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北京卷的不是,其實只能說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說北京卷的不是,其實只能說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高考試卷的功能,第一是區分出學習好-中-差的學生,使優秀學生優先挑選大學;第二是要通過這個考試的學生能適應隨後的大學學習。事實已經證明,北京卷是可以完成這個功能的。

在分省錄取制度下,各省市用什麼試卷與別的省市無關,只要完成上述功能即可。

只有在全國統一大排隊錄取情況下才需要統一試卷。

攻擊試卷,本質是對錄取率不滿。是打錯目標。

2000年,教育部決定可以分省自主命題。2002年北京開始部分自主命題,全國先後16個省市自主命題。也就是說,自主命題與2001年山東學子狀告教育部無關,北京不可能因為幾個小孩上告立刻改試卷,因為改試卷是要提前三年公示的。

分省命題,討論一下試卷本來是正常的,尤其命題老師們可能更是經常互相借鑑。

但是現在,網上更多的是指責北京卷簡單,潛臺詞是北京學生水平差,不適合上相應的大學。而且這種攻擊十分陰險,因為它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沒有客觀標準,全是主觀性體驗,全部是不知來自何方的個例,然而也有人舉出反例,就是衡水江蘇山東學生在京高考也沒考出高分。我認為這實際上是把對名額分配的不滿轉化為地域攻擊。

說北京卷的不是,其實只能說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然而事實上,經過北京教育體系考核選拔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能適應各自層次院校的。

有些人調侃,你北京人來XX省考考試試。這完全是廢話。誰高考結束後還有心情做卷子。在當前分省命題政策下,各省大綱和命題風格都不一樣,三年備戰內容不同,讓別人考你的卷子有什麼意義?還有部分人死乞白賴要統一試卷根本不是為了什麼公平,只不過是滿足其想看看北京學生同卷下能考多少分,然而在分省錄取下毫無意義。

談到錄取率,都說北京錄取率高,那我想問一下,高了多少?按比例多拿了多少名額?似乎沒有一個人願意回答。某些人總是說北京清北錄取率是某某省多少多少倍,那麼是不是應該先問問,你這個省應該拿多少。以清北合計6700總數,河南按戶籍人口比例應拿450,實際已經400+。河北應拿約340,河北自己報道(各中學相加)是370。浙江應拿250,實際400。在怒斥之前,請諸君先算一算,按自己省區戶籍人口比例,再按北京教育部工信部部屬各高校招生人數,自己是否拿到了應該拿的那部分,如果差,還差多少?如果有人認為應該按考生比例分配,那麼我告訴你,如果按照北京戶籍人口與考生之比,全國考生應該是600萬而不是現在的1000萬。

說北京卷的不是,其實只能說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北京高考的難度,我們大多數人心裡是有b數的。但是簡單的重點並不是北京捲上,而是在於錄取率上。我現在就讀於哈工大,當時考了660,北京市高考排名是2500。而我們那年7萬考生,我就是3%的水平。而我們班同學是山東考來的,他山東省排名1000。我忘了他說他們那年多少人了,但是起碼也有40萬,這麼一算,他是0.2%的水平。而0.2%的水平,在北京市就是前140名,按清北一年合起來招200多人來算,他在北京考那就是北大清華的料(我那年北大695清華694)。山東是考高大省,這是最極端的情況。另外的一些同學,遼寧,陝西,湖南,他們的全省排名最多也就是1%。這就可以體現出高考的差距。(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北大清華新生裡招7%的本地人就被噴,其他985哪個不是20%以上的本地生的,在上海考上覆交可比在北京上北大清華簡單多了)

說北京卷的不是,其實只能說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但是這隻能說明是選拔難度確實有區別,北京選拔人簡單,這我承認。但是你說400分上清華,那這些考了六百六七十還跑到外地求學的北京學生都是傻子嗎?你們覺得北京是所謂“快樂教育”,我不知道你們怎麼得出這種結論的。你們早7點上課我們也早7點上課,你們晚11點下晚自習我們也晚11點下晚自習,你們一月休4天,我們一週也就休1天,你們作業成山,我們也沒見少啊,你們寒暑假補課,我們臘月29也在上課。就拿我自己來說,高中三年的學習材料堆起來,1米高一摞,一共摞了3堆。有一部紀錄片,名字我忘了,內容就是北京學生和外地學生的對比,產生了極大的謠言。外地學校他們選的毛坦廠,北京學校他們選的北大附中。以此來說明北京學生高中就是玩。這不是搞笑嗎,北大附中是全北京唯一一個這麼幹的。2012年從深圳來了個校長,把北大附改革改成那樣子了,結果就是北大附中的高考成績從2010年的北京市第4掉到了2015年的北京市第15。但是他們中考的招生線沒怎麼變哦,這就排除了生源質量下降這個可能性。這說明你在北京快樂教育,照樣也得完蛋。北京只有北大附一家高中這麼胡搞,外地的學校大部分也沒有毛坦廠那麼累。


