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以多打少戰勝項羽,為什麼有人說韓信軍事才能比項羽強?

歷史提問官——不死太


楚漢爭霸之際,出現了兩位軍事天才,他們就是項羽和韓信,但是他們兩的戰爭風格卻完全不一樣。韓信是謀戰派代表,他所進行的每一場戰爭都是以計謀取勝;項羽是“兵形勢”的代表,他所打贏的戰爭都是採用利用有利的形勢擴大戰果最後取勝,當然兩人又都摻雜了對方的優點。

韓信和項羽是軍事才能誰強誰弱,若是正面較量,項羽強,但是若綜合看來,韓信要強,主要從四個方面比較:

正面戰爭,韓信用謀略,項羽用兵勢,各有所長:

韓信和項羽在正面戰場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現。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平定三秦,而後背水一戰以2萬打敗趙軍20萬,可以說是一舉奠定了北方的局勢。在井陘之戰中,韓信能巧妙的運用計謀對趙軍進行吸引,同時又能置之死地而後生,釋放戰士的強大能量,最終反殺了趙軍。

項羽戰績則更為耀眼,在鉅鹿之戰中,以3萬打敗秦軍20萬,此戰項羽先是給將士樹立了必勝的信念,然後集小勝為大勝,接連九戰九勝,最終將王離斬殺,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也確定了秦朝的滅亡。之後的彭城之戰項羽更是以3萬打敗漢軍56萬,殺的劉邦落荒而逃。

總體而言在正面戰場的作戰中,項羽的能力稍稍強於韓信一些,若同等兵力下,韓信不是項羽的對手。

帶兵練兵,韓信善於發展軍隊,項羽善於鼓舞軍隊: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在劉邦經歷彭城之戰之後,韓信收攏了15萬軍隊,但是給劉邦搶了,不過韓信又通過井陘之戰將軍隊擴充到20萬,成為了北方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韓信兩次撒豆成兵,兩次從無到有,可見韓信發展軍隊的能力一流。

項羽發展軍隊也非常快,但是他更大的優勢是鼓舞士兵,他能激發士兵的潛力,使士兵的戰鬥力爆表,當然這有得於楚軍善戰,但是與項羽個人的勇武也分不開。

從帶兵和練兵而言,韓信軍規嚴格,執行高效,軍隊帶領有序,發展軍隊能力強,而項羽鼓舞士兵能力強,總體而言韓信在練兵方面強於項羽,在帶兵方面二者旗鼓相當。

軍事理念,韓信是軍事集大成者,項羽具有領先時代的軍事作戰理念:

韓信是一位軍事的集大成的者,他通宵古今兵法,從帶兵、治軍,到作戰、謀劃都是非常精通,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軍事大家,也被後世尊稱為“兵仙”。

項羽具有超前軍事理念,在鉅鹿之戰中項羽之所以能取勝,除了破釜沉舟增加了士兵的戰鬥力,他實施的斬首行動也是取勝的關鍵。在人數少於秦軍的情況下,項羽直接進攻秦軍指揮中心,王離的大營,切斷了王離與外界的聯繫,使得秦軍混亂。彭城之戰中項羽超前的單獨大規模使用騎兵兵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了漢軍,而漢朝大規模騎兵獨立作戰還要等到80年後的衛青時代。

總體而言,韓信是一位軍事的集大成者,擁有非常高的軍事素養,而項羽是一位具有超前眼光的軍事家,他有極大的勇氣進行突破,這點比較兩者各有千秋。

戰略比較,韓信能以弱變強,項羽缺乏深謀遠慮:

楚漢之爭,楚國的實力最開始強於漢,尤其是彭城之戰之後,但是項羽沒有乘勝追擊,也沒有進行有利的戰略規劃,等到劉邦建立好防線之後,項羽才開始對劉邦進行攻擊,正如毛主席所說“不可沽名學霸王”,整體而言項羽缺乏深謀遠慮。

韓信則深諳強弱之變,陰陽之理,所以在彭城之戰之後,韓信向劉邦提出了南方對峙,北方發展的 戰略目標,這一目標的確定,使得漢軍有發展壯大的機會,而項羽則在與劉邦的對峙中消耗了自己的力量,等到項羽發現韓信已成氣候的時候,一切都為時晚矣。

