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以“快字訣”應對“禁野令”保障貧困戶轉產就業“停養不減收”(2)

肇慶以“快字訣”應對“禁野令”保障貧困戶轉產就業“停養不減收”(2)

■潘有智是高要區黃田堡村養蛇戶的兒子,春節過後,家裡不能養蛇,他在扶貧幹部幫助下提前回廠復工。

肇庆以“快字诀”应对“禁野令”保障贫困户转产就业“停养不减收”(2)

■廣寧縣古灶村,竹鼠養殖戶球叔此前養殖的竹鼠。

肇庆以“快字诀”应对“禁野令”保障贫困户转产就业“停养不减收”(2)

■不能養竹鼠了,扶貧幹部幫竹鼠養殖戶球叔重新規劃脫貧計劃。

肇庆以“快字诀”应对“禁野令”保障贫困户转产就业“停养不减收”(2)

■扶貧幹部幫竹鼠養殖戶球叔重新規劃脫貧計劃,改養雞鴨。

關閉養殖場 公益崗位接力頂上

新快報記者從肇慶市扶貧辦瞭解到,獲悉《決定》後,該部門組織了力量,摸查貧困戶飼養野生動物的情況,並形成了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肇慶市涉及人工飼養野生動物的20個扶貧產業分佈在廣寧、德慶、封開、懷集。全市已建成的310多個產業基地中,人工飼養野生動物產業約佔3%。目前,所有受影響的項目已經關停,動物均已封存。

據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多酒店食肆暫停營業,人工飼養野生動物受市場消費需求大幅減少影響。加上對於竹鼠、蛇類的鮮活產品沒有開發深加工,產業鏈不長,以致項目帶動貧困戶收益減少。據統計,有關產業受影響帶來的損失金額為85.9萬元,涉及貧困戶435戶1671人,人均損失為514元。

“肇慶發展人工飼養野生動物的扶貧項目不多、規模不大,對全市發展產業扶貧總體影響不大,但幫扶對象的收入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不能因變故影響鄉親們的信心。封存期間,我們採取了緊急補救措施,保障幫扶對象‘停養不減收’,彌補停養期間帶來的損失。”有關負責人分析表示。

其中,就業幫扶,是當前肇慶市採取的轉產轉型措施中,見效最快的。在德慶縣、懷集縣、廣寧縣,有不少幫扶對象走上公益崗位,實現飼養員到打工族的轉變。

2018年底,德慶縣交通運輸局扶貧工作隊提供扶貧專項資金,鼓勵對口的紅光村貧困戶江燕梅發展個人養殖,助她養了300條水律蛇。

今年春節前夕,第一批蛇苗養成,江燕梅正打算賣出。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市場生意慘淡,她只賣出了一半的蛇。“當時投入了3.5萬元去養蛇,但賣掉的蛇只賺回2.3萬元,剩下的統統滯銷。”禍不單行,春節過後,她的蛇場在新規定要求下關停,存欄的蛇何去何從,尚未得知。

“我們夫婦倆養育6名孩子,生活壓力十分大,當時聽講不能養蛇,我就擔心‘手停口停’,全家要捱餓。”江燕梅今年才48歲,兩鬢已變灰白,可見她為養家餬口歷盡艱辛。然而,6名子女學習成績出眾,讓她和丈夫引以為傲。雖然家有讀書郎,但孩子們距離走出社會還有漫長的時間。江燕梅的大女兒今年才19歲,正讀中專二年級;小兒子9歲,才讀3年級,挑起孩子們學業的擔子,談何容易。

駐村幹部熟知江燕梅的難處,群策群力為她想辦法。3月初,駐村幹部謝永浩協助她關停蛇場的同時,一邊安慰她,一邊真誠地對她分析了現狀,想對策。經過商量,幫扶單位邀請她到本鎮道班崗位工作,月工資約2400元,實現穩定增收。

“沒想到,梅姐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轉行’,她說,只要有活幹,能賺錢,就願意努力。”謝永浩對江燕梅的果斷和志氣十分讚賞。

