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傳統繪畫題材漫談系列之七十七

琴棋書畫詩酒茶,這樣的風雅之事在傳統文化中具有一種人文上的象徵意義。而弈棋這樣一種活動,是這七件雅事之間唯一一個不可以獨自一人而玩的遊戲,其最初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三皇五帝時期,先秦典籍《世本》中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之說,也即“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從這也可看出弈棋這一遊戲帶有一種因材施教寓教於樂的意味,並久而久之演變成一種文人雅士之間那種一切盡在不言中的交流形式,故有著坐隱、手談等別緻的雅號,其內在意蘊也在歷史的沿革中越發豐富和生動,從而成為一種帶有儀式感並具有東方哲學意味的文化現象。

文人雅士的參與和熱捧,使弈棋這種活動一舉超越“術”的層面而進入“道”的境界,除了詩詞吟詠之外,這一題材的繪畫之作自然會在畫家的筆端呈現出來,不過早期的弈棋圖已經很難看見,出土於新疆的唐代無名畫家的《仕女弈棋圖》是這類題材存世作品中最早的。這幅作品具有濃厚的唐代仕女畫的風格,儘管只是一幅殘畫而全貌不可得見,但就畫面表現來看,這幅作品表現的是貴族婦女弈棋的場景,作品中人物神情雍容閒適,帶有唐代宮廷畫家周昉的風格,從這幅殘缺的畫作中可以領略到當時上層階級貴婦們的日常休閒生活場景,仕女的參與這種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唐代文化上開放的一面,而從畫中女子的神情來看,沒有那種箭弩拔張的緊張氛圍,這樣的弈棋活動有一種勝敗乃兵家常事的淡定,只是一種娛樂性遊戲,就像周昉、張萱筆下反映宮廷生活的美輪美奐的畫卷一樣,歲月靜好的氣息撲面而來。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唐 佚名 《仕女弈棋圖》


五代以來,弈棋圖這樣一個題材在反映上層人士以及文人雅士日常生活場景的繪畫中經常可見,這些構成了弈棋圖這一題材的主流畫面。在這些畫面之中,往往通過這樣日常弈棋場景的描繪,又因時因人被賦予不同的內涵,從而使這一題材在描述某類人的生存狀態方面具有一種隱喻和象徵的作用。比如南唐翰林圖畫院待詔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中,整個畫面描繪的兄弟之間親密無間的弈棋場景中,棋盤中棋子排列成一個北斗七星的形狀,正中對著南唐中主李璟,象徵著他在兄弟中至高無上的皇權地位。他創作的另一幅《明皇會棋圖》中則將這樣的象徵寓意進一步凸顯出來,畫面中除了唐明皇坐在棋盤面前,其餘的身份各異的七個人很顯然處在從屬地位,甚至與唐明皇弈棋的對手在畫面中都無法確定,這樣的一幅形式大於內容的畫作很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儘管描繪的是弈棋的場景,但作為真龍天子的皇帝世上哪有能夠與之匹敵的對弈者呢?除了這類政治寓意極度強烈的弈棋圖之外,反映文人雅士或者貴婦仕女的弈棋圖在畫面表達中更注重弈棋這一活動本身的文化寓意的闡釋,其內在涵義更契合這種活動本身的文化內涵,

比如宋代劉松年的《十八學士圖》、元代佚名的《荷庭對弈圖》、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圖》中弈棋場面等這類作品,畫面中對弈棋活動的描繪中,表達出一種高雅閒適的文化趣味,更原生態地呈現出古人在弈棋中所追尋的超越俗務羈絆的悠然自在的心境。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五代 周文矩 《重屏會棋圖卷》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五代 周文矩《明皇會棋圖》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宋 劉松年 《十八學士圖》(棋)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元 佚名 《荷庭對弈圖》(舊題 趙伯駒)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明 仇英 《漢宮春曉圖》(局部)


