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1985年的春節剛剛過去就接到了去天津去培訓學習的通知,那時候我十八歲,雖然天津離唐山不遠,但是也就去過一次,整理好行裝坐綠皮火車去了天津,在哪裡夏天的北寧公園晚上有消夏晚會,把舞臺搭建在了湖邊,非常好看,當時就是我視頻裡面的這首《遲到》用吉他和樂隊合作演唱的給我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吉他的聲音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不過那時候還分不清是那類型的吉他。

有一天我同宿舍的一位同學的朋友拿過來一把古典吉他才讓我真正領略到了吉他哪特有的音色魅力,哪個時代雖然沒有好琴,但是哪聲音也深深的迷住了我,晚上該睡覺以前我去找那個拿過琴來的大哥和他商量能不能讓我拿出宿舍去彈一下,他爽快的答應了,教我了一些最簡單的指法我就去了學校操場的主席臺那裡彈了起來,直到半夜十二點才回去睡覺了,天津呆了半年多就去了山西陽泉實習,在哪裡又遇到了一位師傅彈民謠的,所以就在哪裡買了我人生的第一把吉他,“鳳凰”牌的四不像吉他,因為它有古典吉他的外形卻裝的是民謠吉他的鋼絲琴絃,還在地攤上買了一本教吉他演奏的書,開始了吉他彈唱的學習,前幾天剛剛發的視頻那首《一條路》就是那時候學的。

實習回來以後到了工作單位工作,一天有一個同事來找我拿了一把古典吉他,他演奏了一首《淚》哪旋律太好聽了,所以就下決心要學習古典吉他了,這位同事就是我的第一位古典吉他老師申國鑫。從哪以後每天和他學習演奏和樂理知識,天天強迫自己要彈琴到半夜,宿舍不行就到俱樂部前面的小花園去練。就這樣一年多以後就能國鑫老師彈一些簡單的二重奏曲子了,非常的開心。趕上單位舉行慶祝活動我還去表演了吉他彈唱,下面這照片記錄的就是那個時刻的我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當時能能彈輪指,也能彈幾首比較有難度的曲子,但是由於工作變動我和國鑫老師分開了,沒有了他我彈琴的興趣也逐漸下降,慢慢就放棄了,這一放就是過去了十多年,現在想起來真是追悔莫及,那樣的大好時光就這樣白白浪費了。

終於有一天我從悠閒舒適的夢中驚醒,當時單位要下崗帶生活費去學習一年,孩子還小每個月的奶粉錢就得400多,我一下就蒙了,怎麼辦!當時流行舉辦婚禮的時候邀請樂隊為歌手伴奏,我想還是再練琴去賺點外快吧,就又拿起了琴,但是這手已經不聽話了,當時真的好沮喪,可我又不會別的技能,只能試著恢復彈琴,就這樣在放棄十年以後我又開始練琴了。

由於還得上課不能回家,所以就想了一個辦法,拆了哪把鳳凰牌吉他弄了一條鋁合金把指板延長,然後把琴碼用螺絲固定到了上面,這樣練指法沒有啥聲音不會影響別人,慢慢恢復一段時間以後,能吉他彈唱了。

一天在家休息的時候聽到外面有樂隊演出的聲音,過去一看是一個婚禮現場樂隊在演奏,等他們休息的時候我鼓起勇氣去和那個吉他手說:我能用你的琴唱首歌嗎?他欣然同意了,這位吉他手也是我現在的朋友叫小紅,唱完以後小紅說唱得不錯如果有時間可以去找他玩,我當時非常高興,因為終止了十年沒有和吉他圈接觸的我又一次靠近了音樂。

從哪以後我就經常去找小紅玩,他說我幫你找幾個志同道合喜歡音樂的人也組建一個樂隊吧,就這樣他找來了鼓手,也是我現在最好的朋友付立軍還有鍵盤手是一個學校的老師,貝斯手是唐鋼的,我是節奏吉他兼主唱,就這樣開始賺點外來快貼補家用。

寫到這裡要感謝三個朋友,一個是拿吉他去天津學校的哪位大哥叫劉鳳亭還有我的古典吉他老師申國鑫,再有就是又讓我能接觸吉他的吉他手小紅,謝謝讓我遇到了你們才有我這三十多年和吉他的邂逅。下面的照片是我和申國鑫老師在陽泉參加北京鐵路局演出的照片,當時演奏的是二重奏《月光》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等中專畢業以後,正常上班收入就不是啥問題了,外出演出也就逐漸少了,這時候又開始了古典吉他的練習,改掉了最早那個右手手腕撥絃的角度問題,也換了一把工廠琴的面單吉他,水平慢慢恢復一點以後開始對琴的音色有了更高的要求,想換全單板吉他了,去了北京的琴行看了幾款工廠琴聲音都不能滿意,這時候就開始接觸了一個未知的領域,那就是手工吉他。

手工吉他是用自然風乾多年的材料由制琴師根據板材的特性加以調整,最終他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一件藝術品。如果調整到位,那這把琴將會有自己鮮明的音色特性和優良的演奏手感,如能精心保養,那這把琴在很多年以後會發出更加“醇美”的音色,就好像多年窖藏的美酒一樣值得品味。

買一把好的手工吉他價格不菲,所以萌生了自己製作的念頭,由於平時工作比較清閒,所以有比較多的時間去網上學習,不會木工就去木工論壇潛水學習了將近兩年,然後就開始學習吉他的製作,買圖紙買工具買材料,就這樣開始了第一把吉他的製作,前後用了有一年的時間終於把這把吉他做完了,然後就是給我的兩個學生每人做了一把,那時候經常在網上用我製作的第一把吉他在語音聊天室彈琴,聊起來製作吉他就有一位青海格爾木的朋友說要我給他做一把,當時沒有往心裡去,感覺可能就是說說而已。一天在單位值班突然有一個長途電話,我接通以後才知道就是哪位格爾木的朋友要給我定金,當時太高興了就去了網吧和他仔細交流了一下製作細節,並收取了定金,這也是我製作的吉他第一次賣到了這麼遠的地方。

以後的製作就一直堅持了下來,回頭一看從學木工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但是光是自學和看圖紙就是閉門造車,還是要系統的學習一下才好,後來經歐洲吉他沙龍的謝老師精心組織籌劃,我們邀請到了英國著名制琴師—西蒙安布里奇來我朋友的工作室,非常系統地講解了豪瑟風格和託雷斯風格吉他的製作調整,從而使得我的製作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下面是和西蒙老師學習完以後的作品: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吉他伴我走過的三十年


有吉他陪伴的這三十多年有太多的快樂,也有一些痛苦,但是熱愛吉他的初心一直都在。在我的人生路上有你相伴真是幸運,過去的三十年已經成為過去,以後的很多年我們還會一起走過。

吉他製作是一門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只能一直努力下去了。

我也 不會寫文章,就是想到了那裡就寫到那裡,讓老師們見笑了,

在這裡再次感謝朋友們的支持,謝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