說北京卷的不是,其實只能說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我還是想澄清一下北京卷難度的問題。北京卷的英語和語文,難度相比於其他省是不低的。英語我們高中的時候是找全國各地的閱讀和完形填空練的,可以感覺到,別的地方的英語是要比北京簡單的,不論是在詞彙量,還是文章題材,問題內容,都差點意思。還有地方連聽力都不考,那可以說難度就不在一個級別上了。還有不服北京英語難的,你上大學看看北京生源的英語水平,就全明白了。當不少的學生還在為過四級發愁時,北京生源基本可以做到裸考一遍過。就拿我說,我第一次考四級就過了,613分,六級也一遍過596分,而且都是裸考的,一點單詞沒背,也沒做一道練習題。

北京的語文也不簡單。他難不是難在題上,而是在積累上。古文,字音字形,這些與全國都一樣的。但是他最絕的是,他會考所謂的語文積累。現在貌似有了範圍了(也就幾十本小說吧),我們當時連範圍都沒有,那真的是頭大。就拿我們那年來說,我們150字的小作文要求你默寫四大名著中隨便一章的名稱。你寫不出來?那不好意思沒辦法。(我小時候喜歡讀三國演義,就真的就寫出了一個: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偶魏都督喪膽)北京的作文也是不同的,北京的作文是看思想的,如果還像有的地方一樣往作文上堆名人名言和華麗的詞藻,更甚者去套什麼模板,走什麼套路,不被倒扣分就不錯了(套模板必扣分,且沒有可能上40分),因為他們閱卷的就煩這個。他要的就是,用通俗樸實的語言,講出震撼人心的觀點或者故事。

北京的數理化生簡單,這個我是承認的。不過有一點,北京卷是真正的會者不難,難者不會。題就突出一個"怪"字。他從不去考計算量,做北京卷,如果你發現出現了大規模繁瑣計算,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做錯了。但是題型非常怪異。出來的題型,往往都是你見所未見的。北京的圓錐曲線連續很多年沒考過韋達定理,而很多地方的卷子凡圓錐曲線必韋達定理(知道韋達定理是常用知識,初中學的韋達定理當然是常用知識,就是因為是常用知識才不考,大家都會,練爛了,考它還有什麼意義?我們老師的說法就是你完全不會圓錐曲線,你把韋達定理往那一列都能拿4分。不應該是這樣的。就是因為韋達定理被認為是所謂重點知識,才要連著三年考其他的,讓你圓錐曲線不會就是拿不了分,讓你死套韋達定理就是做不出來)。還有幾次導數題,題目裡給的函數求導後無0解,這就叫怪題。導致很多用外地題練的人一上高三就吃癟。物理考了好幾年的微積分為本質的東西,還考過氣壓的本質(不是重力),電阻的本質,並且要你計算證明。這就是北京卷的特點。但是整體卷子的難度,是毋庸置疑要低的。

隨便搜一套北京高考數學的最後一道題試試,數論知識課本里面幾乎沒有涉及,考的就只有思維和論證能力。

說北京卷的不是,其實只能說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物理的最後一題,基本上都是從本質上來證明已知的定律或者類比推理出另一個定律,比如說:由磁生電類比電生磁,證明動量定理等。從本質上來證明就像要你證明1+1=2,看似簡單卻無從下手。

化學的有機推斷和實驗探究,很多時候都是現場學習綜合之前已學知識答題,甚至會出現實驗現象和課本知識“相悖”,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對課本知識的深度理解而不是依賴於簡單的記憶結論。

生物的實驗大題基本都是從最新的論文裡面摘擷出來的,十分符合現代生物科技的發展,不拘泥於課本上落後十多年的實驗,也會有顛覆“傳統觀念”的實驗現象或結論,例如:細胞壁裡面有蛋白質等。但仍重視基本原理的應用,要求學生有嚴密的實驗思想和完整的思維邏輯鏈條,能從始至終完整地說明某一現象的產生或作用機理,並且能夠進行評價、與創新設計。考察的時候又不是直接明顯地表示出來,而是融匯於整個實驗流程、分析、設計與評價。

我們承認北京的高考題的確在已學知識的應用(套路和計算)上沒有太大難度,但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評價、設計和論證實踐能力,重視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探究和創新精神,致力於塑造把握核心規律開拓者而非掌玩“老規矩”的套路者。

說北京卷的不是,其實只能說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最後,作為一位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普通教師,在這裡友情提示,如果你想知道高考考什麼,多做做北京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