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能移栽嗎?產量如何?

神語兮兮


玉米苗當然能移栽,而且還能獲得高產。我們當地年年都是營養缽育玉米苗移栽。“春分”節氣打營養缽育苗,“清明”節氣移植。

營養缽育秧,可以把玉米播種時間提前10天——15天左右,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我們當地都是“清明”節氣之後播種,有的要等“芒種”節氣播種,到玉米揚花授粉的時間容易趕上高溫乾旱。如果提前10天或半個月播種能錯開高溫乾旱天氣,從而達到高產。營養缽育苗,有壯苗優勢,不用間苗、定苗,也不會緩苗,移栽後立即就開始生長。在我們當地,營養缽栽植的玉米抗倒伏,玉米合理密植均勻,莖稈粗壯,每株有五層根,每植有4個玉米棒,玉米捧又大有長,籽粒飽滿。

玉米營養土用50%沙土,45%農家肥,1%氮磷鉀複合肥,2%餅肥,2%草木灰,混合攪拌和成麵糰狀,用打缽器,按每畝4500株打好營養缽,打好營養缽碼放成1.5m寬,長度不限的長方形,用2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呋喃丹可溼性顆粒兌水1000倍液對營養缽噴霧滅菌,殺蟲,殺死蚯蚓、地老虎。然後每個營養缽播種2粒玉米種。播種完以後,用細沙土覆蓋一下。用灑水壺澆透水,再用小拱棚保溫保溼。以後,每天早晚各澆一遍水,直至出苗,出苗後,要練苗3天左右,去掉小拱棚。

當營養缽玉米苗“兩葉一芯”時就可以移栽。移栽大田前,對大田土壤深翻一遍,每畝追施農家肥200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15公斤,氯化鉀肥1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平整土壤,精耕細作,開溝起壠。打封閉除草劑,用乙莠、莠去津對土壤噴霧除草。也可用苄嘧磺隆、煙嘧磺隆、乙草胺對土壤封閉除草。乙莠、莠去津兌水1000倍液噴霧,苄嘧磺隆、煙嘧磺隆、乙草胺總水800——1000倍液噴霧。打除草劑10天后就可以移栽。

玉米移栽用打穴器打好穴,每畝打穴4000個——4500個,畝移栽4000株——4500株為宜,青貯玉米可移栽7000株左右。打好穴,每畝再施15公斤複合肥,施入穴中,然後將營養缽玉米苗放入穴中,培土。如果連續15天沒有有效降雨,最好澆一遍水。玉米移栽不能太密,密了,對風阻力大,容易倒伏。玉米移栽後及時中耕培土,清溝瀝水。苗期除草,可用乙莠、莠去津噴霧除草,中期除草禁止使用乙莠、莠去津除草,防止對下茬作物產生藥害,影響下茬農作物生長。

米苗期畝追施尿素10公斤,用於提苗,如果產生除草劑藥害,可葉面噴霧98%磷酸二氫鉀300克+0.04%蕓薹素內脂20克,兌水30公斤噴霧。玉米封行後,可再根外追施尿素10公斤/畝,氯化鉀肥10公斤/畝,利用雨後根外追肥。玉米苗期、封行期要對玉米螟、棉鈴蟲、草地貪夜蛾分別防止一次,可用噻蟲嗪、啶蟲脒、吡蟲啉兌水1000倍液噴霧防治。

玉米是可以移栽的,但必須全部都是移栽,以前,我們當地不帶土移栽過,但玉米棒不結實、禿尖嚴重,缺苗、斷苗不能補栽玉米苗,不帶土移栽玉米苗有緩苗期,長達半個月,雖然玉米雌雄同株,但由於緩苗期長,生長不一致,揚花期一過,補栽的玉米苗就無法授粉,或不能授粉,玉米棒不結實,禿尖。

以上是長江老農個人經驗分享,但願能農民帶來實用性、有幫助。歡迎大家評論交流,轉發分享。


長江三農


玉米苗能移栽嗎?產量如何?

我覺得玉米不能移栽。既然不能移栽,產量也就不用說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有切身體會。

我家在農村,家裡也有地,也會種些玉米什麼的,一是為了賣點錢,二是自己家人吃玉米粥,就不用再去買別人的了。

有一年,我老公出去打工,我自己在家種地。農曆四月份中旬,我在我家一塊地裡,種上了玉米。過了些日子,玉米苗出來了,可是出來的卻不齊全,有的地方出來的不錯,一個坑裡幾個籽都出來了,有的地方,卻一顆玉米苗都沒出來。整塊兒地的玉米苗看上去,缺牙漏齒的。於是,我就打算把玉米稠的地方的苗,移栽到缺苗的地方。

