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一代“文学大师”,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风啊,水啊,一顶桥。”这是晚年的木心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当时的他风采不再,全身插满了管,但在意识似有似无的情况下,仍能道出一句如轻风般的句子。

木心这一生,虽未大红大紫过但也并不是没有过高光时刻。但似乎世间就是有一种暗隐的规律,高光过后,极容易遭遇冷场,木心也没逃过这一规律。如今,木心这一名字处于文学圈的暗角,极少被提及。但一旦提及木心,或许会引发一场争议:木心到底算不算得是文学大师?

木心,一代“文学大师”,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他是一代文学大师”

要说“铁杆粉丝”,那么陈丹青肯定是头一个。

自木心在中国“走红”以来,陈丹青一直在向大众宣传木心的作品。陈丹青称:“读过木心书的人会发现,将他与任何一位曾经被淹没的‘老作家’相比拟,都不恰当,木心具‘唯一性’。”

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受过木心的艺术浸润。对于这位老师,张丹青是极其尊重的,他曾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会结识木心先生。”陈丹青一直希望向大众推广木心的作品,但是由于本身并不精于文学,他未对木心作品做出太多评价。但有一点毋须置疑,陈丹青认为木心是“文学大师”。

木心,一代“文学大师”,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木心去世当日,陈丹青即写了一封挽联,其中表达了对于木心一生只有过“泛泛浮名”而惋惜。大约是出于这种惋惜,陈丹青才顶着外界质疑,一直为木心宣传。

除了陈丹青,学界文坛也有一些人是很赞赏木心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就认为,木心的文字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很有民国的古朴味儿。比此更高一层的评价则是钱钟书的“东西合一”,废名式的玄奥,鲁迅式的雄辩与梁遇春式的忧郁。

除此之外,作家陈村也曾在木心在世时称,木心的文章是或者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的。香港作家梁文道则认为:“木心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金句’纷披的大家。”

木心,一代“文学大师”,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他被高估了”

但说句实话,很多人关注木心水平高低超过了木心的作品。很多人看不惯陈丹青如此推崇木心,因为在他们看来,木心的作品根本算不上文学,“文学大师”之称更是一种高估。

很多学界文坛人士及读者都曾批评木心的作品有太多错误,且很多见解不够公允。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梁艳萍就曾指出,木心对日本文学有太多知识性错误,且对于木心称日本古代根本没有文学,她更是不能苟同。

众所周知,《源氏物语》便是日本古代非常优秀的一部小说,但木心却并未认同《源氏物语》的价值。因此,木心虽自称“日本文学知音”,但在梁艳萍看来,他根本未能参透日本文学。

梁艳萍认为,木心的作品可以读,但是不应当成文学去读,因为木心谈了太多自我见解,又太多纰漏。

除了作品中出现的错误,木心的文人气也是被批评的对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与诗人沈浩波都认为,木心有一股文人气,且太重。

张柠认为木心文字尚算不错,但是文学价值并不算高,木心能够火,是因为当时的流行趋势。沈浩波则直接表示木心诗歌格调不高。

木心,一代“文学大师”,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引发大家争议木心水平高低的源于媒体人朱伟的一篇博客《木心的尴尬》,朱伟反对陈丹青力捧木心的行为,因为木心不值得。朱伟最不喜欢木心点评古今中外文化,认为木心根本没有如此功力去加以点评。

同朱伟一样,作家邱华栋认为陈丹青不应如此宣传木心。他对木心作品的评价,或许比朱伟的更为直接凌厉:文字零碎、无聊、散漫,他大约写不出有长度,厚度与难度的作品。同先前一些人的观点相似,木心在邱华栋眼里只一个“小里小气的老文人”。

尽管批评木心作品的人很多,但他们大都认同木心的作品仍具备一定价值,木心本人也是文化的标本之一,只是不过若要将之划为文学之列,便是一种高估了。

木心,一代“文学大师”,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关于木心

木心出生于1927年的浙江乌镇,家境优渥,木心是被丫鬟伺候长大的公子哥。木心十二岁即开始写诗,十六岁便发表了自己的散文。后来,木心一家被划为地主,木心经历过特殊时期的折磨,曾入过狱。尽管在狱中,木心也未放弃文学,他在狱中写下当时被抄走的书籍,并写成《狱中笔记》。

1982年,木心重获自由,随后去到美国纽约。木心在很多人眼里,衣着都是较为讲究的。戴着礼帽,穿着风衣,拄着手杖,一双皮鞋擦得锃亮,他看起来风度翩翩,优雅内敛。木心是画家出身,在绘画上他受林风眠影响很大,也有一番成就。他的画曾被英国博物馆收藏。

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陈丹青作为他的学生,曾为木心开设“世界文学史讲座”。2000年,木心在美国引起了一些注意,之后,美国将木心的散文经翻译后,同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同收录如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

木心,一代“文学大师”,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木心最火的时候应是2006年,因为有人曾把这一年称之为“木心年”。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在中国大陆出版,陈丹青为他作宣传,赢得了不少关注与喜爱。不过,后来争议随之而来,便出现了如上文般的争论。

大约没有太多人知晓木心本人会对这种争议作何感想,但就陈丹青曾透露,木心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为人所知,而他一直以来为木心做的事也是在努力完成木心的夙愿。

其实,争论木心是否算得上文学大师大抵没有太多意义,因为一部作品被人所写成,本就是众口难调。即使真的不够好,那也不能否认木心的才华。而且,木心所写的某些诗歌被大为传诵不也证实,很多人喜爱他的作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