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比跨越階層追女神,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愛有附加條件

引言: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菲茨傑拉德創作於20世紀20年代的一部小說,描寫的內容也是發生在20年代的紐約的故事。歷史上這個階段屬於一戰結束後,美國作為中立國既無戰爭損失又無人民傷亡,還憑藉第一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橫財。這時期的美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國內湧現出大量的暴發戶。暴發戶是與傳統的富有貴族階層完全不同的另一類人,我們所熟知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蓋茨比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通過不良手段獲得了大量財富,躋身上流社會,一度靠近以前心目中女神,並祈求獲得芳心。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蓋茨比的夢想就像1929年前的繁榮美國一樣,虛幻,易碎。

蓋茨比跨越階層追女神,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愛有附加條件

《了不起的蓋茨比》海報

平民家庭的蓋茨比通過販賣私酒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後,無論是金錢使用途徑還是居住環境上都在向貴族們靠攏,他在長島居住,夜夜笙歌,揮金如土,往來賓客盡是中層以上人士或者明星之類。表面他是一個受歡迎的人,然而實際上蓋茨比始終無法融入真正的貴族們那個圈子。他就像那時的繁榮美國一樣,充滿了金錢,到處都是夢想實現的味道,然而並沒有接近社會的本質,沒有改變一切。

01

蓋茨比通過販賣私酒躋身暴發戶;美國社會呈現精神空虛的“紙醉金迷”

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在1922年開始動筆,出版於1925年,作者菲茨傑拉德本人正是經歷了那大蕭條前短暫的繁榮時代,才寫下書中種種繁華場景,並且敏銳的感覺到了那表面的繁榮是一種不切合實際的假象。

一戰發生在1914年-1918年間,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帝國主義化階段,也是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從而引發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產生的後果,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資源,在歐洲、亞洲、非洲等地爆發的一場世界級戰爭。美國處在遙遠的美洲,不但沒有受到戰爭的傷害,反而通過軍事輸送和技能提供大發戰爭財。

蓋茨比是參軍時認識了心目中女神黛西的,還未來得及上戰場的他在戰後回到了美國。並且由於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多方面原因,最終促使他成為了一個暴發戶。之所以他能夠在短暫的時間內一躍成為有錢人,正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為他創造的機遇和條件。雖然書中沒有明確說,只是隱晦提到藥房生意,實質上這就是販賣私酒活動。當時的美國憲法是明令禁止釀造和販賣酒類的,因為當時的說法是"酒是犯罪的根源",為了減少暴力和犯罪開始實施禁酒令。然而愛喝酒的人永遠都有,無論是上流社會開酒會,開party,還是普通人民日常宴飲,酒的需求都是很大的。蓋茨比販賣私酒是當時的真實社會現象,而且不止他一個人私自販酒。書中明確說了幫助他走上販酒道路的是一個猶太黑幫老大,他們將烈酒偽裝成酒精通過藥房出售,以此牟取暴利。蓋茨比一直對外宣稱經營藥房,實際上就是販賣私酒。

蓋茨比跨越階層追女神,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愛有附加條件

蓋茨比販賣私酒,成功變有錢人

蓋茨比成功的這個階段正是美國經濟蓬勃發展時期,工業文明迅速取代農業文明,別的地區如亞洲國家還處於改革階段,美國卻已然進化成了現代化社會。隨處可見的工廠,汽車修理廠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這是因為政府"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無論是傳統的交通、礦業、建築業還是新興的地產股票金融業,都獲得了長足進步,整個國家都在生機勃勃發展之中一片形勢大好。

這是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發展使得人們的精神世界也發生著改變。傳統的宗教教義和清教徒們的道德教條漸漸被人們拋諸腦後,人們開始迷戀(尤其是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的放縱與虛幻無邊的狂歡。這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是一個虛榮之風盛行的社會,是一個自私自利精神空虛的社會。到處充滿著享樂主義的風氣,人們都在追求浪漫而奢華的生活,這些浮華表象的背後卻是無盡的空虛,還有精神支柱的無可附依。不光是繁華迷眼,不斷的膨脹的慾望使得生活漸漸失去秩序感,社會各處都充滿混亂的情景,人們身上出現物質上升與靈魂墮落同時發生的現象。

02

蓋茨比無法融入真正上流階層;貴族“優越感”背後折射的是現實社會

蓋茨比買在長島的房子是西區,與黛西和其老公湯姆所代表的的貴族居住的區域隔著一條河。書中明確表示出西區是新貴的聚集地,而東區是舊貴族的居住地。地域的劃分說明即使底層人成為有錢人,卻無法受到舊貴族的接納與尊重。無論他們成為有錢人的手段是什麼,貴族們是很鄙視和看不起這些暴發戶的,無論財富的多少,他們更看重的是出身,出身才能代表他們內心的地位。