可要想移栽玉米苗,也不是想什麼時候栽,就可以什麼時候栽的。還得等到下了雨後,玉米地潮溼了,才可以移栽玉米苗。要不,玉米苗不好挖出來,即使挖出來了,苗根裸露在外,也根本就成活不了。如果,下雨後,玉米根部的泥土就能沾在上面,連著泥塊兒移栽還有可能成活。

過了幾天,下了一場雨。第二天下午,我就挑著水桶去栽玉米。雖說下了雨,可栽玉米時,也得給它澆點兒水,苗才容易成活。我從村裡的水井裡打了水,把水挑到玉米地裡,一棵棵的把沒苗的地方,都補栽上玉米苗。初夏的季節,天氣也挺熱了,太陽把地裡的玉米都曬蔫了,當時,我看到這些,就覺得移栽的,玉米苗活不了了。又一想,興許是太陽光照的,太陽一下去或許玉米苗就精神了。可過了兩天,我去地裡看時,移栽的玉米苗都乾枯而死了。所以,我覺得玉米不能移栽。

不過,我所移栽的玉米沒有成活,也許是因為天熱,太陽暴曬的緣故,如果是陰天移栽,也許有成活的可能。不過,說到底,玉米不適宜移栽,還是以點種為好,出苗成活率要高的多。既然,玉米不能移栽,產量也就談不上了,肯定是低的可憐。所以,玉米還是儘量不要移栽。






趙飛雪


玉米大家應該都熟悉吧,現在市場上賣嫩玉米的不少呢。很多人喜歡吃玉米,可以是水煮的嫩玉米,也可以是碾成小顆粒後煮成玉米粥。玉米在很多地方都種有包括我家也是一樣,甜玉米、糯玉米、白玉米等等,每到種植的時間,我們家都會種。一般種玉米,我們都是穴播,一個穴放三四粒玉米種子,之後淋上糞水、催熟的農家肥,覆蓋上細土壤,就這樣種好玉米了。一般在玉米出苗到15~20cm左右,我們都會間苗、補栽。一般一個穴留一兩株玉米苗即可,如果沒長出玉米苗的穴,這時候就需要補苗了。那玉米苗能移栽嗎?產量如何?我說說我的看法。



玉米苗是能移栽的,但是產量如何,這個得看後期的管理了。管理得好,產量自然上去了,管理不好,那產量自然就下降了。我家是農村的,也種玉米,也經常移栽玉米。通常我們都是收集好玉米苗,然後挖穴,放入玉米苗,覆蓋細土,再淋水保持土壤溼潤就可以了。玉米可以移栽,但是我不建議大面積移栽。原因有以下3點:

第一:移栽花的時間和穴播差不多。如果是先育苗後再移栽玉米苗,花費的時間也不少。在移栽玉米的時候,也需要一個個穴移栽玉米,澆水、施肥等等,這個和穴播類似,還不如剛開始種的時候穴播就好了。



第二:出苗率不能保證。移栽後的玉米苗,不能立馬就能長好,會有幾天的緩衝時間,這段時間會有打蔫的情況,如果管理不好,那就死苗了,又需要繼續補栽。

第三:管理費力,增加勞動力。移栽玉米後,需要時不時澆水,以保證土壤溼潤,如果土壤太乾了,玉米長勢肯定不好,同時也需要保證肥力。加上溫度、陽光、玉米苗根系等因素的影響,管理起來比較花精力。從移栽到植株生長旺盛,在肥水管理方面比穴播的要花的時間更多,從而增加了勞動力。



移栽好後,在肥水管理方面到位的情況下,產量也是可以的,只是在移栽的時候需要花的精力會比較多,移栽的玉米苗不像穴播的玉米苗自然生長出來,移栽後還會緩苗呢,管理方面肯定是需要多花心思了。一般情況下,在穴播後玉米苗長出來了,只有不長的空地才會進行移栽。我媽曾經移栽過一塊玉米地,說實話,花的精力不少呢,還不如剛開始就穴播了。

綜上所述,玉米苗可以移栽,但不建議大面積移栽,產量和移栽沒多大關係,重要的是移栽後的管理,管理好了,產量自然上去了。以上是我的見解。


壯鄉小美


玉米苗是可以移栽的,產量還挺高的。種植的玉米如果有缺苗的,把有多苗的玉米苗深點挖出來移栽上,多澆幾次水成活率也挺高的。

玉米種就可以,也能產青玉米吃也能收穫成熟的玉米,為什麼還要移栽那?是為了能早點吃到青玉米呀!

