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什們害怕冷嘲熱諷

想談談電影《美麗心靈》中的納什和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應思聰。

納什,性格孤僻,一個不善於交際的書呆子。他是一個很孤獨的人,除了自己的研究,生活中沒有其他的娛樂,沒有朋友,沒有親人。當很多同學都已完成畢業論文而他尚無進展時,當同學們因其刻板、僵硬、不自然的行為嘲笑他時,強烈的孤獨以及巨大的壓力使得他產生幻想,他幻想出來的人能夠給予他在生活中缺失卻又渴望得到的,如查爾斯代表著理解、鼓勵、幫助他的知心朋友,小女孩代表著無憂無慮,不需要承受各種壓力的童年,帕徹代表著事業的成功。這些人,出現在生活中,無法辨別真假。

納什們害怕冷嘲熱諷

《美麗心靈》納什

應思聰,一名有才華的年輕導演,曾經是得獎新銳導演。他時常感到被監視,會有妄想和幻聽,這些幻聽來源於三個真實存在於他生活的人——他媽媽、他女朋友、電影監製(相當於上級),他媽媽在他小時候遺棄他,說他是拖油瓶,他女朋友在他服兵役期間自殺,電影監製否認他的能力,否定、嫌棄的聲音常縈繞在他耳邊,無法擺脫。

納什們害怕冷嘲熱諷

《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思聰(左一)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渴望以及壓力,他們身邊的人也沒有意識到。

能夠鼓勵、幫助自己的朋友、無憂無慮的童年、事業的成功,納什是渴望得到或者享受這些東西的,但是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渴望,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在真實生活中獲得這些東西。他身邊的同學,也沒有意識到他的狀態而及時給予鼓勵、幫助。默默生長,到了人所不能承受的極端,幻想便幻化為生活中的人了。

而應思聰,從小就被自己親近的媽媽嫌棄、否認,後來,有了願意愛自己、陪伴自己的人,卻自殺離開了;在自己鍾愛的事業上又遭到別人的否定,朋友、親人都沒有意識到他內心積壓的苦,慢慢地,妄想、幻聽來了。

納什們害怕冷嘲熱諷

兩人存在著很多相似的地方,鍾情於某項事業,不善於交際,常受到外界的否定,想獲得別人的認可。他們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不善於交際,沒有意識到要在生活中尋找釋放的出口,他們的壓力積累,而他們身邊的人沒有意識到他們所處的狀態。

雖然這是發生在兩個如天才般的人物身上,但這並非天才才有的問題,在現代,經濟發展快,科技更新快,周遭環境變化快,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即使有眾多的物質享受,有各式各樣的娛樂消遣,無形的難以傾吐的壓力散佈在貌似和諧愉悅的空氣中。相較於與家人、朋友溝通,很多人選擇了把自己的思緒埋葬在網絡上各種喧囂裡。人們留給自己的時間,讓自己靜下來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願意慢下來感受他人所感的人也越來越少。

納什們害怕冷嘲熱諷

於普通人,“無意識”是需要警惕的。我們需要停下手頭的工作好好想一想,我們面臨著什麼,我們需要如何釋放壓力,我們需要什麼,我們內心渴望什麼,我們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去獲得這些。

而很多時候,我們也是作為他人身邊的別人存在的,也許我們能為他人做些什麼。

片中納什在輸掉棋局時,疑惑、不安,在起身時打翻棋盤,同時被絆倒在地,爬起來踉踉蹌蹌地離開了人群。身後傳來的是嘲笑聲。

又如電影《超脫》內的梅瑞德恩,她在攝影繪畫方面很有天賦,但是她的父親對其髮型、身形、繪畫內容有著諸多的嘲諷,她的同學也時常嘲笑她的肥胖,那些冷漠的聲音時常縈繞在她耳邊,讓她無法掙脫。即使亨利盡己所能安慰她,她還是自殺了。當那些冷嘲熱諷長久積壓在心裡,即使得到亨利的一時安慰,她也無法全部釋放,也許不是自殺,是進行冷嘲熱諷的父親與同學的謀殺。

納什們害怕冷嘲熱諷

《超脫》梅瑞德恩

在我們生活中也存在無法融入群體、在群體裡不被理解而自身壓力很大的人,但他們不會去傷害別人。作為富含感情的人,他們也需要關心,需要溫暖,或許我們無法與他們做朋友,或許我們無法給予實際的鼓勵與幫助,或許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異己行為,但至少可以少說兩句冷嘲熱諷的話,多一次友好的微笑。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誰也不知道在遇到你之前,他經歷了什麼或者現在的他正在承受什麼樣的痛苦,誰也不知道你的一句話,威力有多大。既然你有可能輕易減少壓在他身上的的重量,何必去做壓倒他的第一根或者最後一根稻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