從戰略層面考慮,韓信要高出項羽很多,而這也是我認為韓信強於項羽的地方,因為將軍隊從弱小發展成強大,這才是軍事戰略的制勝之道。

垓下之戰之時,韓信以三倍於項羽的軍隊圍殲項羽,正面戰場依舊不能取勝,而是依靠側面戰場和計謀取勝,所以單從兩位在戰場的表現不能說誰厲害。

韓信和項羽的對比各有特色,韓信的勝利準確說是劉邦集團的勝利,而非韓信一人的功勞,即使最後垓下之戰也不是韓信戰勝項羽,而是漢軍戰勝楚軍。而我之所以認為韓信強,是因為韓信的戰略使用得當,能將陰陽之理,強弱之變發揮到極致,並通過戰略使自己的實力超過項羽,完成對項羽的包圍。


帝國烽火


首先看看韓信。韓信打仗從不按常理出牌,玩的是智謀。韓信最出名的戰役是背水一戰。這場戰役發生在韓信帶兵攻打趙王時,當時韓信剛帶著軍隊翻越太行山,就迎面碰上了趙王的20萬大軍。這20萬大軍佔領著井陘口的絕佳地勢。相比之下,韓信的位置是在趙王的下方,而他手裡不僅多是從各地招募來的新兵,還剛經歷了一段長途跋涉,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總體兵力都無法和趙王相比。韓信率三萬漢軍疲憊之師,花了一上午時間,擊潰了二十萬佔據地利且以逸待勞的趙軍,斬殺趙帥,擒獲趙王。活幹完了,還沒耽誤士卒們吃午飯。其餘五大經典戰役為:明修棧道一暗度陳倉,京索之戰一扭轉乾坤,邑之戰一聲東擊西,濰水會戰一水淹龍且,垓下之戰一四面楚歌。韓信每場戰役都能快速取勝,戰必勝攻必克。

再看看項羽。項羽的軍隊主要是精兵,單兵素質高,楚人由東夷、南蠻、越人和華夏族構成的,民風向來就是好劍輕死,勇敢的基因很是強大。項羽力能舉鼎,氣勢強大,特別是經過鉅鹿之戰後,對手往往有畏敵情緒。項羽打仗勇是第一,智謀第二。古代打仗勇極其重要,決戰時上下級往往不能有效溝通,一旦情勢有變,怕死的軍隊可能一鬨而散。項羽的智謀也很厲害,所以項羽能一路開掛。

如果讓項羽指揮韓信的早期的軍隊,特別是伐趙王一戰,項羽很可能會輸,因為兵員素質太差。而如果讓韓信指揮鉅鹿之戰,韓信也會贏,只不過可能更加出其不意,更加快速取勝,事實上韓信第一次帶兵打仗就輕鬆大敗章邯。鉅鹿之戰章邯和項羽在衡水一帶僵持不下,8個月內不分勝負,項羽諸侯聯軍數量龐大,不比章邯王離少多少,項羽贏得艱難,章邯顧慮重重,害怕趙高陷害,而韓信背水一戰只有一上午時間,人數只有對方十分之一。項羽的彭城之戰3萬騎兵打敗56萬聯軍,難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項羽的3萬樓煩騎兵戰鬥力起碼相當於6萬步兵,56萬聯軍跟鬆散缺乏統一指揮,心懷鬼胎,又沒有做好準備,出其不意被偷襲,最關鍵是項羽沒有像韓信那樣每戰徹底消滅對方,讓最大的敵手劉邦逃脫。

因此,韓信軍事才能明顯高於項羽,韓信兵仙實至名歸。項羽的軍事才能與章邯同屬那個時代第二檔次。


尋找歷史的truth


西楚霸王項羽,打起仗來勇猛無比,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僅是個猛將,戰場的臨場應變能力同樣驚人。

鉅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扭轉乾坤。彭城之戰,又以三萬兵馬大敗劉邦五十萬聯軍。即使是最後的垓下之戰,面對數倍於己的漢軍,深陷包圍圈的項羽依然能夠突圍而出,最後只是因為不願再逃命而自刎於烏江。

哪怕垓下決戰項羽最終輸給了韓信,但在兵力的絕對劣勢之下,10萬人對陣30萬人,項羽輸得一點也不冤,那為什麼世人都說項羽比不上韓信呢?

