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戰爭觀,全局性戰略,秦一統皆商鞅之謀

商鞅戰爭觀,全局性戰略,秦一統皆商鞅之謀

話說,秦國崛起,商鞅當屬頭功。他本是衛國人,輾轉入秦,得秦孝公賞識,進而高居大良造之位,主持變法,將秦國從西方一隅拉到了與其他六雄主並駕齊驅的位置,甚至屢次打敗戰國首強魏國,奪回了河西之地。

商鞅戰爭觀,全局性戰略,秦一統皆商鞅之謀

此前筆者已經分析過商鞅兩次變法給秦國帶來的崛起,以及他主張的戰爭觀,其一便是戰法必本於政勝,緣法而治、全民皆兵、一民於戰,更是將戰、農並列發展。將農業作為戰爭勝利,甚至是國家興盛的根本。


國家興盛為本,戰爭的勝利更離不開戰略決策的正確性。這一篇筆者就來跟你聊聊商鞅主張的戰略與戰爭的關係。

商鞅戰爭觀,全局性戰略,秦一統皆商鞅之謀

進入戰國後,由於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戰場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有時甚至同時存在兩個戰場,戰爭全局和局部的區分逐漸清楚。戰爭的戰略決策和戰爭的作戰指揮之間的差別也開始為人們所瞭解,商鞅對此有相當可貴的認識。

商鞅戰爭觀,全局性戰略,秦一統皆商鞅之謀

他非常重視戰略的作用,認為帶有全局性的戰略決策,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他說:“若兵敵強弱(雙方力量相當),將賢則勝(將帥指揮才能高的一方戰勝),將不如則敗(將帥指揮才能差的一方戰敗);若其政出廟算者(如果戰略決策是根據對戰爭全局權衡後作出的),將賢亦勝,將不如亦勝(將帥指揮才能差一些也能獲勝)。”

商鞅戰爭觀,全局性戰略,秦一統皆商鞅之謀

他還認為所謂權衡戰爭全局,就是對敵我雙方總的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他說:“兵起而程(衡量)敵,政不若者勿與戰,食(軍糧儲備)不若者勿與久(持久戰),敵眾勿為客(敵軍數量佔優勢不要進攻它),敵盡不如,擊之勿疑(敵各方面都不如我軍,則毫不遲疑地向它攻擊)。兵大律在謹,論敵察眾,則勝負可先知也。”

商鞅戰爭觀,全局性戰略,秦一統皆商鞅之謀

此外,在《商子》中,還保存有商鞅有關城邑攻防戰法和軍隊編成等部分言論,從中也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戰術思想。在當時他是被看作為優秀的軍事家的,如荀況就將他和田單、樂毅、莊等名將並提,說他們“皆世俗之所謂善用兵者也。”

商鞅戰爭觀,全局性戰略,秦一統皆商鞅之謀

因而,太史公司馬遷便給予了商鞅高度評價“秦所以強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莊襄王、始皇)而並諸侯,皆商鞅之謀也。”足見商鞅對秦國的影響,甚至是整個中國的未來走勢,皆因商鞅而變!

如何看待商鞅對秦一統的影響

評論區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