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宅家教育你崩潰了嗎?今天輔導孩子作業你咆哮了嗎?還有你家爸爸/媽媽在你育兒路上拆臺了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國人對於孩子未來的期許,從來都是夾雜著焦慮。

懷上孩子時就開始關注學區房。學會說話走路後就開始關注英語啟蒙,國學啟蒙,藝術啟蒙。小學開始,開始關注盯住孩子的學習成績……

國家不停地呼籲素質教育,家長們一面怒懟學業教育的弊端,一邊加入雞娃的行列。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最近天天向上中,章齡之輔導作業時的煩躁,是不是也在你家上演

首先是信心滿滿的開場,不停的鼓勵,寶寶你可以的,真棒。

然後是糾正孩子的坐姿,酒酒就是想趴著寫,幾次糾正拉扯後終於坐好。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接著是完全不在狀態的寫作業,媽媽亦步亦趨,盯著每一道題,寫字,組詞,孩子完全狀態外,很不適宜的展現他的想象力,走路,卻想著“鹿”,像極了我家一寫作業,想象力就十頭牛就拉不回來的孩子。小腦袋瓜完全圈不住剛學的知識,一分鐘前剛剛說的“來”字,瞬間就拋去腦後,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章齡之被氣笑的“內傷”的無奈,這孩子都是屬金魚的吧,只有七秒的記憶。

最後,轉瞬就忘的“去”字成功的激起了老母親的“憤怒”。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章齡之育兒可謂是劈荊斬刺,每晚孩子睡覺之後,還在堅持查資料和備課,給孩子教學時努力按照孩子理解的角度去說,去做到生動和愉快。

放養孩子,輕輕鬆鬆一陣子,那父母和孩子都會快樂。但是那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滿屏的焦慮隔著屏幕溢了出來,章齡之說出了很多媽媽的心聲想要放養“但是狠不下心來,怕耽誤他的學業。”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配合兒子上網課學習的過程,有點難——真的崩潰過——現在好多了——我覺得自己熬過來了。

就像孩子學習新知識到掌握需要一個過程,而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從有點難到熬過來也是一個過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合作需要磨合,簡單的一句別焦慮,放養吧,讓他自己負責這些輕飄飄的建議都是火上澆油,真正要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去完成學習,這個需要過程也需要父母去引導。


雖然不太贊成章齡之節目當中那樣懟孩子學習,步步逼緊的做作業,但是,一樣的過程我也經歷了,也正是的這樣的經歷,經過磨合最後才養成孩子獨立自主做作業的。

關於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我有以下的經歷。

1. 咆哮式的虎媽,不爭氣的小腦袋瓜,嘩啦啦的眼淚,對立的親子關係。

大寶開始上中班後,學校開始教古詩了,面對朋友圈裡同齡孩子從1數到100,20以內加減信手拈來,起初不太在意的我,面對還不會寫1-10的寶寶,最後實在按捺不住心裡的焦慮,開始躍躍欲試,先是去圖書館借來各種數學啟蒙的書本,想要讓他對數字感興趣。

起初他是懵懵懂懂,比起那些有趣的繪本故事,數學的啟蒙他記住的只有一個調皮的“數字精靈”。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然後是開始寫數字1-10,這個過程,是至今為止我最後悔的育兒經驗

中班的寶寶,還沒有學會拿筆,儘管我買了專門規範寫字的輔助筆,握筆和坐姿的培養,還有總是記不清楚的數字,總能一塊跑出來激怒我。

每隔幾分鐘,我就在那邊提醒,坐姿,握筆,內容。從最初的鼓勵,提醒,到了最後的不耐煩,和咆哮。

我不知道“溫柔從容”的我,“母愛滿分”的我,為什麼此時此刻,會有一隻怪獸從心裡跑出來,我想掀桌子,想要扔筆,我咆哮著“質問”,你有在認真學嗎,你怎麼記不住,剛剛不是才說過。

孩子面對火山爆發的我,委屈的流著眼淚,敢怒不敢言,手足無措的自責自己為什麼學不好。眼裡淚水不停地流,嘴巴緊閉不敢出聲,雙手都不知道應該放在哪裡。直到憤怒的我,打開懷抱擁抱住他才忍不住大哭起來。

而我自己也忍不住想要大哭,挫敗的不是孩子一直學不會,而是,為什麼我教不會。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其實是我太焦慮了,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難嗎?真的很難。孩子是第一次學習,他要先會拿筆,還要學正確的坐姿,還要同時記住那些數字的樣子,然後“畫”出來。

想要孩子幾次就學會,無異於,想要孩子同時學會說話,走路和吃飯。

2. 不想做作業的委屈,想要抓狂想要放棄的教導主任。

等到孩子上大班,學校開始教一些簡單的數字了,提前學會的寫字的寶寶,並沒有想象中比別人更優秀。也沒有出現因為學會就厭倦的現象,有可能,對於那幾個數字,每一次寫對於他來說都是重新學習。

而大班開始,學校開始會佈置一些數字或者拼音的簡單作業,對於前面幾年都是玩玩玩的孩子來說,回家寫作業這項新任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挑戰,回家為什麼不能看電視了?為什麼不能玩玩具?為什麼還要繼續上課?