蓋茨比跨越階層追女神,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愛有附加條件

黛西和蓋茨比代表的社會階層的房子對比

蓋茨比是靠走私酒類做非法買賣發家的,當時這樣的人並不少,即使在今天看來這樣的"有錢人"也不見得多光彩,更不用說1920年代的美國了。號稱是自由的國度,充滿了"美國夢"的號召力量,實際上階層觀念根深蒂固,甚至還有宗教影響。有些地方至今仍然存在嚴重的階層歧視文化,還有愚昧封閉的教旨教條主義,特別是美國南部地區。

在當時的美國,社會階級表面是以財富來劃分的,實際則是由出身和家族來劃分的,政客和最早來到殖民地的貴族後裔們一直都是社會的上流階層,後來崛起的暴發戶一直徘徊在上流的門外。正像蓋茨比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出身時編造的牛津學歷謊言一樣,真正的貴族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端倪,只是貴族們自持的傲慢使得他們並不屑於去揭發這些可笑的謊言罷了。

社會結構在逐漸變化之中,階級矛盾卻永遠存在。結合當時美國社會來看,殖民地時期的歐洲貴族遺留下來的上流社會等級觀念依然深入骨髓。上流社會就像蓋茨比追尋的那束綠光,永遠觸手可及,永遠無法擁抱。金錢會讓他富有,並不能讓他真正的進入上流社會,綠光時時在眼前閃爍,最終無法企及。社會的階層是固定的,老派的貴族們雖然看上去一派祥和,但是心裡是鄙視這些突然富起來的有錢人的。他們一面持有自身的優越感,一面對新貴的崛起有著自己擔憂;一面虛偽乏味精神空虛,一面害怕改變沉溺於毀滅之中。

03

蓋茨比追愛美夢破裂;美國“喧囂時代”的美夢終成泡影

我們從作者在小說裡的敘述中能夠感覺到他的隱隱不安,這些終日喧囂的尋歡作樂更像是末日前的狂歡一般。就像蓋茨比無法擁有黛西一樣,美國的"喧囂時代"很快就結束了,美國夢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泡沫。

1920到1929年之間這一時期被稱為美國的"喧囂時代"。社會的表面繁榮矇蔽了人們,資本家的高額貸款與底層人民的窮苦形成鮮明對比。繁華的不堪一擊使美國社會迅速進入了經濟大蕭條時期,直接影響了美國整個社會乃至經濟的各個方面。究其原因,是當時政府所謂的"自由放任"經濟思想所致,瘋狂的投資與借貸使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資本家盲目擴大,貧富差距加劇,消費過度膨脹,虛假繁榮掩蓋了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本質。

蓋茨比的美夢沒有成真,黛西表面上似乎接受了他,但是在不小心撞死了丈夫的情婦之後,任由丈夫誣陷蓋茨比殺死情婦。並且這一不實消息直接導致了蓋茨比的死亡,而那個時候,蓋茨比還在自家陽臺等待著自己心目中女神的到來,不曾想來到的卻是那個情婦的老公的刺殺。

蓋茨比跨越階層追女神,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愛有附加條件

黛西對待蓋茨比“表面”愛情

新興的暴發戶沒有被老舊的權貴接納,平民階層的小夥子即使發達了也沒有得到自己女神的青睞,同時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也沒有改變原有的生產關係,反而更加激化了整個社會的矛盾。權力和金錢仍舊在少數人的手中,人生危機導致蓋茨比死亡,社會危機導致民眾生活無著落,無論是哪一種危機,暴發戶和底層人民都是犧牲品,而貴族們永遠不會受到影響。

財富和社會地位同等重要,這是虛榮的心態,也是正常的社會現實。外部世界越繁華,內心世界越空虛;社會在無政府主義下經濟越發達,實際隱藏的社會不安因素就越多。內心世界無法改變外部享樂主義的軀殼,社會不安因素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暴發戶擁有的財富不是穩定的,也不能代表他的社會地位,更無法與黛西的老公佈坎南這種真正的貴族們相提並論。同樣的,繁榮世界裡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生產資料私有化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經濟崩潰成為了必然。

總結:

"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菲茨傑拉德這樣描述著"爵士時代"。大多數美國人切實的感受到一戰為他們帶來的物質上的好處時,更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熱情在歌舞昇平之中放肆的追逐財富與享樂。同時,他們也是迷惘的一代,這個時候的美國人,找不到新的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不知道該信仰什麼,表面上的瘋狂消費似乎融入了社會變革之中,實際上心理卻沒有歸屬,在巨大的危機面前美國夢逐漸成為夢幻的泡影。也可以說是金錢至上的消費文化使美國人失去了前進的動力,社會被腐蝕了,時代精神的走向發生了畸變,作者表達出一種對社會的焦慮感。"美國夢"的傳奇在消失,經濟大蕭條即將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