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軍事能力在三國屬於幾線?

酒鬼小小小兒


天妒英才,在三國時期,不止魏國損失了像郭奉孝這樣年輕有為的能士,吳國同樣也損失了一位在英年時期便撒手人寰的英才——周瑜。周瑜,字公瑾,是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他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加之他形貌昳麗,長大後更是有姿貌、精音律,因此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年少時期便與“江東小霸王”孫策交好,21歲起便隨著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協助孫策在吳地開拓打出一片天地,攜手建立了孫吳政權。後來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同協助年少的孫權管理國家大事。建安十三年 (208),他更是率軍聯合劉備的蜀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自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孫權曾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在《三國志》的《周瑜列傳》中曾記錄當世的蜀國國君劉備對周瑜的評價: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那麼,咱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週瑜的軍事能力在三國時期屬於幾線。

要筆者看來,周瑜的軍事能力在三國時期當屬一線,這一點通過周瑜的自身經歷就可以看出來。

周瑜是奠定了孫吳政權的元老重臣,沒有周瑜,吳國就沒有能與蜀魏叫板的實力。建安五年(200)四月,孫策遇刺身亡,臨終時把軍國大事託付其弟孫權。然而孫權統業時,年齡尚小,並且當時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這樣幾個地方,其偏遠險要之處還未歸附。並且這幾個偏遠的地方的首領還隨時會找孫氏的麻煩。再加上那些曾經為吳國浴血奮戰、盡心竭力的人當時還散落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的關係。而張昭和周瑜等人認為孫權能與他們一起成就大業,於是傾心服侍他。在軍事上,主要靠周瑜才奠定了孫氏集團統一吳地的基礎。

周瑜在任期間,替孫氏集團招納了眾多的人才。他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並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蒐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包括後面舉薦的大將甘寧也是周瑜和呂蒙共同向孫權舉薦的。這足以體現周瑜的知人之明和識人之志。

周瑜的名氣和才幹不止吳國內家喻戶曉,甚至曹操都想籠絡他。據《江表傳》記載,曹操想周瑜為自己所用,曾派善於辯說的蔣幹前去遊說周瑜,但周瑜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幹。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在赤壁之戰中,作為主帥,周瑜可以說是靠謀略、智慧和膽識推動著整場戰役的進行。《三國演義》中曾記載諸葛亮怎樣的借東風、怎樣地舌戰群儒。但事實上,一方面這些都是小說家加工後的事,另一方面要論軍事才能,可能諸葛亮比之周瑜尤為不及。從周瑜前期聯劉抗曹到後面苦肉計、反間計的實施,再到最後決勝的赤壁之戰,都體現了周瑜卓越的軍事才能和佈局之策。

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或許如果他能夠再活20年,三國的歷史可能將會有不一樣的發展,也會更加精彩紛呈。題目所言周瑜的軍事實力屬於幾線?筆者認為周瑜的軍事才能可以說是吳國一流、整個三國時期的一流。不知作者們有何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鄧海春


周郎小二乳秀未甘,豈能和我西蜀平分秋色,他只不過是佔據了地勢條件,江浙民富兵強,我西川地貧人稀,老夫是白手起家,爾等是富二代,什麼東西都是撿現成的,我等三兄弟是從桃園三結義一步步憑勞力掙錢,艱苦樸素,從一窮二百到西川安家立業,掙了幾畝田地,養了幾十萬家丁,從西川到漢中東到荊州,南到貴陽,真是苦了老夫,人的命,天註定,就算敗家子丟了我的一片家原,我也無話可說,爾等周郎祖上都富豪,將廣兵多,加上南魚米豐盛,單憑硬幹,能幹個老夫不,人比人,氣死人,從孫老爺的家中拿了好多錢財,掙下一份家業,所以說,周郎,你還是靠別人過日子,自己掙的才算,只是老夫失算,被爾等搶了荊州,退回白帝城,天命如此,沒辦法,就這樣,下集再分享。


在巫山


如果把三國中的謀士按實力分等級,那周瑜只能拍第二等級,不是因為周瑜謀略不行 實在是因為第一梯隊的這幾個人太變態,確實比不過人家。

一流梯隊

諸葛亮,臥龍孔明的軍事謀略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什麼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反正就是神機妙算就不多說了。

