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京劇鑼鼓知識(一)[緩鑼]

王碩:京劇鑼鼓知識(一)[緩鑼]


京劇鑼鼓作為一門學問,是個大話題,包含的內容很多,可以說是紛繁複雜。在這裡我想以若干小標題從常識的角度對它的基本形式和精神做些介紹。

[緩鑼]

我們先從每當開戲時最先聽到的兩個鑼鼓——[緩鑼[和[撤鑼]說起。先說[緩鑼],它是一齣戲開始時的第一個鑼鼓,如同西洋歌劇、舞劇的序曲或前奏曲,通過它的作用,可以把戲的基本情調、信息傳帶給觀眾。[緩鑼]之‘緩’不是緩慢之意,而是一種情勢的積極調動和發起,要通過這段鑼鼓的演奏把舞臺的情緒、氣氛由靜而動、由緩轉疾、快而有效的調動和營造起來,以順利地進入和展開劇情。


一齣戲最開始的[緩鑼]也應該是體現該戲風格的一個標誌。[緩鑼]之名其實是對一類鑼鼓的泛指,並不是一個鑼鼓點的固定名稱,常見用作[緩鑼]的鑼鼓點有[大鑼圓場]和[衝頭]。以鑼鼓打法的傳統規範,兩者用法的區別在於:

如遇戲一開始頭一場就是曲牌“打上”,則[緩鑼]必須要用[衝頭],因為[圓場]鑼鼓不能直接開領曲牌。


又如《審頭刺湯》一劇,戲一開始就是起[大開門]曲牌“發點”,陸炳升堂;《龍鳳呈祥》頭一場上來也是嗩吶牌子“打上”,劉備臨案登舟。類似情形之下,[緩鑼]都要打[衝頭]。除了上述[大鑼圓場]和[衝頭]兩種常見的[緩鑼]之外,有很多武戲,因從戲的一開始情緒便比較激越,為了體現武戲的風格,其[緩鑼]就直接以[急急風]鑼鼓來完成。它一般是以慢起[上天梯]開始,逐漸把力度催起來,經“長調門”後收住。

上面談到的[緩鑼]就是指在開戲時作為序曲或前奏曲;寬泛地說,[緩鑼]也不一定都是在開戲時用,另如場次之間,段落之間也都有“緩鑼”的需要。而且[緩鑼]的性質和作用也並不都是由緩轉疾、由平淡變激昂,它應該是結合劇情發展的具體需要來處理節奏的變化。如果上一場的表演情緒是激越的,下一場的氣氛是低沉或平穩的,則[緩鑼]的節力度就應該是由疾變緩,由強變弱,由塊變慢,以鑼鼓的演奏來做一個場次或段落之間的音樂過渡和連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