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堅信張文宏

為啥堅信張文宏

我最相信張文宏。

但,並不因為他說真話,而是因為他說實話。

真話與實話,有區別嗎?

有。

真話未必靠譜

真話有兩種:

真實的話

真誠的話

真實的話靠譜,真誠的未必。

有位老人家,到銀行給騙子轉賬。櫃員發現問題,進行勸阻,不聽。叫來警察勸說,還是不聽。通知其子女,則勃然大怒。最奇葩的是,當老人家在多個銀行受阻之後,居然硬是瞞過家人偷偷摸摸想方設法把錢匯給了騙子。

這說明什麼呢?

人,有可能真誠地相信某種虛幻甚至邪惡的東西。

要不然,騙子怎麼會有市場?

我們還可以設想,如果這個詐騙團伙打算放長線釣大魚,他們一定會先讓老人家嚐到甜頭;而老人家得意之餘,也多半會與親朋好友分享所謂成功經驗,儘管這分享正是詐騙團伙想要的。

那麼請問:這時,老人家說的是真話嗎?

要說動機,絕對真誠。

要說結果,絕對悲哀。

毋庸置疑,真相大白之後,老人家也會真誠地痛罵騙子,但這絲毫也不妨礙此前他真誠地相信他們。

顯然:

真誠不等於真實。

真誠值得尊重,但並非只要真誠就可信。

只問動機,很容易落入陷阱。

真話二字,是不是也該分析一下?

實話讓人放心

事實上,聽真話不如聽實話。

實話也有兩種:

如實的話

實在的話

這兩種話,有什麼不同呢?

如實的話,告訴我們真相。

實在的話,教給我們方法。

以張文宏為例:

為啥堅信張文宏


◎ 張文宏答“國外留學生要不要回國”

短短几句話,有真相,有方法。

真相是:

這個病可以預防。

方法是:

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

張文宏的實在還不僅於此,而是問了兩個實實在在的問題:

回來以後是不是不再回去了?

留在那裡的話又有沒有辦法?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想清楚了,就不再糾結,心裡踏實。

一語中的,這就叫實在。

那麼,怎樣保證我們相信的既是真話又是實話呢?

鑑別方法

真話的反面是假話,區別在真偽。

實話的反面是虛話,區別在虛實。

鑑別真偽,不能看動機。

因為人們完全可能真誠地信謠,然後又真誠地傳謠。

你批評他,他還委屈。

因此必須強調:

真偽,首先是指事實,不是動機。

由此可知:

實話必是真話。

相反,假話也一定是虛的

所以,虛頭八腦,雲山霧罩,吹吹呼呼的,一定不可信。

另外,還有三個方法建議使用。

第一,看他說的合不合常識

比如有記者問張文宏:注射血漿會不會立刻康復

張文宏斬釘截鐵:

不可能!立刻康復那是電影。

第二,看他說的是不是人話

還是張文宏:

對於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來綁架別人。

簡單吧?就這麼簡單。

大道至簡。

越是高級越簡單,越是真理越明瞭。

這也是方法之三:看他說的簡不簡單

張文宏之可信,道理就在於此。

堅信張文宏

實話實說,本不想說張文宏。

因為作為個人,被高度關注並不是好事,弄不好就不敢說話了。

現在看來,老夫多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