郭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天生我才郭奉孝,老天都嫉妒奉孝,郭嘉一生真正的算無遺策,只要他參與的謀劃沒有不準的,尤其會看人心,看人方面無人出其左右,喜歡根據各個對手的性格心理安排不同的戰術,曹操早就把郭嘉看成可以託付全軍重任的人,可惜本就身子不好,又用計太深,早早夭折,就是郭嘉死了,也已經幫曹操把赤壁之前的問題都盤算清楚,如果郭嘉沒死,赤壁之戰,輸的可能就是吳蜀聯軍了。

龐統,臥龍鳳雛,可以和諸葛亮並排,可見其謀略過人 但龐士元的才華只顯露了一點,但已經讓天下為之一振,赤壁能成其中就有龐統獻的連環計,劉備入蜀也是龐統全力建議並第一執行,雖然不幸被流矢所殺,但是可以看出龐統的戰略清晰,謀略迅捷,膽略超人。

以上這三人當屬一流,其實周瑜即便在二流的隊伍裡也不算拔尖,屬於二流中的中上等水平,他之前還有,司馬懿,荀彧,賈詡等人,但是既生瑜何生亮,年紀輕輕做了吳國大都督,幫助兩千兵馬的孫策打下整個江東,也可見周瑜的軍事實力還是相當強的,但是無奈碰上了諸葛亮這麼個超級硬點子,敗得一塌糊塗,以至於後人只知孔明神機妙算,不知周郎的才高八斗。





進擊的軍火


三國軍事戰力排行,周瑜認第二,還沒人敢認第一。

首先這一點是必須要肯定的,就是周瑜的軍事能力,在當時三國之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你不能拿他跟諸葛亮龐統司馬懿比啊,這些人玩的都是詭譎謀略,那別人周公瑾幹嘛,正兒八經打仗的。

周瑜,字公瑾,公元175年生於江南大戶人家裡,和同時期的孫策是從小玩到大的。公元199年,他就被孫策任命為了建威中郎將,那個時候才24歲,就開始建功立業了。也就是在這一年兩人一起迎娶了當時有名的美女,二喬。這也算得上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情場官場雙豐收了。



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往往對周瑜的誤解很大啊,大家記住的都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還有三氣周瑜的故事。這裡幫他澄清一下,其實周瑜是個非常瀟灑豁達又極具才幹之人。

首先,北宋蘇東坡怎麼說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我們知道羽扇綸巾在三國那個年代是儒將的風采,一個羽扇綸巾的絕代將領,談笑之間,就將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給滅了,當然這裡面也還是有些誇大其詞。


再看當時同時代的人都怎麼說他的,劉備說他“氣量頗大”,蔣幹評價他是“周郎雅量高致”。所以這樣一個英雄氣概之人怎麼可能會被諸葛亮給氣死呢?


赤壁這一戰,是古代戰爭中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周瑜在面對曹操八十萬大軍之時,沉著冷靜,分析敵我雙方形勢,戰隊優劣,運用火攻將曹操軍團大敗。不僅幫助孫劉聯軍渡過難關,而且對當時的三分天下局勢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所以也可以肯定周瑜是當時赤壁之戰中的三軍總司令兼前線總指揮,在這場戰爭中啊,周瑜就將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展現的淋漓盡致。讓曹操和劉備都不能小覷,後來打完仗了,兩人都想把周瑜挖過來,可惜人家周瑜不同意啊。於是曹操和劉備都去孫權哪裡打小報告,就說:“你這個周公瑾啊,可能要功高蓋主了。好在孫權壓根不信這些。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結束,周瑜就被孫權派到南郡當太守了,也就相當於是今天的湖北荊州市市長這麼一個官。後來就有了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麼一說,當時劉備將荊州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佔了之後,又讓孫權把周瑜的南郡也借給他用兩天。孫權其實是同意了的,不過這就讓周瑜很生氣啊,當然他生氣不是是因為自己地盤被借走了的原因,而是氣朝廷眾人沒有看清未來局勢。

後來他就從南郡回來了,給孫權提了個軍事建議,就說“如今曹操剛吃了敗仗,不可能再馬上打回來,而我們呢,打了勝仗士氣正盛,應該率軍西進,奪取益州,再戰漢中,然後以圖中原”,孫權聽了這個方案一下就批准了。可惜,周瑜在率軍西征途中,還沒走出自己的勢力範圍,就得重病去世了,一代儒將,真是天妒英才。

