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峪口村李鳳姐大同城開久盛樓 風姐貌美賽西施 游龍戲鳳傳至今


煤峪口村李鳳姐大同城開久盛樓 風姐貌美賽西施 游龍戲鳳傳至今

明武宗朱厚照資料圖


煤峪口村李鳳姐大同城開久盛樓 風姐貌美賽西施 游龍戲鳳傳至今

游龍戲鳳劇照

煤峪口村李鳳姐大同城開久盛樓 風姐貌美賽西施 游龍戲鳳傳至今

劇照

煤峪口村李鳳姐大同城開久盛樓 風姐貌美賽西施 游龍戲鳳傳至今

劇照

煤峪口村李鳳姐大同城開久盛樓 風姐貌美賽西施 游龍戲鳳傳至今

劇照

明代正德年間,大同煤龍鎮(今煤峪口)李家父母過世,只留下兄妹二人,哥哥李龍,妹妹鳳姐,兄妹二人在城內開了一家“久盛樓”酒樓。

兄妹二人勤於經營,生意越做越火,尤其是鳳姐天生麗質,客人上門笑臉迎,噓寒問暖茶奉上,難怪多有回頭客,名聲在外傳四方。

明朝正德皇帝,生性貪玩,不僅在宮內荒淫無度,又藉口巡邊,到大同尋歡作樂。

正德十三年(1518年),當他慕名來到久盛樓吃酒,看到鳳姐花容月貌,楚楚動人,招待熱情,惹得這位皇帝神不守舍,便以言語相戲,鳳姐正色以拒,怒斥客官無禮。皇帝無奈,露出便服內的赤金蟒服和佩玉,道出自己的身份。

鳳姐知道是當今皇上駕到,忙跪拜在地,在皇權的威壓下,鳳姐半推半就從了正德。

正德在鳳姐陪伴下,樂不思蜀,封鳳姐為嬪妃,鳳姐不受。國不可一日無君,在鳳姐的勸說下,正德帶著鳳姐回京,走了半個月,車馬勞頓到達“居墉關”。鳳姐身體虛弱,加上路途顛簸,病逝與居庸關下,臨死前希望正德要保重龍體,惠愛民生。

正德極為悲痛,將鳳姐葬於關山之上,並以特別禮遇,用黃土封蒙。傳說風姐在天有靈,不願受封,一夜變成白色,成為關山十八景之一,人稱“白鳳冢”。

正德感其能識大體,不忍違背鳳姐遺言,當即傳旨,入關回朝,不再胡行。

為紀念這位美麗而深明大義的女子,久盛樓改名為“鳳臨閣”,並繪有“游龍戲鳳”的壁畫,以此招徠四方來客,鳳臨閣也成為大同最有名望的酒樓,一直傳承到今。

游龍戲鳳故事,從清乾隆年間搬上戲曲舞臺,風靡一時,到民國以後,經”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大名憐之手,更是奠定了其在戲曲舞臺上的重要地位。

深明大義、美麗溫柔的煤峪口村李鳳姐,也由此進入大眾視野,成為民間傳頌的美麗化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