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中國的五筆,為什麼敗給了拼音輸入法?

語堂


我說說我的經歷吧!

1995年,我們那個小城市開了一家電腦培訓班,教五筆字型打字,DOS系統啥的。當時我失業在家也沒啥事,就報名參加了學習,從開機程序到五筆字型,天天跟上學似的去培訓班學習,打字先從指法練起,我很快就掌握了。然後是背五筆字根“王旁青頭兼五一,土士二幹十寸雨……”我背的滾瓜爛熟,也能打字了,但是,很多字我壓根就不知道怎麼寫,於是,手邊還得放本字典。後來,這家電腦培訓班還給我發了《結業證書》,我一直保留至今(附圖)。

2000年冬天,外甥帶我去網吧,還幫我申請了OICQ(現在QQ的原始版),我開始聊天。但那時我基本上忘記五筆字根了,可指法沒丟,在外甥的幫助下,我開始用“智能ABC”,很快我就適應了,到2001年春天,我都通過OICQ和電子郵件網戀了(找到一個女朋友,相處了三年。)

再後來,有了“紫光拼音”輸入法,用了很久,這些年一直在用“搜狗”拼音輸入法,期間也嘗試過別的輸入法,但都是拼音輸入,至於最初的“五筆字型”輸入法,早就飯吃了。

我總結的原則是,沒有經典和永恆的技術,只有適合自己的使用習慣。五筆字型對於中國的IT業起到了跨時代的意義,我們即使不用了,也要向五筆字型致敬!




王沛山


我是2000年開始接觸五毛輸入法的,距今已經二十年,此間我嘗試過很多種輸入法,但是最得心用手的還是五筆輸入法。

五筆之於我,一是多年的習慣使然,用五筆我能夠保證速度,雖然現在的輸入速度已經大不如前,遠非當年一分鐘數百的速度,但每分鐘打個一百多還是沒問題的。二是正確率相對要高,我試用過拼音輸入法,但那個拼音聯想功能太豐富,搞不好就是一長串,而且還容易出錯。

我學五筆的時候正在部隊當兵,當時部隊正搞軍地兩用人材培訓,每個連隊都配發了小霸王學習機,主要的目的就是學習打字。我記著學五筆都要買那種大8開的厚厚的一本書,上面有五筆字根和一些字的註解,但我嫌麻煩,連一個字根也沒有背,就那樣生生的硬打。剛開始用右手食指一個個敲,後來兩隻手,一邊查書一邊打。因為連隊經常進行五筆比賽,所以學習的氣氛很濃。所謂熟能生巧,打的多了,我把五筆的規律都掌握了,也漸漸從看著鍵盤到盲打,從一分鐘幾個字到慢慢幾十、上百,甚至是二三百。

五筆現在之所以沒有人再去學,我認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入門太難,特別是那個字根,看著都讓人頭大,我感覺有背那個功夫,早就學會打字了。拼音輸入法沒有門檻,只要你上過學,認識字就能打,而且現在使用拼音的打字速度也非常快,在智能時代,人們習慣了拼音,所以像五筆這種難度大的輸入法被棄用也是正常現象。


元芳有看法


我就習慣用五筆輸入法打字,我七十年代出生,那時候拼音發音不標準,讀書也不多;學習五筆輸入法到現在還不會背字根表,都是我自己的一套記憶方法,以區域定字體結構,二十多年了都習慣用這種方法了;現在的年青人為什麼喜歡用拼音了呢?主要原因現在的小孩讀書多,拼音發音標準,相對學起來容易,如果學五筆不會背字根表的話是很難打字出來的。


新天下88


我從93年開始學習五筆輸入法,那時候網絡還沒有輸入中國,93年年底中國才開始有互聯網。那個時期因為中文的特殊性,其輸入很困難,一直是輸入法界的一個難題,後來王永民先生(好像是這個名字)發明了“王碼五筆”,解決了中文輸入這個世界性難題。那個時候因為這是唯一的中文輸入法,沒有可選性,又有極大的需求,所以快速得到了普及。隨著科技進步,各種輸入法層出不窮,而拼音輸入法對於大陸人來說是相對最簡單的一種,因為現在的人幾乎全部都接受過基礎教育,對拼音很熟悉,不必再像五筆或者過去其他輸入法那樣去背字根和拆字法,只要熟悉鍵盤就可以直接輸入,學習掌握起來非常快捷。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進步,所以在大陸地區它淘汰五筆和其它輸入法是必然的。雖然我個人現在還在使用五筆,因為用了二十幾年,指法已經形成習慣,現在打拼音反而沒有打五筆輸入的快。但是社會進步優勝劣汰,我相信“五筆輸入法”很快就會沒有了。