周瑜雖然年僅36歲,但一生建功立業,是當時的一流的軍事家,而且別人的心胸也極為開闊,並非我們在演義之中所瞭解的那樣。也正因他豁達胸襟,禮賢下士,品德高尚,才學兼優成就了他一代名將的風範。

那麼你認為周瑜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歡迎在評論去留言。


副業創收生活vlog


如果把一位將領的軍事能力劃成幾線,那麼東吳大都督周瑜毫無疑問是三國時期軍事能力最強的一線中人。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公元175年出生在一個頗具勢力的江南士族家庭。

周瑜的叔祖父周景曾任東漢太尉,父親是洛陽令,後死於董卓之亂。孫堅起兵討伐董卓時,周瑜剛從洛陽遷居至廬江舒城。他與孫堅子孫策同齡,兩人是兒時的玩伴,私交甚篤,後來周瑜任中護軍兼江夏太守時,率部攻克皖城(今安徽潛山),得喬(也稱橋)公二女,一稱大喬,一稱小喬,都是江東聞名的絕色女子。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二人成了連襟。

孫策被許貢家客刺死後,周瑜受孫策遺命全力輔佐其年輕的弟弟孫權,經過幾年的東征西討,相繼平定了割據今日江、浙、贛、皖一帶的地方勢力,成為威名赫赫的東吳年青統帥。

208年,曹操削平北方後,親率十五、六萬大軍,號稱八十萬,浩浩蕩蕩南征荊州劉表,此時,劉表已在驚恐中病亡,次子劉琮繼任父職,無謀無勇的他迫於曹軍的兵威,不戰而降。

依附劉表的劉備,被曹軍擊潰後南逃,在當陽長坂(湖北當陽境內)被曹軍最精銳的“虎豹騎”追上,因寡不敵眾,敗退夏口(今漢口)。

彼時,曹操連連獲勝,志驕意滿, 以為其覬覦已久的東吳地區(今長江下游)唾手可得。

曹操奪取荊州,得到了七、八萬荊州水軍與上千艨艟戰船,聲勢大振,於是揮師順江東下,想一舉殲滅劉備、孫權。

為了恐嚇孫權,他修書一封命人送去,揚言即將統八十萬大軍,準備踏平東吳,企圖迫使孫權投降。

孫權在柴桑(江西九江)接到戰書後,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以張昭為代表的大部分文臣認為曹軍勢大,不可抵禦,主張投降,好歹還能做個一方諸侯;只有魯肅堅決反對,力主抵抗。劉備的使者諸葛亮向孫權分析了敵我態勢,耐心說服孫權聯手抗曹。

孫權不甘心降曹,但覺得曹操兵多將廣,難以抗拒,對舉兵抗曹還下不了決心,為此,急召統軍在外的周瑜商定大計。

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星夜趕到柴桑,態度堅定的支持魯肅,堅決主戰。

周瑜的理由是:(一)、北方還沒有全部平定,盤踞關西的韓遂、馬超對曹操身後的威脅甚大,因此曹軍難以持久作戰。

(二)、曹軍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的降軍實乃為形勢所逼,未必真心降服,軍心不穩。

(三)、現在天氣奇寒,曹軍遠來,戰馬缺乏飼草,天時對曹不利。

就憑此三點,大可與曹操決一死戰。

諸葛亮遊說孫權的話,大體與周瑜不謀而合,於是孫權力排眾議,決意聯合劉備,共同抵抗咄咄逼人的曹魏大軍。

孫權任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參軍校尉,去和劉備協力御曹。

當時雙方的兵力對比:曹軍大約15、6萬,加上荊州降軍7、8萬,共計二十餘萬。劉備實力不濟,麾下水陸合兵不過萬人,劉琦手下的江夏軍,也在一萬左右。周瑜、程普的吳軍,按《三國志》的記載,大約有3萬左右。孫、劉聯合起來,也不過五萬之眾。雙方的兵力對比,大約一比五。論實力,可謂眾寡懸殊。

但在地利以及軍隊的長處上說,孫、劉聯軍明顯有便宜可佔,因為周瑜足智多謀,吳軍擅長水戰,而黃蓋又獻上火攻之計,於是可以取長補短,以寡勝眾。

當週瑜率三萬吳軍抵達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時,望眼欲穿的劉備欣喜若狂的說:“孫將軍決定迎戰曹操,真乃英明決策!不知貴軍來了幾多兵馬”?周瑜答:“三萬”。劉備說:“可惜人少了些”。周瑜信心滿滿的說:“這麼多已足夠了,請使君看我打敗曹操”。聯軍會師後,繼續溯江西上,在赤壁(今湖北嘉魚長江一側,還有武昌縣西赤磯山一說)與曹軍前鋒遭遇,一場短促而激烈的戰鬥隨即展開,聯軍牛刀小試,獲得勝利。