因為項羽在戰鬥力方面雖然十分出色,但在戰略眼光上顯然有所欠缺,對局勢的把握和判斷遠遠不如韓信。

在決定定都的時候,他沒有考慮有天險屏障的關中,反而選擇了彭城,結果導致彭城三番五次被襲擾;在攻下滎陽之後,並未重兵把守敖倉,結果導致漢軍輕而易舉就斷了楚軍的糧草。

在韓信平定四國的時候,他沒有看出未來韓信會對自己造成的威脅,而將之扼殺在萌芽中;而當他把劉邦壓得死死的,就差攻破漢軍防線的時候反而又調集大軍攻打韓信。

種種行為都不難看出,項羽勇猛有餘,但智計不足,雖然韓信和項羽僅一次交手,而這一次交手,韓系也是以數倍於項羽的兵力才勝過了項羽,並不能證明韓信一定比項羽強。

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成王敗寇,歌功頌德的,也永遠都是勝利者,而項羽只是一個落敗的悲劇英雄。


輕侃古今


這裡是芒果論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以少勝多”成為了衡量一個將軍軍事指揮能力的一個標準,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是很沒有道理的。

項羽最廣為人知的一戰是“鉅鹿之戰”,以少勝多擊敗王離、章邯,滅秦主力,一舉奠定了秦朝滅亡的主基調。韓信井陘之戰以少勝多,以三萬新兵滅陳餘二十萬大軍,一時間風頭無兩,成為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名將。


但是,以少勝多遠不足以成為衡量將領水準的唯一標準!

劉邦遭遇“彭城之敗”,五十六萬大軍被項羽三萬精兵擊潰,世人由此得出劉邦遜色於項羽的結論。那麼,“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會淪落到只抽得出三萬軍隊偷襲劉邦的份上呢?這就和項羽的軍事眼光、軍事戰略有關了。

滅秦之後,項羽得到的土地最大,擁有的士卒最多,各方面實力都碾壓其他諸侯。當田榮第一個起兵反抗項羽的時候,項羽輕而易舉的就擊敗了田榮,田榮逃竄之後被平原民眾所殺。按道理說齊地的事情都這裡也就結束了,但項羽卻把對田榮的怒氣發洩到普通百姓身上,逼得齊地人民團結一心,共拒項羽。

而此時的劉邦從漢中糾集各路諸侯直搗楚國都城,大後方失手的項羽迫不得已派出三萬精兵星月回援。也就是說“彭城之戰”是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但項羽在這場戰爭中卻是處於被動的。“鉅鹿之戰”楚軍和秦軍實力懸殊巨大,項羽以多擊少是迫不得已,我們不能責怪他。但“彭城之戰”項羽是有實力“以多擊多”的,但他仍然陷入了“以少擊多”的險境之中,對此,我們就不得不懷疑項羽的軍事實力了。



反觀韓信,井陘之戰以三萬對二十萬實屬迫不得已,劉邦將韓信的軍隊抽走,只留下了三萬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新兵蛋子,這樣的情況和項羽的“鉅鹿之戰”無異,都是實力差異巨大,將領沒有辦法憑藉個人能力調控雙方實力差距。

但在項羽和韓信的對決中,韓信數倍兵力於項羽,但仍不主動出擊,他將項羽團團圍住,消磨其意志,如此謹慎的作風無疑讓韓信背上了“懦弱”、“膽小鬼”的稱呼。但我卻不這樣認為,《孫子兵法》講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上上策,韓信雖然沒有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但他卻做到了在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之內避免“以少擊多”!

