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和慈禧誰的歷史地位高?

nihaoma123321


當然是武則天的歷史地位高,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儘管慈禧在世的時候,經歷了咸豐,同治,光緒,並且在同治和光緒時期是實際的統治者,不過在名義上畢竟沒有登上九五之尊。

武則天輔佐李治開創了永徽之治,那時期國泰民安,人民生活富足,對外滅了高句麗,百濟,西突厥,使唐帝國版圖達到最大。

唐高宗李治在登位以前,關隴貴族始終把持朝政,而登基後並沒有實權,成為傀儡,正是在武則天的幫助下奪回了皇權,並且使普通士族和貴族有平等的競爭機會,這樣為國家發掘了更多的人才。

中國從古至今男尊女卑一直占主導地位,而女性地位最高的時候也是在武則天統治時期。

這時期的發展,為以後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雖然統治時期,也有大興佛寺,豢養男寵,任用酷律等錯誤,但是總體而言是功大於過。

在慈禧統治時期正是中國從封建社會轉向半殖民地時期,雖然這時候興辦了洋務運動,但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舊體質,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反觀日本大力學習西方,在甲午戰爭擊敗清朝,作為實際最高統治者,慈禧難辭其咎。

慈禧對權利的執著也使維新變法失敗,錯過了最後的救命稻草。慈禧是過大於功。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歡迎探討。




沂水長流水


當然是慈禧的歷史貢獻高,慈禧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開啟了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帶領清朝走向近代化,奠定了中國近代化之基。

武則天和慈禧都是很有才華的女性,都曾是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在當時她們生活的朝代,都可以一手遮天,獨攬大權!掌管朝政幾十年之久,這是武則天和慈禧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是,武則天是皇帝,慈禧始終是太后,在她掌管朝政之時,內憂外患,恰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慈禧能夠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著實不易。

武則天明顯被高估了,佔了個唯一的便宜,呂后、慈禧、北魏馮太后、北宋劉太后水平都不比她低。慈禧統治時滿清已入關二百二十年了,哪一個王朝二百年還沒走下坡路?

武則天執政唐朝立國六十多年,還處於上升及平穩期。

大趨勢很重要。武則天當政瞎操作太多,自毀長城,割地給突厥。慈禧當然也有敗筆,但她局面控制的不錯,竟然沒出現軍閥割據,還收回了新疆,國家經濟能夠迅速增長,國力漸強。

兩人所處時勢截然不同。你把有些亡國之君,比如唐昭宗、完顏守緒、崇禎、漢獻帝放到一個王朝的中期,大概率是中上評價。

綜上,慈禧能力與貢獻遠邁武則天,可惜生不逢時,慈禧死後不到四年,大清滅亡,可見慈禧是清朝的定海神針。



當代曹植


個人認為應該是武則天!

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客觀對比下她們兩人的作為及成就。

一、歷史評價:

武則天是中國古代第一位女帝,號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時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有“貞觀遺風”的美譽!

慈禧太后的政治手段很強,依靠著幹練、殘忍的手法牢牢把控著政權!但是個人私慾極強,政策對當時的狀況錯誤極大,導致最後亡家亡國!被認為是清朝滅亡的主要人員。

二、個人成就:

武則天在位期間經濟得到發展,同時推動文化發展!自身也是精通史籍詩文,寫得一手好書法。

慈禧在改革方面還是不錯的,推動了不少新的政策措施,為近現代的發展帶來了不少意義。

三、總結:從歷史的記載上和後人對她們兩的評價以及其主政期間帶來的影響。可以看出武則天的地位更高些!小編個人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多多指正!




