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鄒高翔

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今年的黨建主題教育活動,實地學習的地方,我們一番商議,定在了東莞大嶺山鎮的東江縱隊紀念館和松山湖光大WE谷產業園。一老一新,對比起來更有心得。實地學習,客觀上也是郊遊,這兩個地方風光都不錯。

早上從廣州出發,自駕出行,經廣河高速、珠三角環線高速,一個多小時即達光大WE谷產業園。珠三角交通越來越發達,有多條高速可到。這個考察點,由本報東莞站站長李平聯繫。十多年前我在東莞站短暫呆過,李平還是一線記者,如今已成長為一方諸侯。

產業園領導熱情接待,詳細介紹。該園由廣東光大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打造,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85個市級創新項目之一,培育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主導產業。已引進近300家優質企業,包括中軟國際、軟通動力、易寶軟件、華微軟件、辰達電器、找大狀、艾斯迪新材料、峰谷科技等,更有美籍華裔科學家、“前射流之父”江山博士領銜的世界先進項目。

身處此地,藍天白雲如洗,頓感空氣清新。產業園領導說:“我們這裡年輕人很多,不羨慕廣州深圳大城市呢!”產業園內刊主編陪同,一個小夥子,一臉陽光。怪不得媒體人去內刊的多,幸福指數高呀。

產業園是松山湖片區的縮影。這個湖原本是一座水庫,東莞將大嶺山、寮步、大朗三個鎮靠近湖的地帶及湖區重新組合,設立松山湖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華為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入駐,讓這塊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揚名世界的創新高地。離開產業園的路上,看到了華為大樓,沒多久在這裡發佈了“鴻蒙”操作系統。又看到了松山湖水面,平靜如鏡,一片湛藍,林木環繞。高新科技的不斷突破,與自然景觀的原生保留,實現了和諧組合。


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松山湖到東縱紀念館僅十餘公里,片刻即到,街景畫風迥異。東莞鎮街經濟實力排名,松山湖開發區為第一梯隊,大嶺山為第三梯隊,在馬路兩邊還可見到汽修檔、大排檔、雜貨店,彷彿來到城鄉結合部。東莞富可敵省,第三梯隊的大嶺山也是全國千強鎮,傢俱製造為龍頭產業,是中國傢俱出口第一鎮。

紀念館建在大王嶺村一座山頭,拾級而上,依次參觀了七個展廳。東江縱隊在抗戰時由中共領導成立,遍佈東江流域,在東莞、深圳、惠州有三處同名紀念館,也是紅色史蹟的一道特殊風景線。大嶺山抗日根據地是東江縱隊發祥地和重要活動地之一,是東江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醫務所、中山書院、大嶺山抗日民主政權連平聯鄉辦事處九處文物舊址。

東江縱隊名聲最大的動作,是“省港大營救”。1942年年初開始,突破日偽封鎖線,把800多位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及家屬從香港轉運到東江根據地,再送往北方。他們中有: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丁玲、戈寶權。營救行動歷時半年,沒開一槍,沒傷一人,以上上策的方式完成了任務,被稱為一大奇蹟。香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還營救了八名美軍飛行員,一百餘名英國、蘇聯、印度的友人,堪稱“國際大營救”,充分體現了組織能力和群眾基礎。

真刀真槍的戰鬥,東江縱隊表現如何?我在百花洞戰鬥的介紹前,看得格外仔細。1941年6月11日,600餘名日偽軍偷襲大嶺山百花洞村,情報已被我游擊隊偵悉,進入伏擊圈。抗日軍民奮勇殺敵,村民紛紛拿起鋤頭扁擔參戰。經過兩天一夜的戰鬥,擊斃日軍大隊長長瀨,擊斃擊傷50餘人,繳獲彈藥輜重一大批。廣州日軍首腦哀嘆:“這是進攻華南以來最丟臉的一仗。”自然,這也是對“遊而不擊”論的打臉。

反映東江縱隊的歷程,1994年拍攝有電視劇《東江縱隊》,今年又再次拍攝同名電視劇。2017年上映許鞍華執導,周迅、彭于晏霍建華主演的電影《明月幾時有》,以東縱營救文化名人為背景,展現日據時期的香港。延續了許鞍華的一貫風格,角度很新穎,敘事很文藝,雖然還有梁家輝、蔣雯麗、郭濤等大腕加盟,票房仍然慘淡。不過,對於東縱歷史有所瞭解者,真心值得一看。

紀念館距百花洞村有三公里,在樓頂可以遠眺,當年在這裡能夠聽到戰鬥的槍炮聲。東江縱隊白手起家,也曾遭到重創,到抗戰勝利時發展成一萬多人的雄壯之師。1945年,朱德在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東江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瓊崖縱隊,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東江縱隊遠離中央,面臨日、偽、頑三重壓力,沿海地區迴旋餘地小,生存下來就是勝利,發展壯大更是奇蹟。

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前不久香港有條新聞。一位90歲的羅志萍阿婆,坐著輪椅,參加升國旗儀式,國歌響起,站起來莊嚴注視。香港反對派議員郭家麟竟稱她是“神打上身”。羅阿婆是香港淪陷時,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老戰士,年事已高,身板還硬朗,站一會兒是沒問題的。

記者就此事採訪她,她怒斥郭家麟“人人都應尊重國歌,我們老戰士聯誼會有這個活動,我們當然要參加。反對派這樣做就是不尊重我們老戰士,不尊重我們中國人民。起身唱國歌,人人都可以唱,他們反對我們,不同意我們,他們就不是中國人!”

羅阿婆這番話義正辭嚴,大快人心,令反對派“踢館踢到鐵板上”。想那姓郭的自視甚高,卻是欠缺教養,信口雌黃,還得讓老人家教做人。東江縱隊老戰士的風采,在羅阿婆歷經滄桑的臉上重現。正是這種不懼生死、攻艱克難的東縱精神,讓松山湖、大嶺山,變成了老戰士奮鬥所期的模樣。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日寇,當然有底氣把現今的跳樑小醜,當成孫子一樣教訓。

在紀念館門前的雕像前,我彷彿看到身穿藍衫、頭戴竹笠的大腳板客家女子迎面走來。那時候她們是戰士,現在仍然是。

本文寫於2019年8月

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在東縱紀念館,想到那位香港九旬阿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