是的,“以少勝多”聽起來霸氣,但實在是一種莽夫行為,能夠“以多打少”,能夠避免無謂的傷亡,又為什麼要去“以少擊多”,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士卒冒著更大的生命危險去戰鬥呢?難道就僅僅為了看起來更威風嗎?能夠避免“以少擊多”本來就是一件值得被稱讚的事情。

一個將領偶爾“以少勝多”,那他會得到讚賞,但一個將領老是“以少擊多”,那他的軍事能力就會受到質疑,項羽就是如此。他是“萬人敵”,但他的軍事能力只能稱之為中下游,他的軍事行動始終只能停留在戰術層次而不能上升到戰略層次,他屢屢陷入了“以少擊多”的困境之中,所以他一直在贏,最終卻滿盤皆輸。


作戰就好像下棋,萬萬不可侷限於一步兩步之中,一定要把目光放長遠,一定要想到自己的一步棋會帶來什麼樣的連鎖反應。顯然,項羽並沒有做到,他總是著眼於眼前的戰鬥,而不能預見未來,這一點和韓信相比差之甚遠,比之劉邦更是不如,說項羽軍事實力不如韓信,是很有道理的。

正面回答一下

韓信之所以強於項羽,正是因為他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避免“以少擊多”的冒險之舉,而實行“以多擊少”的穩重之舉,這是超出了項羽戰術範疇之外的境界,初步達到了戰略的境界,“兵仙”之名,名副其實!

喜歡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芒果論史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1.將軍能夠有效只會的軍隊數量也是軍事才能的重要評判標準。有句話叫“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說的是韓信指揮軍隊越多越好。要知道,在古代領軍打仗,並不是軍隊數量越多越好。軍隊數量越多越難以指揮協調,如果軍隊數量超過了將領的領兵能力,往往會不戰自亂。漢高祖劉邦又一次跟韓信聊天,劉邦說自己領兵最多隻能十萬人,而韓信認為自己的領兵能力則是沒有上限,這也是那句諺語的來源。

2.能夠以多打少,說明韓信在戰役指揮上能夠實現對己方有利的戰爭形勢,這是一種戰略能力的體現。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是說真正善於打仗的將軍,往往在戰鬥開始之前就已經創造了對己方有利的條件,這種情況下取得戰爭勝利就顯得很自然、很容易,反而不能顯示出將領的赫赫戰功了。韓信佈下十面埋伏擊敗項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撥雲散霧


題主搞清楚韓信的兵馬為什麼多,項羽的兵馬為什麼少,這個問題自然就清楚了。


真誠地看著你


韓信和項羽都是中國歷史上最頂級的軍事天才,他們兩都可以進入歷史將才排行前十,甚至前五之內,若要在他們兩個身上分個高低,可能大多數人都會站在韓信的一邊,沒辦法,主要看功績,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韓信作為勝利者一方,實際的結果是勝於項羽。但是當時的楚漢爭霸涉及的因素很多,還有很多人也說,韓信都是以多打少,若是他倆同等條件下,韓信不一定打得過項羽。那麼韓信和項羽到底誰厲害呢?

我們先不看他們的性格,他們倆的性格都有明顯的缺陷。單從他們的軍事才能上來看,都是各有千秋。

韓信以擅長謀略著稱,雖說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是他很多時候用兵還是以奇為主,他也有背水一戰這以少打多的輝煌戰績。



項羽則以勇猛著稱,鉅鹿之戰、彭城之戰中,項羽以少勝多,其勇猛和氣吞山河之勢讓無數人膜拜。

他們倆真正的正面對抗其實只有在垓下之戰中,但是當時的項羽已經眾叛親離,糧食也供應不上了,而劉邦這邊聚集了幾方諸侯,而韓信就是這之中最大的一個,這樣的實力懸殊的對抗也比不出韓信和項羽到底哪個強。



所以說,韓信比項羽厲害並不是絕對的,只是韓信勝了項羽,歷史的天平就站在了韓信這一邊。實際上項羽是被很多人低估了的,從鉅鹿之戰中可以看出,項羽也並不是不擅長謀略。而且兩軍對壘,用兵是一方面,勢氣更是最重要的。



除了成王敗寇外,很多人認為韓信強於項羽的原因還有就是,項羽的起點要比韓信高很多,韓信真的是從一個無名小卒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最終成長到可以與項羽抗衡的地步。還有韓信的用兵之道是可以寫成兵書的,其對後人的指導作用更大。


博古論今天


答案:這件事情沒有辦法以最終結論的英雄,只能說在行軍作戰的過程中,韓信更偏向於謀略型,而項羽更偏向於武力型。最終偏向於謀略的韓信,把偏向於武力的項羽給擊潰了。

事件回顧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歷史研討會,我剛好去了,所探討的主要內容和題主所提問的內容相差不大。

