是痛並快樂著的真實寫照吧!

這樣一想,到底是詩“奴役”他,還是他“奴役”了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