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經濟進階“三部曲”:從美顏產業到JK制服、隱形眼鏡電商

顏值經濟進階“三部曲”:從美顏產業到JK制服、隱形眼鏡電商

作者:舊叔,ID:jiushujiuwen

顏值經濟進階“三部曲”:從美顏產業到JK制服、隱形眼鏡電商

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和金錢在“顏值”上?當“Z世代”與“宅經濟”的大潮席捲而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進入到“沒有上限”的階段。

“顏值即正義”、“看臉的時代”、“活在美顏相機與濾鏡裡”......移動互聯網時代,顏值經濟已經從概念邁入實質的經濟“生態圈”階段,從美顏相機到“買它買它”的口紅,從潮鞋潮服到JK制服、Lolita與漢服這“三坑”,從炫彩日拋月拋的美瞳到玻尿酸與醫美,顏值就是“正義”,顏值也是一門從頭到腳的“生意”。

顏值經濟基礎概論:用戶與市場潛力

任何經濟形態賴以成長的基礎都是用戶圈層和市場潛力,這點對於顏值經濟也不例外。

不考慮全球經濟與消費水平進入大衰退的“不可抗力”影響,根據Mob研究院近期發佈的一份《2019中國顏值經濟報告》顯示,附著在顏值經濟生態圈上的受眾用戶群體十分廣泛,整體“活躍”用戶規模近4億,而這幾乎已經是中國所有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四成。

顏值經濟進階“三部曲”:從美顏產業到JK制服、隱形眼鏡電商

如此大的消費量級之下,再考慮到這些目標受眾之中的大部分都是極具消費能力與高成長性的年輕消費者,顏值經濟的用戶消費潛力可謂是異常巨大。

那麼顏值經濟目前都涵蓋了哪些行業領域?

從產業規模的角度上來說,目前肉眼可見幾乎都已經形成千億規模量級以上的顏值經濟體大概有六大類,醫療美容、拍攝美化、個妝美護、服飾潮牌、健身休閒、相關電商......而在這六大類內外,還有無數的相關產業鏈條交叉其中。

顏值經濟進階“三部曲”:從美顏產業到JK制服、隱形眼鏡電商

顏值經濟進階“三部曲”:從美顏產業到JK制服、隱形眼鏡電商

所以整體來說,這幾乎是一個高達萬億規模的藍海市場。互聯網+時代下,短視頻、直播、電商、新零售、AI、5G、VR等一切的科技賦能幾乎都能夠將各大顏值經濟體進行再造賦能,這衍生出的市場空間與行業潛能足以顛覆現有行業格局。

事實上,一大批代表性的顏值經濟品牌已經脫穎而出,也正是藉助於它們所創造出的造富神話,顏值經濟才在近幾年登上大雅之堂。

比如在醫療美容領域,號稱是醫美版“大眾點評”、清新版專業醫美平臺的“新氧”近年來脫穎而出,成為互聯網醫美第一股的新氧目前已經發展到了月活近千萬、市值近10億美元的規模。新氧之外,還有更美、悅美、美麗神器、美唄、美黛拉、口袋喵、美美咖、一起美、阿里健康、美團等一眾大小平臺掘金互聯網醫美。

比如在拍攝美化領域,從美顏相機到美圖手機,從抖音快手到直播網紅,從AI應用到智能大數據算法,相關軟硬件與技術應用方向十分廣泛,這幾乎帶動起了所有科技與互聯網巨頭進行積極佈局。

個妝美護行業與服飾潮牌領域的顏值經濟代表應用是所謂的“國潮風”,從李寧到百雀羚,從大白兔唇膏到故宮定製款口紅,從新興潮牌潮鞋到宅文化“出圈”的JK制服、Lolita與漢服這三大件,各大廠商或初創品牌紛紛在產品顏值上做文章,拼了命地把自己往顏值經濟上靠。其他延展領域就更不用說了,服飾與化妝品品類天生就與顏值百搭,藉著顏值經濟的浪潮,大家樂得頻繁推陳出新來收割流量。

還有以Keep、互聯網健身、產後塑身等為代表的健身休閒領域,曬“馬甲線”與曬“A4腰”成為年輕人潮流的背景下,相關應用大行其道,顏值經濟刷屏頻繁地都有點讓我們審美疲勞。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基於顏值經濟的相關垂直電商平臺也在創造出不菲的經濟價值,其中有以視客眼鏡網等為代表的眼鏡電商、隱形眼鏡電商,有看似是“種草”其實是“美妝電商”的小紅書,還有天貓、京東這樣的頭部電商大佬都在近些年摩拳擦掌進行重點佈局的美妝生態等。

總體來看,“顏值經濟”巨大的用戶空間與行業潛力將推動相關產業持續大爆發,而在這其中,誰能最先圈佔用戶、建立起有效的商業模式閉環、引領行業趨勢,誰就有機會趁著這場風口一飛沖天。

顏值經濟進階“三部曲”

看到這裡似乎顯得信息量有點過於巨大,一些不太常關注新興事物的用戶圈層甚至可能會有些疑惑:似乎很多顏值經濟相關領域總有些“噱頭大於實際”的意味?

