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近日,“虛擬養老院”又重新刷爆朋友圈。沒有一張床位,卻能承載上萬老年人的養老需求。虛擬養老院是由當地政府建立的一個信息服務平臺, 虛擬養老院看似為"虛",其實很"實"。它整合了許多社會上的有利資源,實現了居家養老的專業化。老人通過一個電話或網絡的一個指令就可以在家享受到便捷的上門服務,服務標準也很詳實,加上有政府的社會化管理和監督,老人從心理上完全能夠接受,更具安全感,老人的尊嚴也得到了保障。由於虛擬養老院的規模化運作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在市場競爭中無疑將佔據主導地位。


本文小編就來為大家挖一挖“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2019年3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再次指出“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提出了多種養老服務新形式。因此,大眾聚焦於智慧養老的發展,智慧養老成為越來越火熱的話題,“虛擬養老院”當時就引起了不少關注。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2020年3月13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財政部、商務部等二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發改就業〔2020〕293號):加快構建

“智能+”消費生態體系——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的消費模式,促進老、托育、家政、等服務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拓展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覆蓋面。探索建立家庭醫生電子化簽約等制度,支持發展社區居家“虛擬養老院”。鼓勵以高水平社會服務機構為核心,建立面向基層地區、欠發達地區、邊遠地區的遠程在線服務體系。與此同時,《意見》還提出要儘快完善服務業標準體系,推動養老、家政、托育、文化和旅遊、體育、健康等領域服務標準制修訂與試點示範。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虛擬養老院”的真面目


虛擬養老院 ,就是政府建立一個信息服務平臺,當老年人有服務需要時,撥一個電話給信息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就會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務企業員工上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同時對服務質量進行監督。“虛擬養老院”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方式,老人獨居家中,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傳統養老的一切服務。可以說,“虛擬養老院”其實就是一個

“信息服務+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的平臺。當老人需要服務時,撥打電話或通過手機APP聯繫到“虛擬養老院”服務平臺,平臺方接到老人的服務需求就可以派工作人員上門進行服務。“虛擬養老院”提供的服務包括陪同就醫、醫療護理、配餐送餐、代購代買、生活照料等,可全方位解決老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需求,實現真正的居家養老。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虛擬養老院的概念最早是由蘇州市滄浪區區政府、區民政局自2007年10月正式提出,並由居家樂服務中心實體運營,採用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全國各地的廣泛認可,並獲得國家、省、市、區多項殊榮,通過虛擬養老院的運作模式的探索,最終能夠實現降低政府養老成本、減輕子女養老負擔、提高老人生活質量、促進養老產業發展。


和傳統養老方式相比,"虛擬養老院"是一座"沒有圍牆的養老院",投資比較少,服務範圍卻很大,老人不必住在養老院中被動接受服務,在家就可以挑選、享受專業化的養老服務。老人從心理上完全可以接受,更具安全感。由於虛擬養老院的規模化運作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和整體費用,它必將成為今後老年人養老的一種新的趨勢。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虛擬養老院”的四大特點


1、不提供床位只提供服務。通過電話、網絡等信息管理系統,在接收到居家老人發送的需求指令後,為老人提供洗衣、做飯、修理水電、陪同就醫、文化娛樂等多項具體服務;


2、大數據讓服務更智能,虛擬養老院會採集老人的信息,將分散居住的老年人納入虛擬的養老院,第一時間為他們提供不同服務;


3、打個電話就有人上門服務,虛擬養老院設立一個電話服務專線。屆時,如果老人需要服務,只需撥打電話,在支付相應的費用後,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上門服務;


4、輕鬆實現居家養老,虛擬養老院提供上門服務,有人搭把手,幫忙幹一些重活累活,生活一下子輕鬆了很多,同時緩解了養老院“一床難求”的局面。可以說這是“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升級版,打破了原有的現實社區範圍,由互聯網構建了一個更為龐大的“虛擬社區”,通過智慧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建立的服務體系,為老年人進行服務。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虛擬養老院的“虛”與“實”


