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別稱,你知道幾個?

縱觀整個茶史,我們發現在古書記載中,茶的別稱花樣百出,成了茶文化中的一抹亮色,更反映了飲茶人的心境。

中國的茶歷史悠久,名目眾多。人們從茶的功效、心情、感悟等多方面去賦予茶不同的名字。

茗茶有名

茶的別稱不下百種,其中常見的有以下大約35種雅稱。人們對茶深情厚愛的程度,完全可以從為茶取的高雅名號看出。

01

【一字別稱】

陸羽的《茶經》:“其名一曰茶,二曰木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蘚”。楊雄《方言》中則說,“蜀西南人謂茶曰荈”。

搽也是茶的別稱,早在唐代陸羽的《茶經》中就提到:“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

02

【二字別稱】

甘露:出自(劉宋)《宋錄》: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惟茗不中,與酪作奴。

水厄:出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時給事中劉縞,慕肅之風,專習茗飲。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倉頭水厄。

翹英:出自(唐)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靈草:出自(唐)陸龜蒙《茶人》: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

藍英:出自(唐)陸龜蒙《煮茶》: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

綠華:出自(唐)陸龜蒙《茶籯》:昨日鬥煙粒,今朝貯綠華

流華:出自(唐)顏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聯句》: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

玉蕊:出自(唐)呂岩《大雲寺茶詩》: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愁草:出自(唐)溫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竇濺濺通石脈,濾塵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試茗泉》:靈山不可見,嘉草何由啜。

葉嘉:出自(宋)蘇軾《葉嘉傳》:文中以物擬人,寓意茶為葉嘉。

清友: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

瑤草:出自(元)倪珊《龍門茶屋圖》:不與世人嘗,瑤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閒與故人池上語,摘將仙掌試清泉。

03

【三字別稱】

晚甘侯:出自(唐)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

王孫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陸鴻漸棲霞寺採茶》:借問王孫草,何時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滌煩子:出自(唐)施肩吾: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餘甘氏: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冷麵草:出自(宋)陶榖《清異錄》: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態,可謂冷麵草也。

苦口師:出自(宋)陶榖《清異錄》: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

嘉木英:出自(宋)秦觀《詠茶》: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雲腴:出自(宋)陸游《晝臥聞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雲腴。

白雲英:出自(明)朱諫《雁山茶詩》:雁頂新茶味更清,仙人採下白雲英。

離鄉草:出自(清)《崇陽縣誌》:茶初山則香,俗呼離鄉草。

雲霧草:出自(清)吳嘉紀《送汪左嚴歸新安》:千年雲霧草,早春松蘿芽。

04

【四字別稱】

玉川先生: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

龍芽鳳草:出自(宋)吳潛《遏金門·和韻賦茶》:湯怕老,緩煮龍芽鳳草。

茗茶有類

茶的雅稱,是飲茶人的意趣,而對茶進行分類,則是飲茶人的態度。從烘焙工藝及五行學說上來看,有五色茶之說;從色香味形等方面來看,有十大名茶之說。

【五色茶】

綠茶:富含茶多酚,護膚健體。

黃茶:富含消化酶促進消化。

黑茶:消脂肪降血脂。

紅茶:消炎殺菌、利尿解毒、抗衰老。

五色主治五臟,慈心園依據五行學說和中醫養生理論,所推出的“五色茶”和“五行瓷”正是迎合了這五行、五色、五臟的“養生環”,讓客戶“知體制,喝對茶,用好瓷,益身心”,達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壽的境界。

" 慈心園"是一個承載著愛心的巖茶品牌,以孝為核心,倡導健康惜福,率先提出了科學儲茶和健康飲茶的新觀念。

武夷春茶一般在穀雨後立夏之前採摘,大紅袍一般在4月底到5月中旬。武夷巖茶的香氣別具一格,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厚清活,生津回甘,濃飲且不見苦澀。

>>點擊圖片,進入孝笑商城即可購買武夷山大紅袍~

【中國十大名茶】

茶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對中國十大名茶的排名有所爭議,目前比較主流的說法是把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福建鐵觀音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茶以載道

“茶文化”集儒、釋、道為一體。儒家禮孝,平等仁愛;佛教養心,靜心隨緣;道教養生,順其自然。

是以,喝茶喝的是一種文化,喝的是一種態度,喝的是一種心境。

慈心園裡,以孝入茶且茶禪相應,各異其趣又相得益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