當時很多歷史學家說,韓信他的兵仙的名號是否應該剝奪?為什麼呢?因為韓信和項羽打仗有一部分是多打少,似乎也配不上兵仙這個稱號。

話可以這樣說,但萬萬不可這樣做,因為我們回顧韓信的整個作戰史就不難發現,韓信作為一個武將,他的指揮戰略,戰役的思想和頭腦幾乎達到了那個年代的巔峰。

比如韓信曾經和魏國作戰,衛國作戰,趙國作戰,燕國作戰,齊國作戰。這麼多戰役韓信是一路平推過去的,從來沒有失敗過。

一個將領打贏一場戰爭似乎很容易,可是如果一個將領一直打贏戰爭,打贏10場100場1000場,那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而韓信通過多打少戰勝項羽,也有著當時的戰力因素,因為這場戰爭是包圍戰,而不是一對一決鬥。

包圍戰和一對一決鬥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講:一對一決鬥打不過就跑,包圍戰是不允許逃跑。

孫子兵法當中說過,如果是10倍以上的敵人可以採用包圍戰役。因為一旦涉及到包圍戰,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主帥殺掉,而在此次戰役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殺掉項羽。

相比較而言,包圍要永遠比突破要更困難,因為項羽可以將自己的所有兵力從東西南北4個方向任意一個方向突圍,而韓信需要做到的是預測他們的突圍方向,並且將他們全部圍剿。

沒錯,這就是事實

相比較而言,韓信更像是一位優秀的圍棋手。

韓信從最開始幫助劉邦開始,就已經謀劃了一個大局,在這個大局裡面,他通過運用多種手段預測了未來兩年到三年的戰役是如何進展的。

包括這個十面埋伏項羽,也都是韓信最開始謀劃出來的。自始至終,韓信都在向著這個方向發展。

這也就能夠看得出來,韓信的謀略要遠勝於項羽。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關注、點贊、評論,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韓信被歷史稱為“兵聖”,所以看出他的軍事能力之強。而當時的項羽更是百戰百勝,威懾天下,最後卻敗在了韓信的手中,難道這就說明韓信的軍事才能比項羽強嗎?

以戰爭的勝敗來評價兩個人軍事能力的高低,這樣的評價是有點片面的,因為項羽敗在了韓信的手中,這就說明了項羽的能力不如韓信嗎?



項羽和韓信都是當時最傑出的軍事天才,但項羽的傑出戰役卻沒有韓信的精彩,也沒有韓信的戰役更被人所熟知。再加上最後的勝利者是劉邦,為了政治的需要,必須要烘托出韓信的能力高超,以消除項羽對天下人的威懾和影響,也有意向天下宣誓項羽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在這樣的需求之下,項羽自然是比不過韓信的了。但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項羽也不會是劉邦久久不能戰勝對手了!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記得加個關注唄,謝謝您的鼓勵!


史料小王爺


韓信和項羽比較,一個代表謀戰派,一個代表勇戰派。兩人唯一的一次交手就是十面埋伏那一仗,項羽不敵韓信的車輪戰,最後自吻。


至於韓信軍事才能為何會比項羽強,主要韓信打仗靈活多變,項羽作戰手法相對單一。而我們中國講究智勇雙全,這個“智”是排在“勇”前面的,說明我們更看重的是謀略。所以我們普遍會覺得韓信軍事才能稍強。

我們拿背水一戰來講,順便對比一下。韓信打這場仗的時候,使用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策略,然後再加上提前埋伏了一支部隊去趙營城牆上換旗,來擾亂趙軍的軍心,所以才勝了。如果讓項羽來打這一仗,估計項羽就會想不到去埋伏一支軍隊,那時就算項羽背水一戰贏得了優勢,趙軍還是可以退守營帳。項羽習慣用閃電戰,一旦快速拿不下來勝利,就會疲於奔波,好的結果戰局會脫幾個月,壞的結果項羽最後累死,就像他在滎陽對峙劉邦一樣。



韓信戰法給敵人的一種感覺就是不可思議,項羽給人的感覺就是勇猛。但畢竟二人實力對等下的交手從沒發生過,也不能亂下定論,只能靠假設推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