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人遭遇疫情還能吃飽穿暖嗎

如果古人遭遇疫情還能吃飽穿暖嗎

2020年遭遇百年以來最危險、最嚴重的疫情,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全世界都在面臨與新冠肺炎的鬥爭。有個段子形象地說明了疫情肆虐的景象“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上半場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回頭一看,歐美國家又投入到下半場戰鬥中,正處於白熱化狀態”。段子毫不誇張,事實卻是如此。中國有個意大利華僑,1月份回到中國,趕上了疫情大爆發,出於避險心理,2月中旬,在意大利關閉中國航班的前一天趕回意大利,可是,慶幸的喜悅還沒有散去,新冠肺炎在意大利大爆發了。這個華僑不知道是哭是笑、是喜是悲,總之,疫情爆發的關鍵點他一個不少地踏上了,好在結局是理想的,他沒有傳染肺炎,仍然健康地生活。

在科技水平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即便是連續遭遇疫情仍能夠倖免遭難,意大利華僑事件如果發生在2千年前的古代,會怎麼樣呢?我們是否可以腦洞大開,讓新冠肺炎疫情穿越到2千年前的東漢時期,想象一下會發生什麼事情。

如果古人遭遇疫情還能吃飽穿暖嗎

張仲景都很熟悉吧。那是中醫的醫聖。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未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盪的時代。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外戚與宦官相互爭鬥殘殺的“黨錮之禍”。軍閥、豪強也為爭霸中原而大動干戈,農民起義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一時裡戰亂頻仍,百姓為避戰亂而相繼逃亡,流離失所者不下數百萬。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及洛陽地區百萬居民西遷長安,洛陽所有宮殿、民房都被焚燬,方圓二百里內盡為焦土,百姓死於流離途中者不可勝數。

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其中尤以東漢靈帝(公元168一188年)時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幾次的傳染病流行規模最大。張仲景的家族本來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餘人。自從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於傷寒者竟佔十分之七。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他痛恨統治者的腐敗,將百姓推入水深火熱之中。對此,張仲景痛下決心,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一定要制服傷寒症這個瘟神。

張仲景行醫遊歷各地,親眼目睹了各種疫病流行對百姓造成的嚴重後果,也藉此將自己多年對傷寒症的研究付諸實踐,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經驗,充實和提高了理性認識。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終於寫成了一部名為《傷寒雜病論》的不朽之作。這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又一部最有影響的光輝醫學典籍。

再回到現實社會做個比較吧。張仲景家族作為中醫世家,十多年的流行病竟奪去了家族三分之二的人口,其他普通百姓死去多少可想而知嘍。今年的新冠肺炎暴虐程度比2千年前的傷寒不知道厲害多少倍,在舉國隔離的日子裡,沒有出現生活物質短缺,基本的衣食住行樣樣滿足,新冠病人應收應治。想想張仲景時代,古人經常遭受顛沛流離之苦,缺吃少穿,居無定所,遭受流行病的侵虐,真個是唯有群體免疫才能消滅傳染源,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如果古人遭遇疫情還能吃飽穿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