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務院元老部長張志潭墓誌銘

張志潭(1884-1935),字遠伯,號篆父先生,直隸豐潤縣大齊坨村人,安徽蕪湖道道員、二品頂戴張佩緒(1850-1899)長子,晚清名臣張佩綸侄子,兩江總督張人駿堂弟,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堂伯父,中華民國中央秘書長、陸軍部次長、內務總長、交通總長、陸軍中將。

中華民國國務院元老部長張志潭墓誌銘

張志潭


張志潭簽發的獎狀

張愛玲稱張志潭為十一爺,小時候,經常去張志潭家。張愛玲在《小團圓》裡寫到:本地的近親只有這兩家堂伯父,另一家闊,在傭人口中只稱為“新房子”。新蓋的一所大洋房,裡外一色乳黃粉牆,一律白漆傢俱,每間房裡燈罩上都垂著一圈碧玻璃珠穗。盛家這一支家族觀念特別重,不但兩兄弟照大排行稱十一爺十三爺,連姨奶奶們都是大排行,大姨奶奶是十一爺的,二姨奶奶三姨奶奶是十三爺的。依次排列到九姨奶奶“全”姨奶奶,繞得人頭暈眼花。十一爺在北洋政府做總長。韓媽帶了九莉姐弟去了,總是在二樓大客廳裡獨坐,韓媽站在後面靠在他們椅背上,一等兩個鐘頭。隔些時韓媽從桌上的高腳玻璃碟子裡拈一塊櫻花糖,剝給他們吃。

張志潭舊居

張志潭墓

張志潭墓誌銘

邑人劉重輝撰文。

邑人泊齋主人敬書。

君姓張氏,諱志潭,字遠伯,世為直隸豐潤縣大齊坨人。祖印塘,嘉慶己卯舉人,皇清誥授通奉大夫、安徽按察使司按察使。父佩緒,監生,二品頂戴、安徽蕪湖關道尹。皆清廷股肱之臣也。

君自幼穎慧,博讀墳典,工於書法,尤精隸篆。光緒癸卯中舉,遂棄學從仕。初任陸軍部候補郎中、郎中。光緒三十三年九月,新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以“才識優長,留心政治,或志行堅卓,學有本原”,請旨調往黑龍江省使用。民國二年十二月,任政治會議議員。三年六月,擢任綏遠道尹。四年三月,被授予上大夫銜。五年四月,擢任國務院秘書廳幫辦。六年元月,升任國務院內務部次長兼督辦京都市政事宜,並授予二等文虎章。六月,張勳復辟,遜帝賜君為民政部右侍郎。同日,段祺瑞組建討逆軍,自任總司令,以君為秘書長。半月討逆成功,段任國務院總理,君為國務院秘書長兼參戰事務處機要處長,十一月,閣倒請辭。七年二月,段君復職,又命君為國務院秘書長兼督辦參戰事務處機要處處長,外交委員會委員,公府財政委員會委員。八年元月,兼任陸軍部次長,中將軍銜。九年七月,升任靳雲鵬內閣署國務院內務總長兼督辦京都巿政事宜,並晉給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十年四月,改任顏惠慶內閣交通總長,十一月閣倒請辭。十二年,任國內公債局局長兼任財政整理委員會副會長

十五年四月,復任顏內閣交通總長。十六年元月,因中風請辭,退隱津門,書畫自娛。二十一年元月,被國民政府聘為國難會議會員。二十二年四月,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

君生於光緒甲申年十月初十日戊子吉時,卒於民國二十四年八月十九日亥時,享年五十有二。配江西新建夏氏,署湖南按察使、候補道夏獻銘之女;夏氏生於光緒十年,卒於民國二十六年,生子三:允傒、允伊、允侃,女一允倩;繼配蘇州袁氏絢素,生於光緒二十九年,卒於公元一九八八年,生子二:允何、允任;繼配山東鄒縣劉氏勤書,卒於公元一九九七年,生子三:允候、允倬、允什,女一允葆。子俱顯達,女嫁豪門。以民國某年某月某日葬於三神莊之新塋。

銘曰:

巍巍御帶,吾邑祖脈。濤濤浭水,潤澤豐美。弱冠仕清,績紹縑緗。壯宦民國,勳銘竹帛。國難未靖,鶴馭西行。歿葬於鄉,陪侍親塋。惟此吉穴,庇廕子孫,簪纓奕世,蘭桂馨榮。貞珉可泐,千載以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