跟壯壯看歷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分析武則天和慈禧都是女性,這是共同點。都是很有才華的女性,都曾是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在當時她們生活的朝代,都可以一手遮天,獨攬大權!掌管朝政幾十年之久,這是武則天和慈禧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武則天是皇帝,慈禧始終是太后,武則天在稱帝以後,執掌天下20年,無論是,吏治,政治,軍事,都很強大,天下統一。慈禧呢,雖然掌權,但她只是,太后,在她掌管朝局的時候,內憂外患,太平天國,義和團,八國聯軍進北京,是中華幾千年來,從沒有過的屈辱,割地賠款,簽訂那麼多不平等條約!所以我認為,武則天在歷史上的地位,比慈禧高很多。





高飛再高飛


這個是沒法比較的,武則天是從心裡對權力的渴望,而慈溪只是單單想做最大的那個,如果非要比較的話,一句話就能概括,唐朝在武則天時期不僅沒有衰落而且更強大了,慈溪導致了清朝的滅亡。武則天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而慈禧只是個太后,成就}私慾干預朝政而已.同樣都是影響中國歷史的女人..都個共同的特點:潑辣,心狠手辣;武則天在治理國家方面算是天才,唐代最頂盛的二個時期的中間就是由他來負責承接的.替後來的盛世打下基礎.在位六十年國泰民安.統一四海.日本人來進貢時才知道原來中國的皇帝已經變成女的還做的這麼好. 慈禧能幹,但某些方面她是無能的.慈禧的時代,中國亟待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將國家帶出災難,但環顧神州,無人能勝任,慈禧在這方面也不是強人.作為主要統治者,她的決策直接影響中國命運,飽受詬病也是必然. 作為女人,她對物質過於貪戀——那時已不是康乾盛世,社會經濟基礎不允許慈禧那樣奢侈,比如她的六十慶典就遺患無窮.中國已經處於甲午海戰迫在眉睫的關頭,她還用這樣的奢侈給自己壯聲。因此種種分析,真要評歷史地位,武則天肯定是要比慈禧要高的。—望採納


暴風突擊


武則天和慈禧是中國歷史上兩個女性執政者,但是倆人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武則天跟慈禧太后她們兩個人作為統治者,統治的時間是最為長久的。並且影響力也是在歷史發展裡面屬於最大的女性,雖然她們統治的時間都很久遠,影響力都很大,但是她們卻是相反的兩個結果。

在武則天掌握朝廷大權的時候,她非常喜歡去重用一些有能力的人。並且還推行了科舉制度,選拔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當時武則天和這些人才為大唐做出了很多的貢獻,讓大唐可以更加的繁榮。

但是慈禧太后作為一個統治者,卻導致了國家更加快速地衰弱了下去,並且她還簽下了很多條約,而且都是非常不平等的,使清朝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國家,也讓我們的國家在當時經歷了非常多的危機。在慈禧太后去世四年左右的時間,大清王朝也跟著她一起覆滅掉了。

同樣是女性統治者,兩人的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呢?

其實大概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她們兩個人的性格跟志向是完全不一樣的。

武則天是有著非常高的抱負的,她的人生追求也是非常高的。她之所以想要得到這種權利,一方面可能也是自己的一種私心,但是更多的是她想要開展和實現自己的抱負,她希望可以展示出女性可以跟男性一樣優秀。並且武則天在性格上也是非常剛強的,做事情非常的果斷,喜歡爭強好勝。

而慈禧太后想要得到權力,只是為了她自身的一種私慾,並沒有想要為國家做什麼貢獻,也沒有太多的抱負,從來都沒有想過為自己的子民做出一些貢獻。在慈禧的眼裡,其實大清能否存活下去並不是很重要,她只是想繼續享受她那種奢華的生活。當時已經處於戰爭時期,慈禧太后還是花費了幾百萬兩的白銀,舉辦了她自己的一個壽宴,真的是非常的奢華,而當時老百姓很多連飯都吃不上。她也根本不會去顧及當時的這種形勢,也不會去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

第二個原因就是她們兩個人之間的能力相差是非常大的。武則天從小就接受過很好的教育,而且在當時的唐朝,一些社會風氣,還有思想都比較開明,對女孩子的束縛是比較小的,所以武則天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她的個人素養與才能可以很好地展示出來。

而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是非常的低的,她讀書只是簡單地認識一些字,很多的字都是不認識的。一些大道理更不用說了,並且歷史上一些她的筆墨都是讓畫師去進行代勞的。所以她的文化水平根本就不能夠去治理好一個國家,慈禧太后的格局非常的小,她只侷限於她自身利益,根本就不會考慮到以後長久的發展。

