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發展看重啟全球經濟的藥方

消滅疫情基本措施:阻斷隔離,人人戴口罩。簡單有效,這是我國防疫基本取得成功的法寶。在某種程度上,債務、成本如同病毒,會自動擴散到市場的每個角落,感染每個企業和商戶。消滅債務、重啟經濟的基本措施:

建設公共網絡(去中介,從源頭阻斷債務),分股到戶,股產提貨權(或消費券)。提貨權激活消費,消費拉動過剩產能,重啟經濟列車,在這個簡單模型中,沒有債務,自然形成阻斷,簡單有效。疫情的藥方需要政府認可與推動才有效,經濟的藥方也同樣需要政府發現與認可,才有效。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消除信息不對稱,讓政府發現和推動。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被按下暫停鍵,但債務、成本卻和病毒一樣,充斥到市場的每個角落,讓一個個原本健康企業和商戶感染。如果不去救治,全球產業鏈將面臨斷裂風險,全球經濟將面臨大蕭條的風險。美聯儲開始拋出無限印鈔權的終極武器。美國、德國等國已經給居民發錢。我國多地政府也開始委託支付寶發放消費券,比如,南京、合肥、浙江、濟南、廣西等等。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中央宣傳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等28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消費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行動方案》,將開展30項具體行動,持續釋放消費扶貧政策紅利,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政府與市場正在加速相向而行,像治理病毒一樣治理債務、成本、虧損和破產的蔓延。

在具體方法上,每個地區、每個部門依然沿用著慣性思維,依然倚重第三方中介。這個舊路徑依然不能對債務形成有效隔離阻斷。一方面:發錢與發放消費券會導致政府債務增加、推高市場的遠期運行成本與債務。另一方面,發錢或發放消費券的規模遠低於債務、成本和虧損蔓延的速度。也可以說,第三方平臺是債務和成本的源頭,依靠第三方平臺治理債務、成本和虧損,不僅無法有效阻斷債務,反而會使債務變種,變得更頑固,更具攻擊性。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客觀審視市場,消費者的智能手機是覆蓋全球的免費的基礎設施。只有發動人民,建設全民持股公共網絡,把自己的智能手機盤活,變成真正的超級的、免費的基礎設施,才能真正阻斷債務與成本病毒蔓延。如果我國政府主持建設全民持股的雲庫房,每人發放10萬元雲股權(1萬元雲股權每天產生1.37元提貨權,等效定期存款收益),總量是140萬億雲股權。整體每天產生191.8億提貨權(消費券),每人每天獲得13.7元提貨權。微觀上看,每人每天13.7元,並不多。但它卻可以徹底改變每個人的心理預期,人民賬號增加了140萬億穩定產息的雲股權,大家心裡有了底,敢於放心消費與投資。

至於提貨權的處理,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回收提貨權:在提貨權支付環節收取賣方手續費,50%的手續費自動註銷,另外50%的手續費用於投資全民控股的創新,用創新獲利一起來回收註銷提貨權。這個循環的終點是提貨權全部被註銷,全民控股的創新項目覆蓋所有領域。二是不回收提貨權,提貨權分銷佣金投資創新,變成一種長效的社會保障機制和創新促進機制。

如果我國政府推動,這件事情要多長時間呢?

疫情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大概1個月。

讓政府發現與使用公共網絡隔離阻斷債務方案的時間要多久?

這取決於每個人。只有人人行動,才能消滅信息不對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