重慶漢唐化學陳生


我打拼音時,就像小學生剛學打字,而我打五筆,那是閃、快、準!我的同事中就沒有用拼音打字的,朋友中也少有用拼音打字的。試問打拼音的和打五筆的,敢比速度嗎?中文同音字有多少?用拼音打還要找選,而用五筆,1~4碼成字,始終是打字首選。實話跟你們說,我連字根都沒背過,當初就是學習機鍵盤上有字根,拿著文章一點點純練出來的!到現在我也背不下來字根,正所謂熟能生巧!不過,工作這近二十年,不管寫報告、下通知,還是其他文案工作,都是用電腦打印,造就了我如今一手爛字!唉……


我就是我WSH


我是六零後出生的,拼音沒學好,二十多年前普及了電腦,為了想學會使用電腦跟上時代步伐,我就下決心學五筆,走在路上腦子裡全是字根表,一個月後就能上網聊天了,後來我還學會電腦上很多東西,ps我也會了,目前我手機就是用的五筆,感覺並不比拼音打字慢,跟老婆比過,她用拼音就沒我五筆快,而且我的準確率高,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沒有一成不變的,我相信五筆會淘汰,拼音一樣的會被淘汰,我預言,不管是五筆也好,拼音也好,這些都會被普通話取而代之的,因為打字再快,也沒說話快,手機用語音轉換文字超快,不信大家可以試試,前提是普通話必須標準。

所以,我現在專心學好普通話,以此更好的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情棋書畫


筆者是在一個四線城市外的偏僻農村長大的,1999年的時候,我們村裡才出現了第一家網吧,其實說是網吧,但實際上也就只是有13臺電腦而已,並且還都沒有網絡,只能玩玩紅色警戒、三角洲部隊之類的單機遊戲,因此輸入法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根本是用不到的。

而打破這一局面的原因,是由於網絡的到來,還記得2000年的時候,這家網吧突然接通了網絡,QQ聊天成為了眾人追捧的娛樂和交友方式,因此這也就要求大家必須要會打字才行,但當時並沒什麼打字軟件,人們使用最多的就是智能ABC輸入法了,而五筆輸入法幾乎是沒幾個會用的,因為它的門檻太高,不但需要熟背字根,還需要會寫具體的字才行!

但對於智能ABC輸入法來說,大家只要會拼音就行了,而在咱們國家,漢語拼音恰恰又是入學第一天就要學習的東西,因此對於99%的人來說,智能ABC輸入法幾乎是沒有門檻的,連小學生都可以熟練的進行打字~

後來,人們發現智能ABC輸入法雖然好用,但是效率太低(文字輸入速度太慢),加上人們又不想背五筆字根,於是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各種輸入法軟件就接踵上市了,比如搜狗輸入法、QQ輸入法、訊飛輸入法等等.


因此,五筆輸入法之所以會敗給拼音輸入法,總結一下就是:

1、五筆輸入法:需要背字根、需要會寫具體的漢字

2、拼音輸入法:幾乎0門檻,並且打字效率高,還不用被背字根,不用會寫具體的漢字!


桃園Computer


我多年以前學的是“五筆”,但是沒有學會,因為“字根”記不住,需要記憶的太多了!後來改為用漢語拼音輸入法,不用特別記憶。因為從小學的就是拼音,一直沒忘。用拼音輸入還可以組成一個詞語或成語,一併輸入,不能出錯。


用戶62466127672


五筆輸入法,當年曾經學過,結果最後忘得精光。

回想起五筆風靡的時代,再對比現在廣泛使用的拼音,我覺得,這裡的原因說起來很簡單。是因為普通話被廣泛普及了!

記得當年學五筆輸入時,同時也學了拼音輸入。那個時候,雖然在普及普通話,但並沒有多少人說的很標準,地方口音濃重。

當時的我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調,平捲舌不分的、L,n不分的,前後鼻音不分的,比比皆是!

試想一下,讓一個普通話說的都“糙點”如此多的人,用拼音拼寫自己那“鬼斧神工”的拼音,是什麼樣的場面?

我當年是真實見到自己同學,本想打個“涼”,結果在“niang”裡從頭翻到尾。

所以,在當時普通話還沒有普及到如今水平的時候,自然就是五筆的天下。甚至,專門有五筆培訓的課程。連計算機考級,都必考五筆輸入法。

可是,我們轉頭看現在,經過幾十年的普通話推廣,不管哪個省的孩子,很小就已經能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了。

即便發音還是偶爾有些地方特色,但絕對不會出現一個字不知道怎麼拼的囧狀。

而且,拼音很容易上手,不需要記憶,哪怕採用“一指禪”輸入,也是能打出字的。

所以,五筆自然而然的淡出了人們視線。這和時代進步,文化發展,普通話普及有很大關係。

五筆,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拼音,是順應時代的流行。


禎話


我來想當然發個言吧。原來的單位打字員用的就是五筆,因為她不會拼音。而我用的是拼音,因為我會拼音,要重學五筆,我覺得麻煩,寧可慢點。那個時間段,不會拼音的多。後來拼音智能化,應該比五筆快了吧,加上大家都會拼音,所以沒有人再去打五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