3月12日,江燕梅穿上保潔員制服,從養殖戶變成了“上班族”,正在努力適應新崗位。“以前清晨6點就去蛇場喂蛇,現在6點出門到包乾區,有時會走錯路,又走到蛇場去。習慣了,要慢慢改變。”但是,保潔崗位能為家裡帶去穩定收入,她的心總算定了下來。

結合實際 重新調整產業結構

肇慶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幫扶向來是促進穩定增收,成之有效的辦法,只要幫扶家庭願意,都會想方設法連接崗位資源,助養殖野生動物扶貧產業的鄉親們再就業。

“在疫情期間,部分年紀較大的養殖戶無法就業,扶貧部門就幫助他們的子女提前回到工廠復工復產;有部分養殖戶是殘疾人士,駐村幹部就安排他們到公益崗位,擔任他們能勝任的保潔員、護林員等工作。”

幫扶對象所願,扶貧幹部所能。同時進行的,還有養殖場關停後的後續工作。在肇慶的受影響地區,扶貧部門正在組織鎮村和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各方,以減免養殖戶的成本負擔。比如,防疫期間的地租、免費支持防疫消毒物資、提供政策補助等形式,降低受影響項目運營成本,最大限度減少貧困群眾的損失。

2020年,脫貧攻堅即將進入尾聲,對駐村幹部而言,《決定》給幫扶村帶去了新的啟發,促使幫扶力量重新評估分析,結合當地實際,及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比如,引導幫扶對象發展其他效益相對穩定項目,確保每一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穩定產業帶動。對於部分幫扶對象,還採取“一項目一對策”,引入更為長效的脫貧機制,壘實幫扶成效。

規劃新出路 脫貧戶再出發

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肇慶市多箭齊發,推出確保人工野生動物養殖扶貧項目順利轉產轉業的措施,使得受影響的群體逐步走出陰霾,帶著脫貧致富的夢想重新出發。

廣寧縣古灶村的養殖戶李方球正在整理場地,準備迎接一批雞苗和鴨苗,取代他停養的竹鼠養殖項目。他笑著說,自己心態好,覺得停養竹鼠反而是機遇。“竹鼠受青睞的時候,被許多餐館收購作菜餚;現在,像竹鼠這類動物,哪個能吃,哪個不能吃,還沒有定論,與其觀望,不如轉行改養風險相對較小的家禽。”

其實,經過3年對口幫扶,李方球已經脫離了貧困戶行列,他的脫貧法寶不是竹鼠,而是種植產業。中山市財政局駐古灶村的扶貧工作隊在當地發展夏威夷果種植,打造“一村一品”,李方球認種了135棵夏威夷果樹。依靠收成和“獎補”措施,他的家庭經濟逐年好轉。去年,大女兒外出打工,加上夏威夷果的收成,他一家四口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2萬元。此時,他一年前養殖的50只竹鼠,尚未到出售期。

“我不是貧困戶了。”竹鼠養殖項目被按下暫停鍵,李方球難免有些患得患失,但駐村幹部繼續對他實施“一戶一策”,為他“搭橋”到村公益性崗位和雞鴨養殖項目,鞏固脫貧成果。

廣寧竹海天下翠,古灶村在漫山遍野的竹子包圍下,有優秀的生態條件,李方球準備利用閒暇時間養走地雞和鴨:“我已經在竹林裡整理了一處好地方,開展林下養雞,相信前景會不錯。以前家裡很困難,我也挺得過去;這次有駐村幹部幫,這道關,我肯定能過。”

江燕梅和李方球不謀而合,她也準備騰出養蛇場,申請領養扶貧雞苗,為了這樁計劃,近段時間駐村幹部經常上門走訪,從長計議。同時,她的丈夫陳慶森近期被招聘到紅光村的扶貧車間工作,夫妻倆一下子拿到兩份固定收入。

江燕梅家裡有多名孩子在上學,駐村幹部為他們都申請建檔立卡學生生活費補助,這對曾經因收入低微而為學費發愁的夫婦,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們的學業了。“我白天到道班務工,然後見縫插針回家養雞,每天多勞多得,相信很快能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