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自從移居日本,深感沒車是多麼不便。尤其在沖繩——這個公共交通看起來就不太發達的地方,沒有車就意味著完全沒有出行自由。

很多在日本常住過的人都知道,越是發達的地方,其實反而越不需要汽車。因為軌道交通極其便利,幾乎可以到達生活所需的任何地方。在東京都23區內,光地鐵線就有二十餘條,經停東京各地區的軌道交通線,加起來更是多達八十多條,這還不算各類地方經營的私鐵線路。

對比來看,沖繩就慘多了,整個沖繩本島只有一條單軌電車線,從機場到莆田市,不對,是浦添市。所以,常住日本的人還知道:越是窮的地方,汽車肯定越多。那些剛剛來到沖繩的國內旅遊者肯定會驚訝:這裡真的是日本最窮的縣?為什麼到處都是車呢?

日本的窮,並不是經濟上的絕對困難,而是相對高收入人群來說,很多高品質商品的可選擇餘地很小,或者幾乎沒有,因為除了應付生活之外,往往沒有多餘的錢用來消費。


來日本之前,我特別喜歡在各類日本的中古車網站上看不同品牌的車,幻想到了日本後就開上什麼什麼。從日產Skyline到法拉利的512 TR,從寶馬3系旅行到馬自達RX-7,從本田的Beat到阿爾法·羅密歐的147。總之夢做了不少,但真正讓夢想落地的時候,我卻選擇了一款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車:日產Serena。它既不是coupe也不是Wagon,而是MPV。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之所以選擇一款我在國內完全想都沒想過的MPV,一部分緣由是出於公司經營考慮。未來我可能從事民宿旅遊方面的工作,在乘坐過朋友的豐田阿爾法之後,感覺MPV在實用性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另一方面,則是打算體驗一下日本二手車的感覺。


這輛奶白色的日產Serena,是我以總價66萬日元買下的。價格來看說不上最便宜,畢竟還有13萬日元的本田奧德賽壓陣。但在當時,這已經是我能找到性價比最高的MPV了。

Serena車系誕生於1991年,我這輛車是家族的第三代車型,年份為2010年,恰好是這代車型的最後生產年份。從外形來看,它屬於中後期facelift樣式。日產這代Serena身材著實不小。4.7米的長度,2.86米的軸距,1.85米的高度,加上方方正正的造型,註定它的空間表現很不錯。

先簡單說說,我當時是怎麼把大白領回家的。

在日本,看二手車基本和國內一樣,大概三種渠道:線下店裡轉,線上網站或app裡翻,熟人介紹。二手車的價格取決於車型、車況、車齡以及其它關聯因素,比如是否帶有車檢(類似國內年檢,但價格更貴)和保修等。相對於國內極其複雜的二手車環境,日本簡直好太多了,基本上對車完全不懂的人,也不用擔心被騙。

其實日本中古車市場,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友善。這麼說吧,現在國內二手車業態,跟二十多年前的日本極其相似。後來還不是因為罰得太狠,各種造假和以次充好等現象直接就消失了,因為與其冒著風險做手腳換來傾家蕩產的罰款,還不如老老實實做買賣。

當時看車,豐田阿爾法之類我就完全沒有考慮過,因為最便宜的也要一百萬日元以上,太貴。我的預算就是幾十萬日元,貴的車當然有更好的方面,但我的樂趣,不就是以低價去尋找能體現更高價值的車麼?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這臺在網上尋到的車,其實並不是我的第一選擇。我當時看中一輛2009款的本田奧德賽,就是國內東本初代艾力紳那款。可惜在我到店的前一天,這臺標價58萬日元車被人買走了。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不過我很快就發現了大白。這臺車本身配置不錯,雙側電動門,還能遙控開啟。自帶導航面板,雖然能看DVD,還有SD卡槽,但屏幕的分辨率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著實感人。而車的硬件上,發動機是MR20DE,就是老軒逸和老天籟身上那臺,標稱功率103kW,搭配變速器是日產萬年不變的Xtronic CVT。

價格是透過電話得知的:65萬日元,手續費1萬日元另算。這個價能接受,先去看看再說。

66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4.2萬左右。這個價格在國內可以買到什麼車呢?大家有興趣可以到汽車網站裡查詢一番。反正在我來看,刨開那些大事故和極其特殊車況的車之外,想買到實表,注意,是實表10萬公里左右,車齡10年上下的車,幾乎不可能。如果你能遇到並且知根知底,自己也有需求,那可千萬別錯過。

上述的情況也是我這輛大白的狀況:2010款型,表顯里程9.96萬公里,平均油耗1L可跑8.1km,換算成百公里大概就是12L。這個油耗對於一款7座型MPV來說,屬於正常數字。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看車的時候,中古車商表示車型沒有發生過底盤框架變形的中大型事故,但是一圈看下來,發現車的前後保險槓碎裂,車身右側裙板裝飾條凹陷。整體來看,如果真如車上所言沒有大事故,那麼這種程度的外傷已經完全可以接受了。

隨後我提出能否著車,得到許可後將儀表盤通電,檢查了各警示燈是否工作正常。然後打火,車身輕微抖動後瞬間著車,說明這臺車的啟動馬達狀態不錯,發動機內部潤滑比較到位,沒有那種金屬部件的運動粘滯感。

著車後稍待片刻,在氣門頂杆響聲消失後開始空擋踩油門。加油過程沒有遲滯,輕踩油門後轉速攀升速度正常。再嘗試掛入各擋位,發現擋位間銜接順暢,操縱時需略用力但屬正常範圍。

一番操作之後熄火下車,然後又將所有車門依次開關,檢查車身有無剛性變形。整體感覺,車的狀況相當不錯,尤其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匹配度,絲毫沒有那種經年累月存留下的遲滯感。下車後將車商找來,表示這臺車我準備拍錢買下,但提出了幾個要求:

1. 必須把車身覆蓋件的傷全部修掉,外觀恢復完整;

2. 換新機油,新剎車油,新制冷液;

3. 車內中控、座椅、頂棚全部清洗;

4. 前大燈燈罩重新拋光;

5. 雨刷膠條換成全新。

陪我去的朋友將上述要求翻譯後轉達車商,車商二話不說全部答應,但提車需要等半個月。我說沒問題,付定金吧,說著就掏出三十萬日元。車商跟朋友都嚇一跳,趕緊告訴我定金只需一萬,一萬日元就好……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在日本買這種普通車型,是需要有車位證明的。所以我在租房的時候就順帶把車位一併租下,月租金差不多人民幣200塊。至於為什麼要交1萬日元的手續費而不是親自辦理,一個是車商辦事肯定更專業,材料交給他們能更快把所有事落聽。另一個是辦手續需要往返多次去市政府,對於沒車的我來說,效率太低。他們1天能辦妥的事我自己搞不好需要花一週甚至更久。這麼來看,這一萬日元還是很值得的。況且最後車還是他們親自從幾十公里外開過來不說,燃油表的剩餘油量還有1/3多呢。


日本購車記之:買二手車


本來這篇事打算寫寫大白的駕乘感受,寫著寫著發現已經變成什麼選擇大白。不過這個過程也是挺重要的,至少能讓那些沒在日本買過二手車的人,大致瞭解到是什麼情況。讓那些準備在日本買車的人,能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最後再說一句,在日本買車不需要駕照。只要你膽子大,無照開也不是不可以,大不了被抓坐牢唄。別說,日本還真有人這麼幹,有個大爺無照駕駛40多年,居然沒出過一次事故。要不是巡警偶然間的例行檢查把他抓個現行,搞不好大爺能這樣開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