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

02060519


絕對有保證。這事不復雜,很容易講清楚。

首先,雖然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但要明瞭中國是世界第一產糧大國。

作為中國的糧食完全能夠自給自足。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表明,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連續5年超過1.3萬億斤,糧食供給總量充裕。

當下全球有“四大糧倉”,分別是中國、美國、印度、巴西,其中中國排名第一。人口眾多的中印兩國,都是世界糧倉,說明人口越多的國家,對糧食狀況越加重視。中國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這個奇蹟下,袁隆平功不可沒。

作為世界頭號產糧大國,雖然中國目前也受疫情影響,但糧食生產的基調非常明確: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目前,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三大主糧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所以,即便是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中國也能自力更生,糧食還是有保障。

其次,糧食和能源都屬於戰略儲備,世界一動盪就想影響中國人吃飯和用油,是不可能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就相當重視糧食儲備,如“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這 句曾經的口號便是一種寫照。從目前而言,糧食安全便是國家安全,中國的糧食儲備體系堪稱全世界最佳,對災荒與減產等意外均有應對能力。

2019年10月公佈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指出,目前,全國共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在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10-15天的應急成品糧儲備。從中央和地方政府儲備的結構來看,小麥和稻穀等口糧品種比例超過70%。

另據公開數據,中國大米庫存在2019年末至少有1.136億噸,這是個比較大的存量,以這個存量計算,中國人民能堅持9個月。再考慮到現在全國的春耕並沒有受到太大耽擱,所以疫情之下,糧食問題並不是中國的問題。

第三,中國糧食進口量並不大,而且大多用途並非口糧。

以大米為例,國際穀物理事會(IGC)發佈的報告顯示,2019/2020年度中國大米產量預計為1.465億噸;2019年預計中國進口大米約300萬噸,出口約360萬噸,進出口基本相當,甚至於出口還更多。

中美貿易戰開打後,有人誤以為中國農產品比較依賴進口,其實不然,因為有價格與品質上的差別,每年一億噸左右的進口糧食,大多是用於榨油、養殖業的飼料和釀酒等。

中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超過1.3萬億斤,換算一下就是人均糧食佔有量470公斤,糧食對於中國老百姓而言,並不是量的話題,而是質的問題。所以,當下的農業發展有“調結構、提品質,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的提法。


波士財經


今年春天以來,疫情在中國爆發,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隨著幾個月時間的努力,現在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但是國外現在還處於爆發的高峰期,很多國家都已經採取了封鎖的措施,來限制疫情的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全球性的國際貿易確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貨物的進口和出口都沒有辦法按照原來的計劃執行。因為中國每年都要從國外大量的進口糧食作物,在全球封鎖的情況下,很多人擔心中國的糧食不夠吃,沒有辦法從國外進口糧食該怎麼辦?其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下面一起來聊聊。

第一,中國糧食儲備豐富

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對於糧食的需求非常大,如果糧食不夠的話,將會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所以我們國家的糧食儲備,一直都做得非常充分,這是從國家層面甚至可以說是從戰略角度出發的。雖然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糧食,但是國內的儲備仍然很豐富,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大家不用太過擔心。過去中國用7%的土地資源養活了22%的人口,現在這個問題同樣也不存在。即使在當下很多農民外出打工不再進行農業生產種植的情況下,糧食也是足夠的,也是充分的,短期內根本不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第二,疫情雖然蔓延,但總有控制的一天

我國是最先爆發疫情的國家,但是經過兩三個月的努力,現在已經基本控制,雖然國際社會一開始對於疫情沒有充足的準備,導致在我國已經逐漸控制的情況下,仍然在全球開始了大流行大爆發。雖然現在很多國家仍然處於爆發的高峰期,仍然在不斷的增長,但是從長遠來看,疫情一定會被控制。人類肯定會戰勝疫情,這個時間可能不會在今年夏天結束,但是在年底前應該全球都能得到基本的控制。所以說,目前很多國家採取的封城或者是封閉國家的邊境線等強制性措施,都是暫時的,不可能長久。因為這種長期性的封鎖,肯定會對國家的經濟受到很嚴重的打擊,所以等到疫情基本控制以後就會全面的開放,貿易往來也會逐漸的恢復正常。

第三,糧食安全最終要靠自己

這一點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中國是人口大國,對於糧食安全的關注更為嚴肅。在農業生產方面,雖然很多小農分散種植戶不再從事農業生產,但是中國的新型的農業化規模化的種植產業仍在不斷的擴大,而且農村的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中國主要糧食的產量逐年都在上漲,都在增多,對於滿足國內的需求,根本不存在什麼問題。而且說實話對於主要是來講,國內能夠自給自足,而從國外進口的糧食主要是像大豆一類這樣的作物。而隨著我們國家實施的大豆振興戰略以及其他的農作物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一定能夠保證我國的糧食供應。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不用擔心。

總的來說我國的糧食是可以自己自主的,雖然從國外進口,那也是從戰略和儲備的角度出發。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


三農有理


大災大難中糧食最重要,民以食為天,中國古代造反都是又災難饑民搶吃掄物質,國人十四億人吃飯是最重要的大事,什麼貴重物質可以沒有可以人生存,人類每個人離不開食物,三天無飯吃會餓死人,歷史上的天旱天災都為糧食最要事,本人就是困難年代過來人,從五九年六零年,喝粥的麵粉不好買,我們這代人經歷過餓肚子的難受味,災難面前必須存糧是上策。


1236wsj


雖然國家有很多糧食,不到萬不得一的時候才能用上,有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們吃的糧食是那裡來的?現在農村的基本農田都種上樹了,有人還算計國庫糧,真你想的出來,到農村看看,現在有多少種糧的你就知道了,別光知道說,農民心中最有數。


老大6192


這個不用擔心,我國有足夠的糧食,別說幾個月就是一年也沒有問題的,放心吧。


wjz金生水起


中國的土地都沒有充分利用,好多東北農村都進城打工了,如果全民一心把土地都充分利用上,多種糧食,可以無土栽培疏菜,各種養殖業發展起來。全民珍惜每一粒糧食,不會捱餓的。


名111701


沒有問題,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現在和以前相比,有餘食物的多樣性,每家每頓飯主食比重有所下降,肉類,蔬菜等有了增加;二是我們的糧食單產和上個世紀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樑子看影視


今年如果國家重視農業,農民工,糧食肯定沒問題。就怕國家壓根就不想重視。


一拳打在逼上


中國是大米主要生產國,食飯應該是無問題的,進口的主要是大豆,因為大豆可以做豆油,做了豆油的渣還可以畏🐷。所以每年都要進口很多大豆。


用戶1744161499417


難度增大:常年進口占需求40%以上,風險大!現在正是大春糧食播種關鍵季節,學學四川擴大100萬畝,也許能降低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