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我喜欢重庆的灯红酒绿,更爱繁华背后的古镇故事。很多人游重庆都会首选热门景点如:洪崖洞、解放碑、磁器口等等,而我更钟情于一些闲适、安静的古镇,即使在热闹非凡的重庆也有宁静的一面。今天这一站,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松溉古镇,一座安静、闲适,却常被游人叫错名字的古镇,在这里叫松溉(jì),不叫松溉(gài),相信不少游客朋友也犯了跟丫丫一样的错误吧。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松溉古镇坐落于这条长江流脉南岸,建镇史已无从查询,只知道早在宋代以前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便利的水路优势使得古镇曾经商贾云集,繁华喧闹。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我自重庆市区驱车前往,大约两小时车程。初到古镇,一派青墙黛瓦的明清古建群与市区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人感觉重庆在变,松溉却好像按了暂停键。在古镇入口处一座粉墙上绘有古镇导览图,我疾步上前大致观看了导览图,镇上两条主街一纵一横,主要聚集着餐馆、酒家。而一些古建、院落、庙宇等都聚集在纵横交错的小街巷中。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漫步在古镇街巷中,两旁古色古香的楼房前悬挂大红灯笼,檐下幌旗飞扬,盆栽绿植点缀其间,一条布满青苔的石阶梯指引我走向古镇深处探寻,这种氛围使我感觉到了久违的宁静致远。镇上的游客不多,碰到的大多是原住民:挑着扁担刚忙完农活往家赶的阿姨;老奶奶慵懒的依靠在椅子上养神;孩童们畅快的游戏于巷道间,人们在祠堂里打牌、喝茶、听曲儿好不快活。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位于松子山街旁的罗家祠堂,距今已有600余年。门前蹲坐两尊面目狰狞的石狮,与粉墙看起来焕然一新,应该是经后来修缮过的。走进祠堂内,呈回字形的天地里,用几根粗壮木柱支撑搭建起戏楼,每根大柱上都刻有楹联歌颂。戏台看似简雅,但认真欣赏却发现细节造型精美,飞檐翘角,飞龙盘于屋顶,普天同庆四字悬于梁下,戏台边缘还雕刻有形象生动的故事小人,而楼下四周皆摆有四方桌与长板凳可供人们喝茶、听戏、休闲。在大门的正前方既是供奉罗家列祖列宗的世德堂,青瓦飞檐,房顶雕有双龙戏珠,气宇轩昂,堂内除了供奉罗家牌位外,墙壁上还挂有罗家家法、祖训,以此训诫罗世后人。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顺着村民的指引,我来到了永川县衙。该县衙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93年),经明末清初战乱,县衙几乎被毁尽,目前是旧址上新建的仿古建筑。县衙门庭不大,青瓦翘角尽显庄重威严,推门而入是前厅,厅门前左右各设鸣冤鼓,厅内就是像我们电视上看到的升堂的场景,以蜡像人物布置,正堂上坐着身穿明朝服饰的县太爷(松溉永川县衙第一任知县:徐先登),身后高挂明镜高悬匾额;旁边立着手持笔墨的师爷;堂下两旁各站有三名衙役,手持杀威棒好似正呐喊着“威~武”。县衙虽小,五脏俱全,县衙内还设有衙门众人的寝室、议事厅、犯人牢房。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古镇中处处有景致:传统手艺九大碗、玉皇观、湖广会馆等等。如果你恰好在重庆,你也是个人文爱好者,你正值压力山大期间,来松溉古镇一游放松下自我,感受古镇慢时光,或许很多难题过后都会随云烟,烟消云散呢!

重庆最“安静”的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名字却常被游客叫错

那么,你到过松溉古镇吗?对古镇印象如何呢?现在知道松溉(jì)的读音了吗?松溉古镇的景点你最喜欢哪一处呢?欢迎留言评论告诉丫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