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看待一些“抗災文藝作品”?

徐榴堂


疫情期間,出現的歌曲,詩歌,日記,紀實,散文,小說都真實反應當時現狀,自己的心情,留下寶貴的文字資料,值得稱讚!


劉承澤3


這個問題,我想我有這個發言的權利,因為疫情期間我也寫了一些作品,近體詩,現代詩,散文,小小說,有的發表在公號上,有的發在省紙刊上,近期更是有不少媒體和文聯搞這類題材的徵稿,我也看到有關抗疫文藝作品有無意義的討論,那麼如何看待一些抗疫文藝作品呢?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抗疫文藝作品的產生是必然的。縱觀歷史,每次歷史轉折時期,每有大的災難,大的事件發生,就會出現大量的感時寄情的文藝作品,有的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有的在當時影響了一大批共同志向的人。

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感受時代的脈搏,以筆做槍,直擊他所憎恨的舊社會,同情老百姓,他寫的《孔乙己》《阿Q正傳》《祝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都收入了語文課本,他的精神受到毛主席的大力推崇,毛主席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國新文化的方向”。還有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建國後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近百年來鼓舞了多少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和戰鬥意志。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上甘嶺》等到現在記憶猶新。

抗疫文藝作品良莠均有,好的作品直達人的內心,有超強的藝術感染力。如歌曲《武漢伢》,多少人聽了熱淚盈眶。

“……

可愛的 武漢伢

這是我的家 我們守護她

故鄉的土 親吻過腳丫

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

搭把手就過了

搭把手 就過了”

還有在各級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mv《保重》,更是通過一個個感人的瞬間,溫暖了人心,振奮了戰疫必勝的精神,弘揚了眾志成城的正能量。

“保重,保重,到底有多重?只能看到你的眼睛;保重,保重,到底有多重?只能看到你的背影……說出這兩個字很輕,很輕,但壓在我心裡很重,很重……”

這樣的優秀作品還有很多很多,我想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感染,鼓舞人,是因為作者是發自內心的強烈的情感,我要發聲,而非無病呻吟,自我矯情,發一些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東西,自然令人反感。在這兒我就不發某地某文聯主席的關於地域歧視的作品吧(姑且稱之)

在這個特殊時期,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不是醫務工作者能實實在在的衝鋒在前,我們在後方想做點什麼,想為抗疫發聲,這無可厚非,但我的觀點是,一定不是喊空口號,一定要抓住觸動你心絃的某一點,用心去寫,文章動人,需先動己。如果不能給人以溫暖,給人以鼓舞,給人已啟迪,還不如做點實實在在的事,去捐個口罩啊什麼的。

最後,獻上一首本人的抗疫拙作,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七律:醫生為抗疫送八月大孩子回項城老家有感:

幾近門樓腳步沉,耳邊風徹別離音。

爺孃何舍拋兒去,家國焉能任疫侵。

危難之時當浴血,天倫此刻怎安心。

車輪漸遠聲聲泣,恨不冠妖一把擒


十里荷香111


心中有感,一句藝語點砰燃。有行動問侯言,`一語點擴亮空間。=0二0年三月廿=日


詠渡歲月


您好,我是曹鏡明

某種程度上:以“抗災”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就是一次較為大型的“同題”或是“徵文”比賽,而這裡輸贏的不是“名次”,而是“人心”;

故而,沒必要覺得這些“應試”作品煩不勝煩,終歸也是作者的一片心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抒發愛國情懷,同理之心,為“抗疫”做出一份貢獻;

本質上來講:同是一種公益行為,奉獻自己的愛心;

什麼是文藝作品?

文藝作品一定的社會生活在文學家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包含不僅包含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兩種,內容與形式互相依存,相對獨立。

好的文藝作品是具有“淨化”的作用:一方面淨化社會的不良氛圍,一方面淨化讀者的不良情緒;故而文藝作品,既客觀的反應社會真實,又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人類精神面貌的著作,不可謂不重要;

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流於浮表”,但也絕不能“因噎廢食”;

特殊時期文藝作品的作用

時代與文藝作品一直相佐相成;縱觀歷史的長河中,大多經典的文藝作品出自特殊的時期,如《霍亂時期的愛情》《西線無戰事》等;

正是在特殊時期,人們的精神生活相對匱乏,在社會、網絡上流傳各種雜七雜八的無稽之談來禍亂人心;在此情形之下,藝術家們以客觀的現實環境為題材,弘揚社會正能量主旋律,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維繫社會的穩定性,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綜述:特殊時期的“文藝作品”,其實是一種社會公益的象徵,代表著一種希望,代表著社會正能量、主旋律,代表著未來無窮盡的可能;由此,且不論作者其創作之初的真正目的究竟為何,仍舊是以多多益善。


曹鏡明


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弘揚正能量,嘔歌第一線參戰人員的好人好事,英雄事蹟。


郭老大456


在疫情期間,進入我們視野最多的是各大醫院公號的免費心理諮詢服務,各類學校也都特別安排了學校的心理諮詢時間預約服務。我們的朋友圈、看一看被各種抗疫題材刷屏。

從心理諮詢的角度看,抗災文藝作品也是一種心理療法。藝術的作用是“喚起情感”,通過瀏覽觀看抗災海報、文章甚至是大型晚會節目,我們都在潛移默化地接受一種心理安慰,“抗疫必勝”!現在,這已經是事實,中國成功地遏制住疫情的蔓延,相信世界也可以!


草木零落


您好!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e8932668dd74123a42c688ab92a3659\

墨年書法


抗疫情是一段特殊的時代背景,必定會湧現出很多文藝作品。而優秀的文藝作品必定透過時代背景用永恆的人性作為支撐,才會成為經典。

無論古代的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是近現代的傷痕文學都是對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反應,但最終打動受眾的是鮮活的人物。即便我們不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時期,也能與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共情,被故事打動,從而引發思考和審美體驗。

僅僅謳歌時代的文藝作品是很容易過時的,比如我們現在回頭看六十年代的一些文藝作品會覺得味如嚼蠟。時代背景下人與人的關係、人的思想、人的情感才是文藝作品重點表達的東西。時間將會檢驗哪些文藝作品會成為經典。


天子1993


古人說,文章合為時而作,一些重大的社會生活會反映到文藝作品裡,這樣的文藝作品如果是有真情實感的話,是鮮活的,有營養的,會促進社會和諧和人性陶冶。當然,喊口號,虛情假意的不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