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通志·人物卷》對漢朝武威太守張猛到底是怎麼死的?


《武威通志·人物卷》對漢朝武威太守張猛到底是怎麼死的?

二月廿七日壬戌(03.20)。春分。

●閒讀《武威通志·人物卷》(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總的感覺是《人物卷》學術不嚴謹,重內輕外傾向較重,對歷史上來武威做官的外籍人的書寫是不成功的。對來武的外籍官員寫的都很簡略,在武威任職期間的政績功德,該寫的都沒寫。而對在外地做官的武威人,卻不惜筆墨,大書特書。這對來武做官的歷史人物不公。自漢以來,實行異地做官制度,對武威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的,恰恰是外籍官員。在外做官的武威人,貢獻在外地,對本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並無多大貢獻,他們只是在外地做官做人時,或清廉為政,或正直敢諫,給武威人爭了臉。《武威通志·人物卷》這種厚此薄彼、重內輕外的做法,反映了編著者的心胸與格局不大。

●《武威通志·人物卷》對人物事蹟的記載極不嚴謹。如漢朝武威太守張猛之死,在同一頁上,就寫了兩種死法。《人物卷·張猛傳》載,建安十五年,“將軍韓遂尊上命討伐張猛,張猛派兵東拒,因軍兵吏民都很害怕抵擋不住韓遂大軍,反投降韓遂,共同攻打張猛。張猛自知抵敵不了,必死無疑,便登上城樓自焚而死。”這是正確的。但同頁《人物卷·張奐傳》最末又說:“張奐任武威太守時生的小兒子張猛,建安年間也曾為武威太守。因刺殺雍州刺史邯鄲商,被州兵團團包圍,他不願讓人活捉,登樓縱火自焚而死。”這就是胡說了。張猛殺掉雍州刺史邯鄲商後,正高興著呢,何來登樓自焚?被“州兵團團包圍”,怕“讓人活捉”,爬上房頂的,是邯鄲商,而不是張猛。這種對歷史事實張冠李戴、胡亂編寫的《人物卷》,不讀亦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