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 儒林外史 元末明初王冕,如今的人為了考公職,思想歧化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正如文章開頭說的一樣,王冕生在元末明初的時候。父親早亡,母親靠著做些針線活,來維持生計,並供王冕上了三年的村裡學堂。終究王冕的母親,是一個寡婦,加上年頭不好,也就輟學了,並給鄰居秦老家放牛。秦老爺心善,管王冕吃喝,早上的時候,還給幾紋錢買點心吃。終究王冕不是一個平凡人,寧願餓著肚子,也要看書自學。點心錢攢到一定程度,就到村學堂換幾本舊書看。日子久了,也長了學問。他平常都放牛去吃草,自己就靠在柳樹下,或者湖邊看書。因為湖邊的荷花生得異常好看,人在其中,彷彿“人在畫圖中。”自己心想如果能畫出來,倒也有趣。後來,攢的錢都用來買顏料,沒過幾年,終究成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名聲也傳了出去,求畫著絡繹不絕。也得了錢,看更多的書,天文地理經史無一貫通。後來,知縣知道自己的上司危素愛好詩畫,派屬下求了王冕的畫。王冕的二十四幅花卉,讓這位上司好生喜歡。後來,想邀約王冕,因為王冕要過平凡人的生活,無意功名,終究閉門不見。後面著實沒有辦法可想,安置好自己的母親後,去了山東,靠賣字畫為生,倒也賺了些銀兩。後來聽到知縣升任,危素(上司)回朝,又回到家,照養母親,直到去世。因為王冕名氣大,還是吳王的朱元璋也來拜訪,多有討教。等朱元璋改朝換代,請他出來做官的時候,王冕早已經隱居會稽山下,直到去世。

以王冕的淵博的知識,加上會畫畫,如果求取功名,說不能也能進士及第。但是,他知道官場黑暗,就算入哪個王朝為官,以自己的性格,定會不得志,說不定還會得罪小人,惹來殺生之禍。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倒不如醉心山水。

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及今,那一個是看得破的!

這種事例,古往今來,比比皆是。如今有部分人,大學畢業後,為了考取公務員,成了啃老族,有的甚至考了幾年,終未可得。也有的考上的,因為比較清閒,也趁著年輕辭職重新選擇了自己的職業。

我就有一位學長,會計專業畢業之後,沒有去找工作,就待在家裡看書考試,成了啃老族,自己幾乎沒有收入,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接濟。那個時候他的母親給別人做些家務,父親在外打工。那幾年只要有公務員考試,事業編制,教師考試,他都會去考。不過競爭的人多,終究沒有考上,因為天天不出門,天天看書,吃飯,本來很瘦的人,長到了一百六七十斤。那時候同他聊天,覺得他的思想就有些問題,一方面他家裡希望他有一個穩定的職業;一方面他希望考上後,從此衣食無憂,不用再去奮鬥。還指望著父母趁著年輕,多賺錢給他多買幾套房,讓自己不用為錢發愁。從我個人的層面來看,可能這是一種畸形的心理,終究不可取。

如果,沒有金飯碗銀飯碗之說。國家工作人員,如果不作為,也會免職。如果是教師,也會考核。所以,無論身處哪行哪業,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不然終究會被這個日益增速的社會所淘汰。求取功名本身沒有錯,但是不要想著靠這個能為自己謀求多大福利,而是需要有濟世的情懷。

評析 儒林外史 元末明初王冕,如今的人為了考公職,思想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