還有,畫畫在家畫就是一個好玩的遊戲,去畫畫學校興趣班學習就是艱鉅的任務,每到興趣班上課時間就百般不願意,並不是興趣班學習沒有意思,而是,去興趣班學習要花很多的時間,這樣的話,就沒有時間玩和看電視了。

於是,孩子的作業變成家長的作業,每次做作業都要拉鋸戰,剛開始想讓他自己安排學習任務,安排學習時間,這個過程是痛苦的。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孩子不想寫作業所以採用拖延戰術,非要吃完飯,安排一點遊戲時間再開始學習,然後就各種拖延,拖到11點,不停地試探爸爸媽媽的底線,想看看父母會不會因為太晚了而放棄他的作業安排。

眼看著他的拖延,想要抓狂想要放棄。

3. 鬥智鬥勇的遊戲設置,升級打怪樂趣無窮,英雄排行榜上風雲湧動,聞雞起舞廢寢忘食。

終於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培養,大概兩三個月,孩子終於接受了必須學習這件事情。也慢慢有意識要自主學習,但是父母還是需要在一邊引導。而且孩子並沒有“別人家孩子”的天賦,並沒有在學習領域碾壓同齡人。可以進步的空間還是很大。這個時候得意他會自主學習,還為時尚早。

給孩子報名了一個珠心算的學習班,網上雖然也有對心算提出質疑的,但是,我心裡想,至少以後他做數學題時候可以有別的思路去驗證解題。珠心算最重要的是不斷的練習,剛開始孩子練習的時候,錯的題目不多,我以為這孩子學習還不錯,心裡有點安慰。過了幾天,珠心算的學習群裡,每天做完作業打卡孩子的學習成績,我才發現,我高興得有點太早。比起班裡總是佔據前三的女孩子,孩子的成績忽上忽下,而且整體來看也只能說是中等水平。

對於學習群打卡,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他客觀反映了孩子學習成績,學的不好,那方向在哪裡,學習進步了,那上升空間在哪裡,通過對比都是可以知道的。為什麼不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只要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合理的對比,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差距,適時的鼓勵,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於是,把作業設置成遊戲任務,讓孩子升級打怪,實時播報孩子的排名,觀察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距,和他一起商量對策,不停的覆盤,最重要的是,瞭解孩子在意的同學,比如他喜歡的他討厭的他在意的,觀察他們的學習情況,然後用來刺激孩子,所以英雄排行榜上競爭激烈,孩子每天都在等學習任務的分發,天天都在關心自己的排名,關注對手的成績。

4. 良性循環自主學習,袖手旁觀暗中發力。

當孩子開始每天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時,我覺得自主學習這個門我終於邁進來了。每天給他自己選擇科目的自由,每天給他安排時間的自由,每天給他試錯的機會。但是他也不是每天都能出色完成任務,他只是不再討厭學習。我也不再老鷹盯著獵物一般,時時刻刻提防他犯錯,不再咆哮,不再焦慮。

他還是會做錯題目,還是會寫作業走神開小差,還是會拖拖拉拉想方設法逃避作業,但是,他已經會自己的成績自己負責,會自己分析自己錯的原因,會因為錯太多題目內疚哭泣,會因為做的不好而反省自己的坐姿自己的注意力。

我要做的更多的是,默默的觀察他,幫他分析他的關鍵錯誤,和他一起復盤,一起進步。

終於,輔導作業時候也能“母慈子孝”了。

當然,我的孩子還沒有上小學,我要學習的路也還很漫長。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關於輔導孩子學習,“崩潰過”,“瘋過”,終於不咆哮的我,有幾個建議。

1. 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做為輔導作業的家長,你們瞭解自己的孩子嗎

?他們這個年齡段,學習能力大概是什麼樣的,他們這個階段主要需要學習什麼呢?什麼時候是學習語言的敏感期?什麼時候是學習數學的敏感期?你的孩子對於什麼感興趣?他是視覺敏感性的孩子還是聽覺敏感性的孩子?什麼樣的學習方法他的效率最高?

各行各業上崗都需要培訓,父母難道就不需要學習了嗎?父母時時刻刻都要學習,不要經驗主義,不要拿來主義,要認真觀察我們的孩子,通過親密的陪伴去觀察。

磨刀不誤砍柴工,先了解我們的孩子,再去培養他,引導他。而不是質問他為什麼你不會,為什麼你記不住,為什麼?孩子也不知道為什麼。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2. 注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關於學習能力的培養,怎麼強調專注力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你批評他愛開小差,你批評他寫字總是丟三落四,批評他題目總是看不清楚,批評他寫作業總是慢吞吞,你以為他是在拖延,以為他是故意氣你,以為他三心二意心思不在學習上。其實你不知道,孩子也很迷茫,很無助,他有可能是專注力不夠。

專注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引導和訓練的。這個能力的學習,比你逼他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成績更有效。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多去學習關於專注力提高的知識,然後鍛鍊我們的孩子,通過努力提高他的專注力。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3. 不要焦慮

“別人家的孩子”出類拔萃,我們羨慕不已,我們不知道的是,背後父母的付出。我們家的孩子想要優秀,那是需要時間的。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今天學習,明天就開始焦慮,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還沒有掌握。

就算你努力了,孩子也努力了,依然成績平平,也不需要太焦慮。對於現在,你們都在努力,這個學習的過程,你們享受一起成長的親子關係,對於未來,最壞的情況也無非平平凡凡,但是,沒有焦慮的傳遞,平和的人生態度不好嗎?

焦慮是家長輔導作業的必經之路,從“有點難”到“熬過來”



寫在最後:

焦慮的父母很多時候,是對自己處境的不安,然後將這種不安投射在孩子的身上。但是,也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焦慮而自責,那些“章齡之”媽媽們,都難過,崩潰過,好多了,最後熬過來了。因為孩子在長大,而只要我們多多用心,我們總會找到方法,陪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