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太平巷與三元橋巷”

高郵東街(今人民路)曾經商賈林立,人流如織,欣欣向榮,一片繁忙。在這條街南北兩側有若干小巷,居住著當年勤勞樸素的郵城百姓。

在原十六聯合診所(今城北醫院)南側有座門朝東的太平庵。向南有一條小巷,叫太平巷。巷子不長,總共10來戶人家。跨進一條東西向的小路,接著就是另一條小巷,名叫三元橋。這也是一條較短的小巷,巷的南端就是橫跨城河的三元橋。這裡有清至民國期間陸續建造的房屋,都為磚木結構,五架或七架樑的平房,一個天井,有的有廂房。巷子間距不到二米,是高郵典型的老式“六尺巷”。

三元橋橫跨城河,城河以南沿三元橋西邊原來有些住戶,東邊原來並無建築物,是一片菜地。這裡春天菜花一片金黃,陣陣蜂蝶紛飛,讓人感到盎然春意。秋季,這裡糧茂果熟,既可欣賞美景,又能收穫希望。

三元橋原為木結構,並有簡易水流節制閘。解放初期,在木橋年久失修、行走危險後,政府改建為水泥鋼筋結構了。東邊的菜地上也逐漸建起了房屋,形成了一條巷,順勢順名就叫三元橋巷。

如果沿著太平巷到三元橋,單向騎自行車可以通過。如果兩車交匯則需有人禮讓下車才能通過。如果拖著板車進入此巷,則只能單向通過,否則必堵無疑。

說到三元橋名稱的來歷,多年前筆者曾聽居住在這裡的一位老先生自豪地說過:我們三元橋的這個名稱是祖上深思熟慮後定名的。總的含義是祝福未來。他認為北邊的太平巷是沾了太平庵的光,表明了人們祈求五穀豐登連年豐收,企望安寧和平的心願。他說:我們的祖先取名含意起點要超過太平巷。取名“三元”是因為祖先感到這裡天、地、水“三元”全有,又因為這裡南邊地勢開闊,宇宙中日、月、星發光的“三元”舉首可見。還據傳說,當初建房入住的首批幾戶人家是搶在正月初一(春節)喬遷新居的。正月初一為年、月、日“三元”之始,這也是當初取名“三元”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位老先生還說,取名“三元”在那個鄉試、會試、殿試選才的制度下,能連中解元、會元、狀元“三元”更是人們的最高祈求。

正因為太平巷和三元橋有這些深深願景,長期以來,居住這裡的人們,大凡家裡有紅白喜事,必從這裡向北往太平庵到東街。窄窄的巷子,花轎是前後一人抬著走,連棺材也是由訓練有素的專業搬運工人前後單挑著過三元橋到太平巷。連附近的住戶人家如有類似的事情也會選擇經過三元橋、太平巷到東街。這個習慣直到現在還在部分老年人中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