就我們黑龍江省呼瑪縣來說,五月下旬才能種植玉米,要想吃青玉米得等到八月末。要是育苗移栽的話八月初就能吃到了。五一過後開始育苗杯裡育苗,進六月就可以移栽了,用育苗杯的玉米苗移栽後不緩苗,百分百成活率,再用地膜覆蓋提高地溫處盡生長。比種的早吃半個多月。





農家小力


玉米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多吃玉米對身體有很大益處也可以作為動物飼料。在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很大是我們農民朋友們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移栽玉米是為了補齊缺失的幼苗或者更替換掉病弱、長勢不好的幼苗使玉米能達到健康整齊劃一的生長。

玉米大部分是以穴種的方式進行種植,每一穴有很多珠,我們通過留強除弱的定植和移栽補缺來達到玉米健康生長從而達到提高玉米產量。

移栽玉米我們應該注意的事項

(1)移栽的時間

玉米移栽的時間選擇在晚上進行最佳,避免剛移栽的玉米幼苗經過太陽的暴曬從而水份流失過大造成成活率不高。

(2)移栽玉米苗的施肥

移栽玉米幼苗前一個禮拜我們要對玉米幼苗進行一次追肥,以碳肥每畝地十公斤採用穴施的方式進行,每珠玉米用量不要太大和太靠近根系以免對於玉米幼苗造成燒傷。

(3)移栽玉米苗澆水

玉米移栽前追完肥料和移栽後我們都要進行一次澆水來稀釋肥料達到快速均勻的溶解完成玉米幼苗養份輸送提高玉米移栽成活率。

(4)移栽玉米苗的病蟲害防治

剛移栽的玉米幼苗根系受到傷害對於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差,對於病蟲害的防止特別重要。移栽前我們用增根粉對玉米幼苗進行一次浸泡增加根系快速生長增加抗病蟲害能力。

(5)多大的玉米進行可以移栽

玉米幼苗在20-50CM高時進行移栽最好。玉米苗移栽時過小根系不發達,對於養份吸收能力差恢復時間慢容易造成移栽的玉米苗生長弱,玉米苗移栽過晚根系發展完成不容易成活。

移栽玉米苗是提高玉米產量的一個因素,好的方法的移栽可以減少玉米苗的死亡率達到高產增加經濟收入。

農民朋友們辛辛苦苦種植一年就是為了多產糧食多賺錢為了以後娶老婆、建房子打基礎,科學的管理種植方法才能讓你實現自己的願望!


三農怪咖


  • 播期到了,因為乾旱無法出苗。
  • 秋季陰雨導致不能正常成熟。
  • 抽雄期出現卡脖旱,玉米雄穗不能正常抽出,不能正常進行授粉。
  • 高寒山區沒有可以種植嗎早熟雜交品種,種植老品種產量低。
  • 春洋芋採收期偏遲,套種玉米產量低。
為了解決旱地玉米上述問題,在上一世紀80年代,在商洛市推廣了玉米育苗移栽技術、夏玉米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春玉米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和地膜玉米栽培技術,有效地解決了玉米產量低而不穩的問題。
  • 玉米育苗移栽技術。法就是利用雙苗或者多苗移栽到缺苗的地塊,也可以在玉米地塊小區域將剩餘的玉米種同期集中種植在一個地方,澆水保證出苗。這種辦法可以有效地解決玉米地塊缺苗的問題。也可以在玉米播種期以前15~20天育苗,統一移栽,適宜離農戶較近,種植面積較小,而且有勞動力的家庭實施。

  • 夏玉米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在小麥收穫期以前30天左右,用專門的器具,用腐熟農家肥、人糞尿和肥沃土製成營養缽,在小麥收穫期前20~25天將精選的玉米種子放進營養缽,用小拱棚覆蓋,培育玉米壯苗。移栽前7~10天開始通風,降低溫度,便於蹲苗,適期移栽。這種措施可以提前玉米生育期20天以上,將玉米花期提前,避免了伏天持續乾旱造成的授粉問題,也能避免不能正常成熟問題。根據多年實踐證明,平均畝產可以提高150~200公斤,增產潛力大,產量穩定性高。

  • 春玉米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育苗時期可以提前25~30天,利用中小棚育苗,在地溫提高到10℃以上的時候移栽。這對於高寒山區選用中晚熟玉米雜交種有重要意義。平均畝產可以提高200~250公斤。
  • 地膜玉米。在商洛市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區。這些地區只能種植老品種,產量只有150公斤左右,通過栽培地膜玉米,產量可以提高到400~600公斤。

結論:玉米移栽可以降低株高,雖然玉米主根系受到損傷,但是促使玉米產生大量的根系,抗倒伏能力增強,比同期播種的增產5~10%。如果提前育苗,增產效益更好,只需要按照播種季節提前一段時間就好。但是,現在的勞動力價格太高,顧請別人來做的話就不合算了,只能適宜有勞動力的家庭進行。

