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上縣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加快復工復產

在阜南縣許堂鄉邵橋村就業扶貧車間,服裝生產正忙。本報記者 郭海洋 攝


本報記者 楊燕
  受疫情影響,潁上縣帶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十鋪鎮仁和村起林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滕傳林,本來已對今年的經濟損失有了心理準備。
  往年,合作社種植的500畝蘆筍2月初就能上市,但今年滕傳林不得不提前給大棚通風降溫,以延緩蘆筍上市時間。“跟爛在地裡不能採摘相比,延緩上市時間,損失還是小的。”
  並未錯過蘆筍集中上市期,這多少有點出乎滕傳林意料。在各級有力幫扶下,2月16日,合作社的種植基地正式復工,當地鎮、村幹部在幫忙購置防疫物資的同時,還積極協助聯繫工人,併為合作社新開闢的花菜種植基地鋪設了電線。眼下,合作社又恢復了往日的紅火,包括30多名貧困群眾在內的100多名工人,在採摘蘆筍、種植花菜等崗位上忙碌。
  家庭因病致貧的張電英,在合作社復工當天就返回了崗位。這幾年她靠著在合作社務工,每年有1萬多元的收入,還能領到入股分紅。“今年的收入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張電英合計著,把這幾年掙的錢拿出來建三間新房,在新居里奔小康。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全市帶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難以及時復工復產,帶貧成效不高。針對這一問題,近期以來,我市精準實施帶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帶貧增收行動,加強聯絡幫扶,落實廠租減免等政策,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及早復工復產、帶貧就業增收。

  在潁東區袁寨鎮,部分在扶貧車間就業的群眾,需要陪伴孩子在家上網課,無法及時返崗。當地幹部及時與入駐扶貧車間企業對接、協調,把機器和原料送到群眾家中,讓他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上班、掙錢。
  在潁州區袁集鎮,入駐扶貧車間企業受疫情影響庫存積壓、資金緊張。包保幹部在協調解決防疫物資等問題的同時,又及時幫助申請減免了企業幾個月的租賃費用。“幫助入駐扶貧車間企業解決困難、復工復產,也就提高了扶貧車間帶貧率和群眾就地就業率,這對鞏固脫貧成果有著積極作用。”潁州區袁集鎮黨委委員孫影說。
  記者從市扶貧局瞭解到,截至3月18日,全市256個扶貧車間、194個龍頭扶貧企業全部實現復工復產,分別帶動貧困人口就業2360人、1943人;220個就業扶貧基地中,已復工200個,復工率90.9%,帶動貧困人口就業929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