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鴻F教育研修


在唯我獨尊的世界裡教出體貼的好孩子!

現在很多家庭的父母都自以為是、說話粗魯、脾氣暴躁、只顧自己等,給孩子很不好的家庭影響。父母管教孩子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做對的事,而不是給父母發洩怒氣的機會。

現在的社會充滿以自我為中心的風氣,怎樣教孩子不受這種風氣的影響?來看看會使孩子變得唯我獨尊的三個陷阱。

1、給孩子太多稱讚:很多年輕人開始踏入社會,就覺得有很多東西都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儘管他們並沒有付出過什麼努力。還沒有進入工作狀態就想著升職,想著掙大錢,覺得自己很重要應該得到特別待遇。感覺自己很重要的心態其實跟孩子成長的背景有關,有些父母受一種流行理論影響,如果一點稱讚對孩子是好的,那麼更多的稱讚對孩子來說就更好了。於是,就算孩子沒有做過什麼值得稱讚的事,也會大讚特贊。這些父母覺得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秘訣就是:凡事都要稱讚,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好,而不是教孩子親手去做一些事,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用而獲得成就感。稱讚孩子是應該的,但是值得稱讚的時候要稱讚他,不要只是為了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好而稱讚他們。

2、給孩子太多保護:父母事無鉅細的為孩子做一切事,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行了。父母為孩子付出保護孩子是自然的事,但是過度大包大攬的為孩子做事情,就是讓他們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任何責任。這樣的孩子不知道人是可以在痛苦和失望中成長,挫折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要是親自解決自己的問題,也會更自信,更堅強。否則他們長大後會變得以自我中心,唯我獨尊,覺得父母和全世界都欠了他們什麼似的。

3、給孩子太多物質的東西:對年輕人的調查顯示,80%以上人的人生目標就是“要發財,掙大錢”,但是,一味的追求財富不會讓人感到滿足,並不怎麼快樂,反而比較容易抑鬱,焦慮以及精神上出問題。父母想要孩子高興,就買東西給孩子,但沒高興多久,孩子就想要更多東西了,用物質來滿足孩子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達到他們的要求。父母們,要想想自己對金錢和物質的態度,要分清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幫助孩子培養正確花錢的方式,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是節約什麼是浪費。用錢買東西來“麻醉”自己逃避問題絕對是沒有用的,要面對現實,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和方式引導孩子。


一樣的愛


在回答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是好的家庭教育之前,我們先弄清楚,家庭教育都有哪幾種方式,其實這個早就有研究成型的理論的。家庭教養方式分成四類:

1、專制型。即“高要求、低反應”型。這類父母會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而沒有意識到過高的要求,對孩子的個性是一種變相的扼殺。他們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饋,對孩子缺乏熱情和關愛,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不能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在這種專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對抗自卑焦慮,退縮依賴等不良的性格特徵。

2、溺愛型。即“低要求、高反應”型。因為父母過度的溺愛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這類父母對孩子充滿了無盡的期望和愛,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但他們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這些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依賴、任性、衝動、幼稚、自私,做事沒有恆心耐心。

3、忽視型。即“低要求、低反應”型。這裡父母不關心孩子的成長,他們不會對孩子提出要求和行為標準,對孩子冷漠,缺少對孩子的教育和愛。這類孩子自控力差,對一切都採取消極的態度,還會有其他不良的心理特徵。

4、權威型。有明確合理的要求,會為孩子設定一定的行為目標,對孩子的不合理的任性行為作出適當的限制,並監督孩子努力達到目標,同時他們並不缺乏父母應有的溫情,能主動關愛孩子,能夠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訴說,而且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勵孩子自我成長。這類父母施行“理性、嚴格、民主、關愛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這樣的教導之下,孩子會慢慢養成自信、獨立、合作、積極樂觀、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那麼可以看出“權威性”的教養方式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培養出一個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孩子,擁有很多美好的品質。具體案例可以參考明星黃磊和王菲對孩子的教養。王菲對竇靖童說過,你可以不乖,但不能學壞,這句話是對權威性教養的一個很好的解釋。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多查一查王菲和黃磊和孩子相處的小故事,體會一下他們的教養方式。




家庭教育菲菲說


❤️充滿愛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應該區別於“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父母“身教”大於“言傳”,希望孩子喜歡閱讀,家長自己先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希望孩子獨立性強,家長自己在日常中就不要替孩子事事包辦;想要孩子彬彬有禮,家長平時在生活溝通中要學會聆聽和尊重孩子。。。家庭教育不等同於學校教育,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需要家庭成員之間教養方式的一致性,規律性以及鼓勵原則而非打罵懲罰制度

2家庭教育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同,也就是“蘋果樹上結不成梨子”,不要總是把孩子跟別的孩子做比較,“恨鐵不成鋼”的思維轉換一下,您的孩子是鐵還是鋼?不要過分苛求孩子

3家庭教育應該提倡“正面管教”,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孩子動作慢,拖延症,孩子越催促越慢,如果家長總是嫌孩子是“慢羊羊🐑”,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和打擊,而且容易逃避責任屢教不改……更好的方法是,發現孩子某一個方面做得不好時,比如寫作業注意力不集中,家長首先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安靜的學習環境,在他注意力沒有轉移之前先鼓勵他,陪伴他克服問題,給他方法而非批評,假設成年人在單位裡工作中被指責,心情如何?

