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應該如何評價元清兩朝湧現漢人殺漢人的功臣良將?

神鵰展翅


“漢人殺漢人”是為漢奸,不僅僅是元清兩代,可以說歷朝歷代,古今中外,向來就不缺少這般賣主求榮之人,比如抗日戰爭期間,漢奸的數量保守估計都要達到300萬之上,比侵華日軍還要多,明知要背上一世罵名,為什麼那麼多人還要做出如此選擇呢?

其實也很顯然,為了活著。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哪怕是屈辱的活著,那也至少還活著,活著就有希望不是嗎?“死”之一字,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就太難了,除了少數民族大義之士以外,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夠坦然面對死亡呢?


元清兩朝的漢奸數不勝數,為什麼?因為少數民族把控了政權,漢人受到了奴役。賣國賊是不會無緣無故產生的,國家強大,軍隊更是橫掃天下無往不利的時候,哪裡會有漢奸,只有在瀕臨滅國甚至國家已經滅亡的情況下,賣國賊才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出現呢?


比如清朝末年,外國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國門,上演了一出出燒殺劫掠的人間慘劇,當時的老百姓在做什麼呢?他們甚至在幫著列強推車,幫著他們運送物資,幫著他們在打自己的同胞,何以至此呢?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他們也是可憐人,所求不過溫飽而已,而且誰來統治不是統治呢,對於百姓來講,改朝換代不過就是家常便飯,侵略者和自己人又有什麼不同呢?到了清朝末年,很多人早已不堪朝廷的剝削和壓迫,或許列強在他們看來還要更可靠一些,只要有人給錢,只要能夠解決吃飯問題,那麼跟著誰幹不是幹呢?賣主求榮或許不能大富大貴,但至少能夠保住性命,這恐怕是當時很多底層百姓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在民族觀念淡化的情況下,誰來當國家的統治者,又有什麼不一樣。

那麼對於王公貴族來講,為什麼又要選擇當漢奸呢?


其實也很顯然,本來是壓迫者,突然搖身一變成了被壓迫者,為了所謂的仕途,為了利益的最大化,為了榮華富貴,那些缺乏道德操守的貴族不惜出賣自己的良知來配合侵略者壓迫自己的百姓,但是換言之,於他們而言,什麼良知,什麼民族大義,恐怕都不如利益來的切合實際。吳三桂為什麼最終選擇投靠清庭?投降尚且能夠保住自己的地位,繼續享受融化富貴,只不過主子從明朝變成了清朝,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而不投降,連小命都不保,又談何榮華富貴。


所以,投降,真的一點也不意外。當然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也從來不缺民族大義之士,他們為了喚醒國人沉睡的靈魂,不惜慷慨赴死,以身殉國,令人唏噓。


古今嘚吧嘚


成者王侯敗者寇,功臣都是當權者封的。

首先你這個問題不能搞分裂,炎黃子孫=中華民族=56個民族

大一統前的戰爭無非就是站隊問題,沒有種族差異。你要非說有 那請問當年的國共內戰又咋說?


彥1981


漢人中,子殺父還少嗎?同理漢人殺漢人也正常[泣不成聲]


老派了


元、清兩朝的確有很多漢人將領率軍殺死大批漢人,但性質極大不同,所以評價也不相同,具體可以把這些人分為三類:


1.無可厚非型

最典型的是張弘範,他是崖山海戰中指揮元朝大軍徹底滅掉南宋政權的統帥,張之所以被後世所熟知,是因為他率兵滅掉南宋後勒石紀功,在崖山海邊的一塊大石上留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的字跡。後世漢人到崖山憑弔時,對這幾個字往往深惡痛絕,明朝大臣陳白沙曾令人在石碑上加了一個“宋”字,變為“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以諷刺張弘範身為漢人卻親率大軍消滅南宋的行為。陳白沙心寄華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事實上,張弘範雖是漢族人,但他和南宋沒有半毛關係。張弘範祖籍南陽郡,今屬河北保定,眾所周知,早在五代十國,幽雲十六州就被石敬瑭割讓給了契丹,後來女真滅了契丹,蒙古又滅了女真,在這個過程中,張弘範所在南陽郡從未納入宋朝領土,他也是實打實出生在元朝、長在元朝、培養在元朝的元帝國將軍,為自己的國家征戰疆場,本就是無可厚非,和他是不是漢人沒有太大關係。


