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一代“文學大師”,為何墮為同行公敵?如何評價他?

“風啊,水啊,一頂橋。”這是晚年的木心在病床上說的一句話。當時的他風采不再,全身插滿了管,但在意識似有似無的情況下,仍能道出一句如輕風般的句子。

木心這一生,雖未大紅大紫過但也並不是沒有過高光時刻。但似乎世間就是有一種暗隱的規律,高光過後,極容易遭遇冷場,木心也沒逃過這一規律。如今,木心這一名字處於文學圈的暗角,極少被提及。但一旦提及木心,或許會引發一場爭議:木心到底算不算得是文學大師?

木心,一代“文學大師”,為何墮為同行公敵?如何評價他?

“他是一代文學大師”

要說“鐵桿粉絲”,那麼陳丹青肯定是頭一個。

自木心在中國“走紅”以來,陳丹青一直在向大眾宣傳木心的作品。陳丹青稱:“讀過木心書的人會發現,將他與任何一位曾經被淹沒的‘老作家’相比擬,都不恰當,木心具‘唯一性’。”

陳丹青是木心的學生,受過木心的藝術浸潤。對於這位老師,張丹青是極其尊重的,他曾說:“我可以想象不出國,但無法想象出國之後我不會結識木心先生。”陳丹青一直希望向大眾推廣木心的作品,但是由於本身並不精於文學,他未對木心作品做出太多評價。但有一點毋須置疑,陳丹青認為木心是“文學大師”。

木心,一代“文學大師”,為何墮為同行公敵?如何評價他?

木心去世當日,陳丹青即寫了一封輓聯,其中表達了對於木心一生只有過“泛泛浮名”而惋惜。大約是出於這種惋惜,陳丹青才頂著外界質疑,一直為木心宣傳。

除了陳丹青,學界文壇也有一些人是很讚賞木心的。比如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鬱就認為,木心的文字似乎是民國遺風的流動,很有民國的古樸味兒。比此更高一層的評價則是錢鍾書的“東西合一”,廢名式的玄奧,魯迅式的雄辯與梁遇春式的憂鬱。

除此之外,作家陳村也曾在木心在世時稱,木心的文章是或者的中文作家中最是優美、深刻、廣博的。香港作家梁文道則認為:“木心是現代中國文學史上一位‘金句’紛披的大家。”

木心,一代“文學大師”,為何墮為同行公敵?如何評價他?

“他被高估了”

但說句實話,很多人關注木心水平高低超過了木心的作品。很多人看不慣陳丹青如此推崇木心,因為在他們看來,木心的作品根本算不上文學,“文學大師”之稱更是一種高估。

很多學界文壇人士及讀者都曾批評木心的作品有太多錯誤,且很多見解不夠公允。

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梁豔萍就曾指出,木心對日本文學有太多知識性錯誤,且對於木心稱日本古代根本沒有文學,她更是不能苟同。

眾所周知,《源氏物語》便是日本古代非常優秀的一部小說,但木心卻並未認同《源氏物語》的價值。因此,木心雖自稱“日本文學知音”,但在梁豔萍看來,他根本未能參透日本文學。

梁豔萍認為,木心的作品可以讀,但是不應當成文學去讀,因為木心談了太多自我見解,又太多紕漏。

除了作品中出現的錯誤,木心的文人氣也是被批評的對象。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檸與詩人沈浩波都認為,木心有一股文人氣,且太重。

張檸認為木心文字尚算不錯,但是文學價值並不算高,木心能夠火,是因為當時的流行趨勢。沈浩波則直接表示木心詩歌格調不高。

木心,一代“文學大師”,為何墮為同行公敵?如何評價他?

引發大家爭議木心水平高低的源於媒體人朱偉的一篇博客《木心的尷尬》,朱偉反對陳丹青力捧木心的行為,因為木心不值得。朱偉最不喜歡木心點評古今中外文化,認為木心根本沒有如此功力去加以點評。

同朱偉一樣,作家邱華棟認為陳丹青不應如此宣傳木心。他對木心作品的評價,或許比朱偉的更為直接凌厲:文字零碎、無聊、散漫,他大約寫不出有長度,厚度與難度的作品。同先前一些人的觀點相似,木心在邱華棟眼裡只一個“小裡小氣的老文人”。

儘管批評木心作品的人很多,但他們大都認同木心的作品仍具備一定價值,木心本人也是文化的標本之一,只是不過若要將之劃為文學之列,便是一種高估了。

木心,一代“文學大師”,為何墮為同行公敵?如何評價他?

關於木心

木心出生於1927年的浙江烏鎮,家境優渥,木心是被丫鬟伺候長大的公子哥。木心十二歲即開始寫詩,十六歲便發表了自己的散文。後來,木心一家被劃為地主,木心經歷過特殊時期的折磨,曾入過獄。儘管在獄中,木心也未放棄文學,他在獄中寫下當時被抄走的書籍,並寫成《獄中筆記》。

1982年,木心重獲自由,隨後去到美國紐約。木心在很多人眼裡,衣著都是較為講究的。戴著禮帽,穿著風衣,拄著手杖,一雙皮鞋擦得鋥亮,他看起來風度翩翩,優雅內斂。木心是畫家出身,在繪畫上他受林風眠影響很大,也有一番成就。他的畫曾被英國博物館收藏。

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陳丹青作為他的學生,曾為木心開設“世界文學史講座”。2000年,木心在美國引起了一些注意,之後,美國將木心的散文經翻譯後,同福克納、海明威的作品一同收錄如大學文學史課程範本讀物。

木心,一代“文學大師”,為何墮為同行公敵?如何評價他?

木心最火的時候應是2006年,因為有人曾把這一年稱之為“木心年”。木心的《哥倫比亞的倒影》在中國大陸出版,陳丹青為他作宣傳,贏得了不少關注與喜愛。不過,後來爭議隨之而來,便出現瞭如上文般的爭論。

大約沒有太多人知曉木心本人會對這種爭議作何感想,但就陳丹青曾透露,木心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為人所知,而他一直以來為木心做的事也是在努力完成木心的夙願。

其實,爭論木心是否算得上文學大師大抵沒有太多意義,因為一部作品被人所寫成,本就是眾口難調。即使真的不夠好,那也不能否認木心的才華。而且,木心所寫的某些詩歌被大為傳誦不也證實,很多人喜愛他的作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