從弈棋圖這樣的一種題材來看,帶有宗教和神話色彩的這類作品在歷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表現範疇。這類弈棋圖中既含有對外來佛教文化一種懷柔融合意味的弈棋圖,同時也有著對本土道教文化成仙得道這類仙蹟傳說而演繹而成的弈棋圖。前者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可資證明,這類弈棋圖見證著佛教在漢化過程中的沿革遞進的過程,帶有漢文化特色的弈棋活動在各類經變圖中的出現,對推動佛教在中原地區的傳播具有一種的推動作用,正好也與弈棋這一活動在人文精神上的象徵意味不謀而合,從而成為一種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一個典型案例,比如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中的《弈棋圖》、《悉達多太子弈棋圖》以及宋代《維摩詰經變·對弈圖》等,這類佛教題材繪畫中弈棋場景的描繪,反映出文化交流中的這類融合的趨勢。而本土道教神仙文化中最典型的就是仙人弈棋圖這一題材,源自於南朝梁代任昉《述異記》中記錄的一則故事,據說晉代王質上山伐木時看到路邊幾個童子在下棋,他看了一會,起身時發現自己帶著的柴斧的木柄已經完全腐爛了,下山後發現早已滄海桑田,同時代的人已經不復在世。這樣的一個仙人下棋的故事很好地裝扮了世俗中人那種永恆的長生夢,於是這樣的仙人對弈的畫面成為弈棋圖這一題材中最璀璨的一個經典,比如1974年出土於遼代貴族墓中的《深山會棋圖》。這幅青綠設色的山水畫面看上去反映出高士隱逸林泉的雅緻,但其實更有一種引導死者昇天登仙這層含義,著才是這幅作品的最終的價值指向。而延續著這樣價值取向的作品由於其更富有一種世俗中喜聞樂見的成仙得道的美好寓意,故這類描繪仙人對弈的蓬萊仙境畫面成為弈棋圖中一個重要的熱門畫面組合,比如元代冷謙的《蓬萊仙弈圖卷》、明代仇英的《蓬萊仙弈圖》、明代尤求的《仙弈圖》、清代丁觀鵬的《爛柯仙蹟圖》等就是這類作品的典型。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五代 敦煌壁畫 《弈棋圖》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五代 敦煌壁畫《悉達多太子弈棋圖》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宋 敦煌壁畫《維摩詰經變·對弈圖》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遼 佚名 《深山會棋圖》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元 冷謙 《蓬萊仙弈圖卷》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明 仇英 《蓬萊仙弈圖》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明 尤求 《仙弈圖》(局部)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清 丁觀鵬 《爛柯仙蹟圖》


談到弈棋圖,還有以謝安東山捷報和商山四皓這兩類弈棋場景的畫面也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在明清時期更是屢見不鮮。前者描繪東晉時期謝安在淝水之戰中與友人下棋的場面,突出謝安胸有成竹處變不驚的運籌於帷幄之間的名帥風采和名士風範,比如明代尤求的《圍棋報捷圖》、清代蘇六朋的《東山報捷圖》等,就是通過弈棋的場面的刻畫來表達出這樣謝安的泰山崩於前我自巋然不動的淡定自若的神采。後者以漢代“四老安劉”的傳奇佳話為藍本,商山四皓這四位世外高人的出山,使一代梟雄劉邦不得不拋棄廢嫡立庶的想法,將皇位傳給了太子劉盈,並以一曲《鴻鵠歌》來表達自己無奈的滄桑心境。比如明代張路、謝時臣,清代黃慎等人這一題材的作品中,就是以弈棋的畫面來表達四位高人的那種在入世理想和出世情懷之間遊刃有餘的超然姿態。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明 尤求 《圍棋報捷圖》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清 蘇六朋 《東山報捷圖》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明 張路 《商山四皓》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明 謝時臣 《四皓圖》


弈棋圖|手談勝與俗人言,昭示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

清 黃慎《商山四皓圖》


此中無限興,唯怕俗人知。形形色色的弈棋圖,在各種不同的畫面構成和故事情節之中,無論是表達閒適自娛的雅興也好,還是詮釋成仙得道的思緒也好,其內在的核心要義就是那種超越世俗的精神嚮往和自我覺悟,這樣的一種價值維度才是弈棋圖這一題材的最終的人生觀照和命運對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