2.遺臭萬年型

這類型最多了,如阮大鋮、馬吉翔、孫可望、李成棟等等,他們原來都為明朝將領,世食明祿,當然也是實打實的漢人,可是投降清朝後,立即轉身用最兇殘的一面對付大明百姓,比如李成棟臭名昭著“嘉定三屠”,無數漢人倒在他血淋淋的刀下。

不過,最典型的莫過於吳三桂,這個“衝冠一怒為紅顏”明朝將領投降清朝後,為取悅清朝皇帝,甘為犬鷹,一路追殺南明殘部到緬甸,命令部下用弓弦將南明政權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勒死,並將永曆父子炙屍揚灰,對昔日舊主都這樣狠毒,古往今來也是罕見。據史書曾記載,永曆帝曾質問吳三桂:“'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吳三桂面如土色、匍匐在地。

是啊,他也知道自己做得實在是可恥,從山海關引八旗軍入關,進而追隨清軍圍剿南明,之後又背信棄義率領三藩作亂,將戰火燒遍大半個中華,無數百姓慘死屠刀、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他註定是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3.不置可否型

典型代表是洪承疇。洪承疇同樣也曾是明朝的將領,頗受崇禎皇帝器重,後兵敗被俘,在皇太極的勸撫下投降大清王朝。效忠清廷後,洪承疇不斷招撫南方舊部,在平定南明政權的過程中,他主張“以撫為主,以剿為輔”,儘可能減少殺戮,並提倡滿人“習漢文,曉漢語”,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避免了生靈塗炭。

當然了,中華自古以來講究從一而終的氣節,所謂“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作為大軍統帥、大明崇禎皇帝的愛將,沒有忠君愛國反而賣主求榮,氣節上有汙點,而且清朝政府也不太能看得起他,乾隆皇帝修國史的時候特意立了一個《貳臣傳》,把洪承疇等120餘名明朝降列入,輕蔑之態不言而喻。

總的來說,洪承疇這種將領,良心不算太壞,對故國百姓也沒有大開殺戮,客觀上對促進民族融合有一定作用,但投降畢竟是不光彩的,所以對於這種人,只能用不置可否的態度對待。


當然了,無論元朝還是清朝,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爭和不幸已經是遙遠的過去,在民族大融合的今天,團結友愛才是世世代代的主題。


春秋筆談


文明無高下,文化有差異。中國和歐州、美國不一樣。歐州是國家是國家,民族是民族,美國沒有民族,只有國家的概念。中國民族和國家是一體的,牢不可分的。有時,民族高於國家,因為國家是個歷史概念,歷朝歷代的情形不一樣。所以民族大義永遠是國家弘楊的主旋律。

所有出買民族利益,殺害自已同胞的漢奸永遠抬不起頭來。不但現在,將來也是。張弘範、吳三桂丶汪精衛等等臭名遠揚的漢奸永世不得翻身。


再造漢唐


炎黃子孫應該如何任憑價元清二朝漢人殺漢人的功臣良將。

。這個問題最點型的是吳三桂,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都是漢奸,賣國賤。


老龔166916589


雖然說現在要搞好民族團結,但當時充當元清兩朝的劊子手,湧現出漢人殺漢人的都應該算漢奸。


手機135598242


那是時代的問題,現在各民族團結一致,都是我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驀回記錄


別人怎麼評價才算應該我不知道,我自己個人是不想評價。


白露為霜65799235


每個朝代都有漢人殺漢人和功臣良將啊,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紛爭,紛爭大了就變成戰爭了。

放到全世界範圍內來看,也有人類殺人類的,這不是什麼炎黃子孫的專利。

我國從1979年之後就沒有戰爭了,進入了相對長的和平穩定建設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吧。

不要利用炎黃子孫的名頭來探討什麼種族廝殺,這和種族沒有什麼關係,只和利益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