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棉花》,背後的故事,有苦也有樂

每當聞到空氣中絲絲暖意的時候,身邊好友會說,家鄉的油菜花要開了。而我知道的是,老爸的棉花地要準備翻地,澆水了。


柔軟《棉花》,背後的故事,有苦也有樂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從小生長在農村,從棉花播種,採摘,到紡線,染色,織布所有一套工序,從小到大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關於棉花各類周邊名詞,不知道聽了多少遍。


柔軟《棉花》,背後的故事,有苦也有樂


在我的家鄉,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最初的十年,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棉花。除此之外,還有以紡織業為主的魏橋創業集團,所以每個家庭中都會有種棉花的農民,也會有織布廠的工人。

從棉花上的棉鈴蟲,到織布廠先進的噴氣式織機,這些有的我見過,有的雖然沒見過但是因為聽過太多次,所以也覺得非常親切。


柔軟《棉花》,背後的故事,有苦也有樂


當看到這個紀錄片《棉花》的時候,我除了親切,還是親切,或許他沒有我之前推薦給大家的電影精彩。畢竟紀錄片,總是給人悶悶的印象,可是棉花,這個詞吸引了我,它就像我的一個鐵哥們,從小鐵到現在,我想把他介紹給大家。

棉花作為北方的主要經濟農作物,從播種到採摘耗時長,要用一年的時間才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相比小麥和玉米,棉花的種植非常累人。從春天開始播種,蓋膜,放苗,到夏天和秋天的修剪,捉蟲,打藥,再到深秋採摘,其實到初冬才能全部採摘完畢。


柔軟《棉花》,背後的故事,有苦也有樂


提起紀錄片,我們能想到的是英國BBC各類精彩紛呈的製作,有的在海底,有的原始森林的,有北極的,有南極的,總之總是給人一個視覺上完美體驗,或者認知上神秘的衝擊,許許多多隱藏在世界角落的精彩,他們用攝影機帶給觀眾。

《棉花》或許沒有那麼高雅,卻因為它的實用價值,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讓這樣的紀錄片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導演周浩用攝像機的語言,走近棉農,走近紡織工人,力求拍攝真實。

柔軟《棉花》,背後的故事,有苦也有樂


讓一個不瞭解棉花的人,一步一步瞭解棉花是如何從地裡的白色花朵(當然現在有了彩棉,棉花不再只有白色一種顏色。),成為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這部紀錄片前後耗時八年,在銀幕上呈現的不止是中國棉花的發展史,更是一頁農工生活史。

導演周浩說:“在中國,與棉花這條生產鏈相關的人數以千萬計,我們解讀棉花,也想從中解讀‘中國製造’之於中國普通人的意義。”

柔軟《棉花》,背後的故事,有苦也有樂


但是真實的生活不止是記錄,也不能只是藝術的解讀。

整個影片對於像我一樣瞭解棉花生產過程的人而言,他沒有解讀棉花,更沒有解讀棉農和紡織工人,生活不是因為勞動而苦難,讓工人一再訴苦自己的生活,這有失偏頗。

電影中河南女工的一曲《誰說女子不如男》,在公共汽車的轟鳴聲中依然歡快。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誰說女子享清閒

男子打仗到邊關

女子紡織在家園

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棉

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幹

鄉親們才有這吃喝穿

你要不相信那就往那身上看

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

千針萬線都是他們褳那

有許多女英雄也把婚來嫁

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

這女子們哪一個不如兒男

唉咳唉咳唉


柔軟《棉花》,背後的故事,有苦也有樂


這樣在辛苦中依然向上的生活態度,是我看到的身邊的工人的心態。

他們努力工作,改善生活,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給自己的孩子一個進步的臺階,這是天下父母樸實的願望。

不管是棉農還是紡織工人,他們雖有辛苦,但是還不至於怨聲載道。日常的工作勞累時誰都會有的,紀錄片《棉花》中,在表現工人的辛勞的時候,顯得有些侷限,好像只是在這個行業才有辛苦,或者說只有勞動人民才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