曹操見初戰失利,就引軍退駐長江北岸的烏林,與駐軍赤壁的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果如周瑜所料,曹軍將士千里跋涉來到南方,水土不服,瘧疾、腹瀉等疾病迅速在軍中流行開來;北方人大都不諳水性,經受不住長江上風浪的顛簸,士卒體質迅速下降,士氣低落。

為減輕暈船,曹操祭出昏招:命部隊用鐵索將戰船鏈起來,上面鋪上木板,以增強船隻平穩度,降低風疾浪湧時戰船搖擺的幅度。

曹軍用鐵鏈將戰船連接起來,被周瑜部將黃蓋發現了,覺得這是一個破敵的大好機會。周瑜採納了黃蓋提出來的火攻之策。周瑜派黃蓋詐降曹操,騙取其信任後帶著十艘戰船,船上滿載浸了油的乾柴草,趁東風呼呼大作時突然向曹軍船陣發起火攻。因戰船被鐵鏈絞在一起,情急之下無法解開,火借風勢,吞噬一切,曹操的數萬水軍瞬間灰飛煙滅。

而此時的曹軍陸師主力正鬧瘟疫,戰鬥力下降,在孫、劉聯軍的夾攻下,大敗虧輸,死傷慘重,曹操不得不蒐羅殘兵敗將退回北方去了。

據記載,曹操逃到江陵時曾清點人數,發現損失慘重,兵力死傷已經超過一大半。周瑜指揮聯軍水陸並進,銜枚急追,很快抵達江陵城下。曹操心情沮喪,無力再戰,只好留曹仁、徐晃守江陵,自率殘部倉惶北去。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周瑜是這一大戰役的總指揮。他以聯軍五萬之眾,一舉擊潰曹操的近三十萬大軍,創造了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周瑜面對強敵,冷靜沉著,客觀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長、短之處,及時發現並抓住了曹操所犯的致命錯誤,巧妙地利用敵軍的弱點,揚長避短,出其不意地採用火攻之策焚燒敵船,遂使聯軍的弱勢轉化為優勢。

赤壁之戰後,周瑜指揮吳軍乘勢圍攻江陵(南郡治所)。經一年苦戰,周瑜帶傷堅持,指揮若定,曹仁見守軍傷亡很大,且上游的夷陵已被周瑜襲奪,只好放棄江陵北撤,吳軍奪佔了荊州之南郡,屢建奇功的周瑜被孫權任為南郡太守。

原先沒有地盤、到處依附的劉備,乘赤壁大勝,一舉佔領了原屬荊州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之後,劉備要求孫權將周瑜佔據的南郡借給他。魯肅居然支持將南郡借給劉備,理由是給曹操多樹一個敵人,而且利用劉備在荊州為孫吳抵擋曹魏的進攻,實乃上上策。孫權同意了魯肅的意見,不但把南荊州借給了劉備,還把妹妹也嫁給了劉備。

周瑜卻反對這樣做。 他從江陵趕回京口,對孫權說:“如今曹操剛剛戰敗,還不可能馬上進攻我們,請讓我和奮威將軍孫瑜一起率軍西上,攻取益州(四川),再攻佔漢中,讓孫瑜留守,和西北的馬超相互聲援。然後,我率軍和將軍一起攻奪襄陽,北擊曹操,一舉平定北方就大有希望了”。孫權同意了這個戰略計劃。於是周瑜返回江陵,雄心勃勃的準備西征。

從戰略上看,周瑜滅劉備、奪益州的謀劃具有兩重性:當時劉備羽翼未豐,曹操新敗,暫時無力南進,益州劉璋闇弱,防守空虛,時機確實難得,攻滅或兼併劉備、襲取益州都是可能實現的,但東吳的主要敵人是曹操,曹操雖遭挫敗,但力量還是比東吳強得多。滅掉東吳,佔據長江中下游是曹操的既定目標,一旦有機可乘,曹操就會毫不猶豫地再次大舉南下。假如吳軍西進,江東空虛,曹操肯定不會放棄這一絕佳時機,一定會出兵南下攻吳,吳軍就會陷入兩面捱打的不利境地。