農耕子


玉米苗可以移栽,玉米育苗移栽是指為了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增加複種指數,解決季節、茬口矛盾,在玉米適宜播種期之前先進行育苗,當溫度適宜,或前茬收穫後再移人大田的一種栽培技術。玉米育苗移栽增產的原因主要有:

(1)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在育苗期間,可人為地為玉米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使玉米提前20~ 30天出苗,增加有效積溫和光照,相對延長了玉米的生育期和灌漿時間。

(2)解決茬口矛盾。在熱量資源比較緊張的多熟制地區,在前茬作物收割前進行玉米育苗,待前作收穫後玉米幼苗移栽到大田中,既解決了茬口矛盾,又有利於保證全苗。

(3)有利於培育壯苗。育苗期間,由於苗床營養充足,種子萌發、出苗條件較好,幼苗生長健壯,秧苗素質好,移栽時又可淘汰弱苗、小苗和病苗,使得移栽玉米幼苗整齊一致,很容易做到苗全、苗齊、苗勻、苗壯。

(4)植株生長健壯。在緩苗期間,由於植株地上部生長受到抑制,促進了根系的生長髮育,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莖稈基部節間縮短、粗壯,植株變矮,穗位降低,抗倒伏能力提高。

(5)群體光合能力提高。育苗移栽玉米苗期的葉面積係數較大,對光能的利用率較高。在移栽時,還可按照玉米植株葉片的伸展方向進行定向栽植,使移栽後的玉米形成比較理想的群體結構,群體的光合能力大大提高。




大江行嘉州


問:玉米苗能移栽嗎?產量如何?

玉米能夠移栽,如果整片地移栽,收成不亞於原地種植,甚至比原地種植產量還高。那是因為移栽的玉米根植深,吸收養份廣,不定根抓地牢,葉子和骨節緊湊,不易倒伏,行距株距也均勻,不缺苗,苗高一樣齊,沒有陰苗和探頭穗,所以產量是不錯的。

我講的這些是有根據的,一九七七年,我是生產隊長,縣裡和公社的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同志就在我們隊裡就搞過小麥高粱和玉米移栽,當時我和社員們想不通,"挪不活的豆,栽不活的瓜,玉米生來不搬家″,這怎麼可能栽的活?但那時公社硬讓這麼幹,不搞移栽要批判,我們只好移栽了幾畝應付。

沒想到移栽的那幾畝小麥和玉米收成確實不錯。下大雨別的玉米倒了,移栽的一棵都沒倒。

但是,如果玉米地缺苗,移栽就不理想,有時移栽的都是陰苗不結穗,那是因為移栽就要蹲苗,周圍的苗要高過移栽苗一大截,被陰在底下它就不長。

整塊地移栽是一塊蹲苗,誰也不影響誰。

如果因玉米地缺苗移栽,那要移栽早一個星期播種的大苗,可能就能長齊了。

我是老楊,曾經的生產隊隊長。


生產隊長老楊


農村每年自己家都在種玉米,一般時間在4月中下旬播種育苗,4月底—5月初移載,最佳移栽葉齡控制在2.5—3.0葉期,移栽後及時澆透水。

育苗播種時間要以大田移栽時間相桁接,育苗過早苗齡大,移栽後生長不好,影響產量;育苗過遲,又達不到提早節齡的目的。因此,適期播種,應根據移栽時間,確定育苗播種時間。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莖強壯, 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農作物, 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和小麥。







三社老同學


玉米種植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實屬三大主糧之一,屬於高杆植物,普通玉米的種植,在缺苗少苗的情況下,經常會出現對玉米苗進行移栽。在收穫玉米時,移栽的玉米棒只是穴播玉米的一半,棒子短小籽粒減少,造成玉米減產。


普通玉米的種植,株距和行距相應寬擴到一定距離,行距在1.5m左右,株距在40到50cm之間,留有足夠移栽的空間,不會對玉米移栽造成不必要的人為踩踏玉米苗。穴播2到3個種子,也是為玉米出不齊苗出不全苗,隨時對玉米進行移栽。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種植玉米有個高收入,現在種植的都是水果玉米,也叫鮮食玉米。行距和株距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啦種植空間,穴播一粒種子,行距在1、2米,株距在40Cm。即便是種子出不全苗,也不影響玉米缺苗現象,只要保持5分之一的出苗率,也就等於是出全苗啦,這就說明了科學種植的一個道理,對玉米合理做到密植種植。


鮮食玉米的種植,每穴一粒種子大大減少玉米的播種量,減少了買種時不必要的浪費。行距和株距地適當密度過小還過窄,充分說明了水果玉米在種植方面,不適用移栽。水果玉米要求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只有穗大籽粒保滿,才能供不應求。種植水果玉米和普通玉米的差別在於,產量和數量上不能成正比,不能進行玉米移栽,要是移栽的話只能說費時費力,出力不落好,造成玉米減產收入降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