養老場所是虛,服務項目是實。


“虛擬養老”看似為“虛”,其實很“實”。它整合了社會上的許多有利資源,實現了居家養老的專業化,並結合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優點——老年人在家養老就可以享受到機構養老的服務,實現了床位到家、機構到家、服務到家的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加上有政府的社會化管理和監督,老人從心理上完全能夠接受,更具安全感,人性尊嚴也得到了保障。


江蘇已建成虛擬養老院99個,居家上門服務覆蓋200餘萬老年人。不僅如此,在甘肅蘭州,一家虛擬養老院註冊的老人就有10萬,幾乎佔了整個蘭州市城關區60歲以上老人的一半多。


走進現在已建成的虛擬養老院,你會發現這裡看不見一位老人、一張床位,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寫著服務內容的大型展板,標明瞭所提供的共計實數項的養老服務,並且標明各項服務相應的服務時間、質量要求。


雖然沒有真實的養老場所,但是服務卻是實在的。社區街道老人的資料都已被錄入到系統數據庫中,通過信息化服務,為老人們提供上門服務,真正的打造了一個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運作模式是虛,隊伍建設是實。


依託互聯網技術,虛擬養老院自主研發線上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服務全鏈條追蹤、閉環規範管理。每一個養老服務員都有自己的信息賬戶,通過手機APP,中心管理團隊與服務員之間從上門服務前的工單自動生成、預約分配,到服務中的實時跟蹤、及時協調,再到服務後的質量回訪、評價分析、投訴處理、跟蹤反饋,都嚴格按照系統操作流程,實現實時管理。


雖然依託互聯網技術,運作模式是線上虛擬的,但養老服務員的隊伍建設卻是實在的。虛擬養老院通過社會化招聘、職業化培訓、人性化關懷、制度化管理,打造了一支專業化、規模化、職業化的居家養老服務團隊。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虛擬養老院”的運營機制案例


蘇州市姑蘇區(原滄浪區)從2003年開始進行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的探索,於2007年10月在全國率先將信息化引入居家養老服務,是國內首先提出了“虛擬養老”的概念。發展至今,服務對象12000戶26000人,累計服務120萬人次。


這個被稱為“虛擬養老院”的服務中心有419位員工服務團隊,沒有一張床位,卻在為2.6萬名高齡、空巢老人服務,累計提供上門照料、糧油配送等養老服務148萬多人次。


虛擬養老院是如何發揮出這麼大的“功效”的呢?虛擬養老院到底是如何成功運行的?接下來一探究竟。


首先,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併發揮主導作用。


政府將養老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先後制定了全面推廣虛擬養老的實施方案、社會養老服務組織資金補貼實施辦法等,將虛擬養老納入養老服務組織,享受政府開辦經費補貼和運營經費補貼。


政府從場地提供、系統開發等方面支持信息技術平臺建設,對虛擬養老院的建設實行優惠扶持政策:一方面對虛擬養老院提供開辦經費補貼,另一方面對養老援助對象提供政府團購服務。


揭開“虛擬養老院”虛與實的真面目


2020年養老產業兩個方向:社區居家繼續發力,“虛擬養老”落地形式,家庭床位、社區驛站,實現“養老不離家“;

文旅康養項目是符合民生建設、乘數效應大,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地產企業可根據自身能力在此發力,尤其是休閒消費,介入養老產業。


希望在政府他科技等多方面的推動下,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前景定將十分廣闊,智慧養老將成為養老發展的重要趨勢。而“虛擬養老院”正是智慧養老的一個縮影。


注: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於網絡內容整理


【關於陽泉天年宜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

  陽泉天年宜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是陽泉市首家集醫、養、康、護、教五位一體的中、高端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公司自成立以來,緊緊圍繞“為老而作、為善而行”的服務宗旨,致力於打造陽泉市“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綜合體,包括:陽泉市宜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陽泉醫養康復醫院、陽泉天佑安康養護院、陽泉天佑安康養護院安寧療護中心、陽泉市城區鴻龍灣社區衛生服務站、福壽大酒店。

聯繫我們:12349

地址:陽泉市社會福利院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