4家庭教育應該秉承“和善而堅定”原則,不懲罰不驕縱,設定邊界,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通過認知從而達到內心自覺遵守規範而非強迫孩子做他自己不認同的事

5家庭教育,不是強勢教育,而是應該多發現孩子的真實需求,理解孩子的“不可愛”行為背後在呼喚父母的關愛,觀察,發現,聆聽,支持,成為陪伴孩子成長的核心,讓孩子有一顆豐盛富足的心靈,堅毅勇敢的品格來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境和逆境,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情緒化和逃避



雲愛唱歌


我是瑞豐131,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們的探討,能夠幫到更多的人。

家庭教育方式多種多樣,我認為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父母在孩子的教育目的上是相通的,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才兼備,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之人;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的有滋有味。但卻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同,讓孩子千差萬別。

造成孩子千差萬別的原因很多。

不切和孩子實際,對孩子要求過高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是家長的一廂情願,孩子不會這樣去想,也很難這樣做,即便迫於父母壓力,擺出這種樣子,恐怕心裡也是牴觸。

更不能讓孩子來完成父母當年難以實現的夢想。一些父母自己沒有考上大學,於是寄希望於子女,千方百計來圓自己的夢。這也是不切合實際的。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

所以,父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得從孩子實際出發,依據孩子的年齡、興趣教育孩子。在這裡,父母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有句話說的好,身教勝於言傳。只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而自己依然故我,是很難讓孩子自律的。

再者,一定要有始有終,持之不懈。萬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高興了,孩子怎樣都成,不高興了要麼是風暴雷霆,要麼就是甩手掌櫃,這種率性而為的教育方式是最不能要的,它只能害了孩子。

最後,時刻發現孩子的長處加以引導,預見孩子的不良習慣,未雨綢繆,這樣孩子一定會向好的方面發展。

所以,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即使孩子將來極為普通,只要他生活的健康快樂!這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瑞豐131


我認為愛加正能量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以身作責,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如果尊老愛幼,文明禮貌,孩子也會是有愛,懂禮貌的孩子。父母如果溺愛孩子,不指點孩子的對錯,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你父母當作看不見,孩子會分不清對錯。

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


小冉的生活記錄


1、平等尊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要把孩子當附庸。

2、言傳身教。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他的榜樣。

3、態度統一。家庭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塑造教育環境。



幼教職場成長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實就是父母以身示範,潤物無聲。

父母主導的家庭關係和諧。包括夫妻之間和美,尊老愛幼,互幫互助。

父母勤奮上進。父母愉快的工作勞動,為了家庭生活,勤勤懇懇。

父母心底善良,心態良好。無論什麼情況,都能夠心存善念,都能夠有正面的人生態度和行為。

父母樂於助人,信守道德底線。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講道德,有底線。

父母堅強。在困難面前,在壓力面前,父母能夠堅強的生活。

父母不違紀違法,不踐踏道德規範,不破壞文明禮儀。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


校園微言


💯什麼是合理的家庭教育?

合理的教育是為合理的生活準備的;

合理的教育永遠都不會把生活和知識割裂開來;

合理的教育注重孩子成長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合理的教育是孩子未來輕鬆學習的保證;

合理的教育一定不會抱怨埋怨普遍存在的教育形式;

合理的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未來適應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環境;

合理的教育是被主平衡的教育;

合理的教育能夠帶給孩子健康完美的人格;

合理的教育能夠惠及到整個家庭生活心態的提升;

合理的教育是快樂和幸福的享受過程。


天津輔爾特教育劉志遠


好的家庭教育大概有以下幾項:

第一是父母親人品的示範作用!

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親的核心價值觀和品德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是父母親的人生理想的勵志示範作用!做一個有理想的人!

第三是同孩子的人格平等關係,也就是不能有霸權家長作風!以理服人,以德示人,大家都應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態度!

第四是要能夠總結成功與失敗經驗教訓!


綜改1


個人看來,好的家庭教育不在於經濟條件的多少,而在於性格,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個人只有擁有了好的性格,良好的品德,獨立的行為,自律的習慣,才會更加的優秀,才會更好地獨立思考,生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個家長都希望把好的東西留給孩子,真沒錯,但前提是,千萬不要打著為孩子好的口號去做傷害孩子的事。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影響對孩子最大。不要只想著改變孩子,也要努力提升自己,才能給孩子更好的影響教育。

大家都是做家長的,沒有人會不希望孩子過得更好。所以為了孩子,我們一起和孩子變得更優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