第三個原因就是她們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很大的差異,武則天當時在位的時候,唐朝已經發展到最好的時候了,剛好是屬於繁榮期,並且國家發展得非常的迅速,整個社會的生產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中,就算統治者是比較平庸的,也可以把這個國家治理好。

而慈禧太后當時處於清朝的末期了,並且她還採用了一種封閉落後的治國政策。這種政策導致清朝比其他的世界各國落後了很多,加上自身有很多的弊端,包括腐敗非常的嚴重,就算是很有能力的皇帝也很難把當時的清朝給挽救回來。

雖然這些都是客觀的原因,但是如果慈禧太后有武則天一半的覺悟,一部分的志向,她的心裡面能夠有老百姓,能夠有將來,那麼當時的清朝也不至於那麼的悲慘。當然假設性的問題是不存在的,歷史能夠給我們借鑑,讓我們明白怎麼去珍惜,前人犯過的錯誤自己不要再犯。


小小滴吟兒


武則天,名武曌,祖籍幷州文水縣,生於長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皇帝。

武則天14歲入宮,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祖李治並稱二聖。後來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州皇帝,705年退位後,成為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則天病死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武則天一生善於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也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嬪妃,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慈禧是中國歷史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幹練,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己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慈禧太后是歷史上少數長期當政的女人,在溥儀稱帝后,尊為太皇太后。

我個人認為,就歷史地位來說,武則天高於慈禧。








僵師


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兩位“女帝”, 兩人對歷史的貢獻, 誰更勝一籌。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都是男尊女卑的觀念,史上兩位都是默默無聞的女人能夠殺出重圍,連她們自己也想不到能登上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皇帝的寶座。當然除了運氣實在太好外,她們也是歷盡艱辛的。她們自身也是夠足智多謀。

對於武則天和慈禧兩位女帝,後人的評價有很多爭議。她們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我們可以通過探索比較一下她們兩位佳麗的魅力所在。

首先登場的是武則天,長得漂亮不用懷疑了吧!能夠迷倒李世民父子兩位皇帝。武則天當權後,並不是整天都是為了享受,而是非常注重國家人才的培訓的。像大名鼎鼎的狄仁傑、璟,這兩位大臣都是在武則天手下辦事的。對於在朝廷當官的都是賞罰分明的。就是這一整套的用人原則在武則天帶領下大唐王朝可以說是蒸蒸日上。

後來也沒有人不服武則天的能力的,因為就算是男人當皇帝也未必比得上武則天。武則天在位期間還大力發展了農業,農民糧倉是滿滿的。所以在武則天統治期間,國民都是不愁吃的,更多的是考慮娛樂方面的節目。國際影響力方面,當時周圍的國家都是稱臣納貢的。文化方面,大家都知道的唐詩,在武則天統治期間詩詞也是到了頂峰時期。還有佛教都是比較出名的,唐朝期間佛教的影響也是很大。也說說武則天不為人知的一面,武則天的男寵比較多的,這無可厚非,男女都一樣有這方的需求。後人也是抓住這個把柄噴她很厲害。

再來說說慈禧,雖然一開始入宮並沒有得到咸豐帝的寵愛。隨著時間推移慈禧太后和咸豐的感情越來越深厚。所以慈禧一生只愛過同治帝一人,咸豐駕崩後跟慈禧傳過緋聞的都是一些太監。所以總得來說感情方面慈禧是比武則天更專一的。

慈禧上臺後也是重用人才的,李鴻章、張之洞展開的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慈禧是有想改革的這份熱心。外交方面,慈禧當時為了自保簽了不少賣國求榮的條約。這個確實也沒有辦法,因為慈禧的眼光也不長遠,根本就沒有想過堅持改革讓大清朝重新繁榮起來。

生活方面,除了飲食方面開銷大之外,私生活沒有什麼不檢點的畢竟摯愛同治帝一人。在慈禧執政後婦女是禁止纏足的進一步高婦女的權力。這個政策確實是值得表揚的,因為裹足已經影響了中國女性幾千年了。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經過對比,大家應該大致瞭解兩位女帝。到底誰更出色,誰的貢獻大。當然,她們都能夠各領風騷數十年,也有個人獨到之處。