周瑜的軍事才能很高,善於出奇制勝,甚至堪稱是三國名將中的翹楚,但他缺乏大局觀,也就是說他缺乏戰略眼光 。赤壁之戰爆發前 ,他並未主動提出聯劉抗曹,但也沒有明確表示反對;戰後,他極力主張東吳單方面抗曹,明顯在提防並排斥劉備。

與魯肅、諸葛亮比,周瑜的軍事業務能力或許還技高一籌,尤其在以奇用兵上,過於謹慎的諸葛亮還不如他,但比戰略眼光,這位“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儒將可就有些遜色了。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周瑜率大軍從江陵浩蕩西進,開至巴丘(今湖南嶽陽)時,準備溯江西上取益州時,突患重病,醫治無效,溘然長逝,年僅36歲。周瑜一生是短暫的,但卻有極高的建樹。

他不僅是三國時文武兼具的一流軍事家,而且胸襟開闊、豁達大度、禮賢下士、才氣縱橫,只可惜天妒英才,否則還能建立更大的功業。由於小說《三國演義》水銀瀉地般的影響力,民間廣泛流傳“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個“性度恢廓,心胸豁達”之人,《三國志》載,老將程普自認資格老,對周瑜當大都督、總指揮不服氣、還輕視他,多次語出不遜、冷嘲熱諷,甚至還當眾“凌辱”他,周瑜毫不計較,反而“折節容下”,虛心向老將請教,逐漸使性格桀驁的程普感動並歎服。後來,程普逢人便說:“與公瑾相處,如飲美酒,如沐春風, 不知不覺就使人陶醉了”。由此可見,周瑜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指揮家,具備心胸開闊、寬以待人的優秀品質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周瑜軍事水平個人感覺算不了一流,頂多算二流水平。

周瑜一生戰績:

興平二年周瑜助孫策攻下橫江、當利兩處要地,後助孫策攻獲丹楊郡。

建安四年周瑜與孫策攻破皖城,獲得廬江郡;而後征討江夏,黃祖敗逃,同年,周瑜又助孫策攻下豫章郡。

建安十三年周瑜征討江夏,大獲全勝,江夏太守黃祖戰死。同年,周瑜又取得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

建安十四年周瑜與劉備合力攻下南郡打敗曹仁。

起初是協助孫策,赤壁之戰是黃蓋的計謀,打南郡是甘寧呂蒙的計謀,加上劉備讓關羽絕北道擋住了曹操的其他援軍,最終才以自己受傷為代價,打敗曹仁,拿下南郡。最終周瑜也因為傷勢原因而去世!周瑜一生維有打敗黃祖是他比較拿得出手的戰績。不過周瑜長得帥,統帥能力強,聲望高,部下願意效死力,還有音樂細胞。個人認為周瑜三國時期一流的軍事家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周瑜之所以出名,就是因蘇軾的這句詩“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蠢笨


說到周瑜的軍事能力,就不得不說說三國時期的幾個軍事大家。

在三國裡面,能拿出來評論軍事能力的有很多,但是,真正能稱得上軍事家的,卻只有以下幾位。曹操,司馬懿,諸葛亮,龐統,孫策,周瑜。這些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家,他們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呼風喚雨,左右時局。

再論他們的排位。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首推的是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個不必細說,曹操治軍之嚴謹,行軍之果決,無出其右。禮賢下士,兵多將廣。一手導演的“官渡之戰”足以名留青史。

第二位開始比較難以評說,我個人推崇“小霸王”孫策。主要從2點來看,1孫策是這六人中除曹操外的另一個諸侯霸主;2是孫策在其父孫堅死後投靠袁術,後借二千兵,16歲白手起家。試問,三國時期誰與爭鋒?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第一未必是曹操。

終於說到周瑜了,我個人是將周瑜、諸葛亮並列第三的。原因有三,一都為其主打下江山。這一點毋庸置疑。可能有人會懷疑周郎,只要去翻一下三國志吳書-卷五十四,周瑜死後,孫權對公卿們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二是,也許有人認為諸葛亮軍事才能要高於周瑜,也許吧,但是,諸葛後期有點窮兵黷武的嫌疑。明知打不過,還一直要打,所以讓其在我的理解中減分不少。三,周瑜同樣英年早逝,以他的雄才韜略,三國的格局是要被改寫的。

後面才是司馬懿,龐統。





羋東


方圓論壇觀點!