這也難怪,無論是網紅主播們建立起的含有巨大“水分”的顏值流量生態,還是新氧們、炒鞋團體們所遭受的商業模式、行業“智商稅”質疑,這些都實實在在的存在於顏值經濟的現實場景中。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經濟生態與行業風口的探索都需要一個生命週期,在此過程中,水分與真實交雜,亂象與迷霧重重。

所幸的是,透過顏值經濟業已存在的進階“三部曲”,我們已經能夠一窺顏值經濟的底層邏輯。

首先在“起始”階段,顏值經濟大多披著虛擬經濟的外衣,這裡面美顏工具、短視頻與網紅經濟的相關應用就是典型。

但在這一階段,顏值經濟多還停留在流量收割或輔助商業模式的狀態,比如在近年來聲勢迅猛的網紅經濟中,一眾頭部、腰部和尾部顏值網紅靠著年輕貌美和紅人包裝進行著所謂的“視覺”推廣。

但在這一過程中,她們倚靠的向龐大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的變現模式並無壁壘可言,“鐵打的品牌商家、流水的網紅”正成為常態。這一點對張大奕、馮提莫們來說都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股價一路大幅下探和鉅額虧損的發展過程表明,網紅經濟目前還未能走通成熟的商業模式,其“偶然性”與“表面風光”屬性正在成為行業重點審視的對象。

其次在顏值經濟的向上下游的“探索”階段,一些顏值經濟玩家開始向具體產品、服務與文化圈層延展,這裡面的典型代表是各類潮牌或隨著Z世代興起的JK制服產業鏈等。

但在這一階段,商業模式中最基礎的用戶“需求”和規模化複製問題又成為亟待解決的痛點。

比如針對“國潮”風,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市場空間有待挖掘、用戶個性化喜好難以滿足的問題,這讓一些大眾美妝品牌在藉助國潮獲取關注的同時,難以藉此一舉做大。而在更加新興的JK制服、Lolita與漢服圈中,在小眾圈層文化愛好者對於相關產品極度“挑剔”的眼光下,用戶潛在需求固然可觀,產品溢價也足夠大,但規模化生產與產業鏈離成熟還有很遠的距離。

一個不好的消息是,就在顏值經濟玩家向具體產品、服務與文化圈層進行延展和開拓的過程中,很多玩家並未能把目光聚焦在行業痛點的解決上,反而為了能夠快速獲取利益而縱容“炒貨”之風的盛行,這就讓市場的發展陷入既充滿活力又錯綜複雜的境地,長期來看這對商業模式的走通危害明顯。

好消息是,顏值經濟中新興的“小眾”產品文化圈層正在快速“出圈”,在成為主流的直播與短視頻文化之下,國潮、JK制服、Lolita與漢服們擁有巨大的變現潛力。

最後,在顏值經濟發展相對成型的商業模式“模板”階段,一些玩家開始正式登上主流輿論舞臺,其品牌規模與用戶影響力、商業模式等也得到初步驗證,這就讓擁有巨大發展空間的它們成為資本的追逐對象。

在這一階段,跳出品牌層面探索的“平臺化”過程似乎是主流。比如醫美平臺新氧,雖然爭議不斷,但這並沒有阻礙它一路融資、上市的過程;比如隱形眼鏡垂直電商平臺視客眼鏡網,它在近些年獲得了極高的發展增速。

以隱形眼鏡電商為例,隨著千億眼鏡行業的關注度正隨著電商、直播、短視頻行業的發展而愈發增強,過往一直被認為是“暴利”的眼鏡行業正在迎來一場數字化、垂直化、平臺化的行業變革。

於是,隱形眼鏡市場因其與“美觀好看”、“時尚潮流”等文化、圈層元素的強掛鉤而愈發得到重視。在此過程中,隱形眼鏡電商成為“風口”。

從市場規模上看,根據相關諮詢報告顯示,僅中國隱形眼鏡市場規模在2018年就已經達到76.7億元,預計到2025年,隱形眼鏡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10億元,增速十分明顯。

從用戶層面上看,新一代消費者對於“顏值經濟”、“她經濟”的追捧正在讓隱形眼鏡產品跳出固有醫療器械用品的思維桎梏,更多有了一種時尚、潮流、社交屬性的加持,這讓隱形眼鏡電商平臺的用戶提升空間非常具有想象力。

從玩家層面上來看,在國外,印度隱形眼鏡電商Lenskart獲軟銀領投4.56億美元、高露潔投資隱形眼鏡訂閱電商Hubble......頭部資本對隱形眼鏡電商青睞有加;在國內,以視客眼鏡網為代表的頭部隱形眼鏡電商正在顯現出極高的發展增速,平臺在用戶層面的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

而具體到國內市場,幾乎是在國內最早一批創立的隱形眼鏡電商平臺“視客眼鏡網”可以成為顏值經濟成熟平臺化運作的“模板”。

在平臺構建上,成立於2008年的視客目前已經發展為全國領先的隱形眼鏡垂直電商,其豐富的隱形眼鏡、彩色隱形眼鏡及隱形眼鏡護理產品體系和“視客海淘”特色頻道讓它吸引了海量忠實粉絲。

在規模增長上,根據某數據公司發佈的《2018年度隱形眼鏡及護理液報告》及《2019年1-9月隱形眼鏡及護理液報告》顯示,視客近年的整體GMV規模表現及增速都十分亮眼。

從顏值經濟的“起始”、“探索”與“模板”階段進階中,我們可以深入瞭解到“顏值”這門生意的底層邏輯。當然,這一過程並非是從“壞生意”到“好生意”的進階,而是從成熟商業模式與品牌影響力的構建上可以參考的進階路徑。

未來一段時間裡,圍繞顏值的“爭奪”將會長期持續下去。這裡面還會有男性顏值消費力崛起、新世代消費者成長力驚人、專業玩家下場、國際巨頭紛紛涉足等等新變化。在此過程中,玩家們該如何探索出明確的商業價值判斷?也許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參與到這場潮流趨勢與新方向的過程就足以讓顏值經濟得到重視了。

顏值經濟進階“三部曲”:從美顏產業到JK制服、隱形眼鏡電商

互聯網、科技、商業與傳播領域的不明覺厲,都有穿透過去與未來的邏輯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