小編更偏愛於武則天多一些,大家更喜歡哪位女帝,可以說說大家的想法。


看歷史那些事兒


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為什麼?1.武則天有著高瞻遠矚的視野,高屋建瓴的規劃。而

慈禧太后卻沒有這樣的規劃。怎麼說。看歷史。武則天開創下的是前承唐太宗貞觀

之治後啟唐玄宗開元盛世的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歷史功績彪炳史冊,萬古流芳。而

慈禧太后則是喪權辱國。割地賠款。遺臭萬年。武則天之所以能夠做到如此偉績靠

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雄才偉略的規劃藍圖。武則天有明確的政治目標那就是開創大

唐盛世。慈禧太后沒有政治規劃,慈禧太后的目標無非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至高無上

的權力僅此而已。對於波詭雲譎的宮廷,武則天和慈禧太后不分伯仲。可對於大政

方針武則天是以國為本,而慈禧太后是以私為本。2.用人策略。武則天用人是唯才

是舉,用人唯賢。比如:狄仁傑、魏元忠、張柬之、姚崇、張說可以說他們都忠於

李唐而不忠於武周。但武則天能夠以國事為重破格任用。反觀慈禧太后往往用人唯

親。就能力奕比奕譞強慈禧太后擔心奕奪取最高權力而重用奕譞而貶奕。慈禧太后最致命的弱點就是軟骨頭投降賣國。李鴻章、奕劻都是賣國求榮的漢奸可慈禧太后偏偏重用。清朝不是沒有忠於帝國的能臣,救國救民的英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左宗棠、張之洞、並不比李鴻章、袁世凱遜色。可偏偏得不到重用。說康有為等人戊戌變法是想危及慈禧太后的權力。可張之洞、左宗棠呢?為什麼他們不是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和洋人議和為什麼不用鐵骨錚錚的張之洞而要用賣國求榮的李鴻章?3.對外外交。武則天協助唐高宗平定高句麗這個高句麗是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都沒能平定的,唐高宗卻平定了。聯盟突厥、平定契丹。武則天時代可以說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整個國家安定團結,萬國來朝。慈禧太后國家是混亂不堪。內政黨爭不斷,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熱。義和團起義、捻軍起義此起彼伏。外患猖獗。日本、歐美頻繁侵略。清朝割地賠款、喪權辱國。4、武則天是皇帝、慈禧太后是皇太后。武則天稱帝經歷坎坷曲折。從唐太宗才人到感業寺尼姑到唐高宗皇后最後建立武周帝國九死一生。慈禧太后則完全憑藉宮廷政變篡奪最高權力。

綜上所述:武則天和慈禧太后根本沒有可比性。武則天如同旭日東昇普照乾坤。慈禧太后如同臭蟲一文不值。


閒吟鶴


目前來看的話,自然是武則天的歷史地位更高。慈禧則更偏向於負面評價。

可事實上,武則天和慈禧都是譭譽參半的。

武則天在位時期,在政治上:

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

武則天把關隴集團趕出了政治舞臺,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武則天同時還通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

一、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全國各地蒐羅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親自考試,這就是制舉、策問,如《大唐新語》所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則天御洛城南門,親自臨試。”成績優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

二、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准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

三、進一步發展以鄉貢(貢舉)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起貞觀年間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還首創殿試製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貢士於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另外,長安二年(702年),還“初設武舉”,擴大了選官範圍。

武則天選官範圍廣泛,不免有濫竽充數;但確實選拔了不少賢才,這些賢才不僅是當時加強武則天統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還是後來輔佐玄宗“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陸贄說:“(太后)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助。”

經濟上:

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武則天稱“天后”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為貫徹詔命,朝廷規定對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業生產是否發展作為重要標準,如果州縣官吏所在地區“田疇開闢,家有餘糧”者則予以獎賞;反之,如“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則加以懲罰。

武則天掌權以後,為了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又延攬農學家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此時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