周瑜的軍事能力在三國還是屬於一線水平的。很多人把諸葛亮,龐統,徐庶這些人和周瑜對比。其實這麼做對周瑜來說很不公平。因為周瑜和諸葛亮,龐統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領域的人才。諸葛亮龐統他們都是屬於謀士,也就是出謀劃策這一類的參謀。而周瑜是統帥,屬於武將。根本就是兩個方向。你說不同的領域對比怎麼可能公平。



孫策臨死的時候給孫權的建議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就可以很明顯的區別出來周瑜是屬於武將行列。而張昭和諸葛亮是一類型的。文人謀士。至於周瑜的軍事能力這個不用質疑,妥妥的一流統帥。甚至有人還曾說若非周瑜英年早逝,東漢末年的天下三分可能會變成天下兩分。最經典的以弱勝強之戰——赤壁之戰就是由周瑜打出來的。


而且周瑜曾給孫權規劃過發展戰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如果真按照周瑜的策略實施的話,那就沒諸葛亮什麼事了。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策略也就成了無用之舉。接下來很可能會變成東吳和魏兩分天下。而想要實行周瑜的策略就必須先奪取荊州,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管在小說還是電視劇中都可以看出,周瑜心心念唸的都是荊州,而且東吳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不善陸戰。而且東吳表面上是由孫氏長官。但實際上都是世家大族控制的。而東吳世家守土有餘,進取不足。也就是說他們比較喜歡偏居一隅,所以即使周瑜的策略再好,東吳沒人支持那也是白搭。


而且我們透過歷史可以看出,周瑜在戰場可以說是戰無不勝。但是在智謀上和諸葛亮比還是差一點。所以周瑜多次想要暗算諸葛亮都沒有成功。反而是自己費力不討好。由於本身周瑜在陰謀詭計方面就比不過諸葛亮。導致之後周瑜和諸葛亮的交鋒中周瑜屢屢挫敗,這也讓周瑜悲憤的說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嗆之言。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如果談這個問題,就要排除《三國演義》的干擾,什麼“三氣周瑜”,什麼“賠了夫人又折兵”,什麼度量狹小嫉妒心強“要置諸葛亮於死地”等等,把個少年得志、意氣風發、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都督弄得面目全非了。


周瑜十六歲時,即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就自帶兵馬,輜重給小霸王孫策開疆拓土,這一點孫策念念不忘,認可週瑜給了自己很大的助力,這時的功績不談,單是十六歲能帶五、六百名兵就可知不同凡響,自古英雄出少年印證在周嘟嘟身上了。

由於跟隨孫策南征北戰,屢建奇功,成為孫策的重點培養和提拔對象;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11日,“沙羨大決戰”中,24歲的周瑜率部與程普、黃蓋等部作為主力跟隨孫策進行強攻,終於打敗了黃祖;這個時候,周瑜在臨陣指揮上已可以與能征慣戰的孫堅舊將老將相提並論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而亡,周瑜不忘初心,牢記囑託,率軍回吳郡抱來孫權,並在以後的歲月中盡心盡力輔助孫權,為主盡忠,在開疆拓土方面蹶功至偉,這期間,周瑜作為東吳武將之首,已震懾四方,美名遠揚了。

然後就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打的最漂亮的一仗,就是力主孫權聯劉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當時曹軍號稱80萬,實際應該在20多萬,而孫、劉聯軍方面,直接參戰的就是周瑜所部3萬多人作為主力,織蓆販履之徒劉備只有2千多人。


所以赤壁之戰真正的指揮者應該是周瑜,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的歷史意義不再贅述,單說周瑜打贏了這場戰役就相當了不起,已經奠定了自己的軍事地位,所以,個人認為,排除三國演義的干擾,真實的周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軍事能力排在第一位!


希望星晨58298869


周瑜指揮了赤壁之戰,按演義的說法,周瑜的軍事能力只屬二線水平!

諸葛亮曾與魯肅說道:做為一個好的統帥,應知天文、識地利,草木皆為兵!周瑜在與諸葛亮的鬥智鬥勇中,也顯示了諸葛亮比周瑜技高一籌!比如:草船借箭、假道伐猇,周瑜的智謀均被諸葛亮識破!最後,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中含恨而終!

放眼三國演義,軍事能力在一線水平的是:郭嘉、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二線水平的是:周瑜、陸遜、曹操、呂蒙、張遼、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